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11年十大国际新闻,有两个和欧洲有关:一是欧债危机,一是挪威枪击案。人们都在谈论2011年的一系列“地震”:除日本真正的地震外,西亚北非剧变被称为政治“地震”。欧洲不断发酵蔓延的债务危机,则可以看作是金融“地震”。在欧洲,一年之内,“欧猪五国”领导人几乎全部非正常下台,有的是不通过选举而让一个技术型政府来看守,有的是提前大选。希腊、意大利总理下台的场面相信许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这难道还不是一场地震?
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怎么看欧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发生是两个“不可持续”导致的:一是高福利制度的不可持续,二是统一货币和不统一财政的不可持续。高福利不可持续是因为欧洲进入一个老龄化时代,养老金越来越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却长期低迷,税收成为一个大问题。欧盟建立货币联盟后,货币统一了,财政却是每个国家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像希腊一直就是寅吃卯粮、举债度日。以前这些国家很容易搞定,一旦借的钱多了就貨币贬值,把债务冲淡,借的一块钱变成五角钱。但现在统一欧元后这招不行了。现在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觉得,默克尔并不想采取“省事”的办法解决欧债问题,而是宁愿让欧债危机再持续一段时间,让希腊、意大利这些国家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中国表示我们将全力支持欧洲度过欧债危机,但德国可能会想:在希腊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自身的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不是帮欧洲,而是害欧洲。默克尔的态度让希腊等国非常不满,但德国希望债务问题国必须自己承担起责任,特别是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如果不这样,德国担心,过几年债务风暴还会重新爆发。总之,因为希腊等国要实现经济恢复增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化解。
但欧元区不会解体。目前德国主导的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思路愈来愈清晰,即“标本兼治”。“治本”就是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12月8~9日的欧盟峰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除英国外,其余国家基本都同意接受德国和法国的意见,即通过签署一项新条约,努力将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协调和统一起来,今后花钱的事不能成员国自己说了算。这是在根本上治理欧债危机的关键一步。有人说德国坚持签署新条约,就像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我先给你制定一项健身计划吧。这就是德国,它希望通过这样今后病人不会再来医院。在治本的同时,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也治“标”,例如这次欧盟峰会推出的两个方案。由此来看,欧债危机尽管短期内难以化解,但欧元区不会像一些分析家所说的发生瓦解的情况。欧元消失不仅希腊、意大利等国承受不起,德国同样承受不起,经济上是这样,政治上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德国、法国会全力以赴包括采取一切正常和非正常手段来捍卫欧元。
第二,欧洲社会的紧张局面将会持续化,政局动荡不可避免。首先,希腊、意大利等国要想摆脱危机,必须采取非常严厉的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意味着要把财政开支减下来,而社会福利又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结果就是这些国家会不断出现抗议示威浪潮,2011年我们看到了,2012年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2012年法国将大选,如果没有欧债危机,萨科齐的胜算还是挺大的,现在就不好说了,虽然反对党也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其次,欧洲极右势力抬头,这已经引起欧洲社会的警惕。挪威枪击案凶手有很明确的政治动机:反伊斯兰,这与9.11以后西方社会对伊斯兰的态度无疑有关,但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大背景下,这种势力很容易崛起。欧洲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反移民的极右翼势力政党,有的已进入议会,在有些国家已经进入联合政府。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领导人都说“多元文化”失败了,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压力太大,反伊斯兰的力量太大。所以他们普遍强调要突出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等等。这也就有了法国不允许学生上学时佩戴有宗教性质的标志之类的规定。
第三,欧债危机对欧盟一体化前景的影响。从1945年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至今,德国在欧盟内的影响力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德国一直是欧盟中最大的经济体,但其在欧盟内的影响力过去一直和法国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一个是政治强国,一个是经济强国,互有所求,因此维持了一个平衡。现在德国非常强势,虽然你看到萨科齐不停地在电视上讲,默克尔讲得不多,但萨科齐讲的都是默克尔想讲的。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对欧盟的发展是好是坏,德国影响力全面上升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另外,英国在欧盟中的地位有可能边缘化,甚至不排除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现在欧盟成了26比1,其他国家往前走,英国不愿意走。显然欧洲一体化程度越高,英国就越孤立。
