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围肝门切除还是联合半肝切除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黏膜上皮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由Klastkin于1965年首次提出,又称为Klatskin肿瘤,是所有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全部胆管癌的发病中占40%~60%,其恶性程度高,症状出现晚,病人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5%[2-3].而相关文献报道HCCA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0%~50%[4].因此,普遍认为外科切除是该疾病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各国专家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范围仍有不同意见,其根治性切除手术方式主要分两种,分别是围肝门切除(perihilar resection,PHR)与围肝门切除联合半肝切除.本文旨在探讨围肝门切除还是联合半肝切除治疗HCCA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争议,以期为HCCA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泌尿系肿瘤患者手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就诊的80例泌尿系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按照治疗差异性进行分组,对照组(n=40)术后给予化疗治疗;治疗组(n=40)术后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对比分析其有效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CD3+、
目的 总结小儿轻型地中海贫血(地贫)及轻度缺铁性贫血(IDA)血液学特征,评价红细胞参数对小儿轻型地贫及轻度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潮州市中心医院158例轻型地贫患儿为轻型地贫组,100例轻度IDA患儿为轻度IDA组,2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血球分析仪分析各组间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采用PCR+导流杂交法行α和β地贫基因检测,
目的 探究PCT、N%、WBC、CRP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CAM)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45例PPROM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收治的49例正常足月孕妇(健康对照组)病历资料,依据研究组中有否并发CAM分为并发组(78例),未并发组(67例);分别检测、对比三组入院4小时内外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ROC曲线检测PCT、N%、W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