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怎么看欧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发生是两个“不可持续”导致的:一是高福利制度的不可持续,二是统一货币和不统一财政的不可持续。高福利不可持续是因为欧洲进入一个老龄化时代,养老金越来越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却长期低迷,税收成为一个大问题。欧盟建立货币联盟后,货币统一了,财政却是每个国家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像希腊一直就是寅吃卯粮、举债度日。以前这些国家很容易搞定,一旦借的钱多了就貨币贬值,把债务冲淡,借的一块钱变成五角钱。但现在统一欧元后这招不行了。现在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觉得,默克尔并不想采取“省事”的办法解决欧债问题,而是宁愿让欧债危机再持续一段时间,让希腊、意大利这些国家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中国表示我们将全力支持欧洲度过欧债危机,但德国可能会想:在希腊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自身的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不是帮欧洲,而是害欧洲。默克尔的态度让希腊等国非常不满,但德国希望债务问题国必须自己承担起责任,特别是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如果不这样,德国担心,过几年债务风暴还会重新爆发。总之,因为希腊等国要实现经济恢复增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化解。
但欧元区不会解体。目前德国主导的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思路愈来愈清晰,即“标本兼治”。“治本”就是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12月8~9日的欧盟峰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除英国外,其余国家基本都同意接受德国和法国的意见,即通过签署一项新条约,努力将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协调和统一起来,今后花钱的事不能成员国自己说了算。这是在根本上治理欧债危机的关键一步。有人说德国坚持签署新条约,就像一个医生对病人说,我先给你制定一项健身计划吧。这就是德国,它希望通过这样今后病人不会再来医院。在治本的同时,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也治“标”,例如这次欧盟峰会推出的两个方案。由此来看,欧债危机尽管短期内难以化解,但欧元区不会像一些分析家所说的发生瓦解的情况。欧元消失不仅希腊、意大利等国承受不起,德国同样承受不起,经济上是这样,政治上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德国、法国会全力以赴包括采取一切正常和非正常手段来捍卫欧元。
第二,欧洲社会的紧张局面将会持续化,政局动荡不可避免。首先,希腊、意大利等国要想摆脱危机,必须采取非常严厉的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意味着要把财政开支减下来,而社会福利又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结果就是这些国家会不断出现抗议示威浪潮,2011年我们看到了,2012年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2012年法国将大选,如果没有欧债危机,萨科齐的胜算还是挺大的,现在就不好说了,虽然反对党也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其次,欧洲极右势力抬头,这已经引起欧洲社会的警惕。挪威枪击案凶手有很明确的政治动机:反伊斯兰,这与9.11以后西方社会对伊斯兰的态度无疑有关,但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大背景下,这种势力很容易崛起。欧洲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反移民的极右翼势力政党,有的已进入议会,在有些国家已经进入联合政府。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领导人都说“多元文化”失败了,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压力太大,反伊斯兰的力量太大。所以他们普遍强调要突出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等等。这也就有了法国不允许学生上学时佩戴有宗教性质的标志之类的规定。
第三,欧债危机对欧盟一体化前景的影响。从1945年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至今,德国在欧盟内的影响力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德国一直是欧盟中最大的经济体,但其在欧盟内的影响力过去一直和法国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一个是政治强国,一个是经济强国,互有所求,因此维持了一个平衡。现在德国非常强势,虽然你看到萨科齐不停地在电视上讲,默克尔讲得不多,但萨科齐讲的都是默克尔想讲的。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对欧盟的发展是好是坏,德国影响力全面上升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另外,英国在欧盟中的地位有可能边缘化,甚至不排除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现在欧盟成了26比1,其他国家往前走,英国不愿意走。显然欧洲一体化程度越高,英国就越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