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汉语教师课堂语言的考察与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泰国国际学校幼儿园部(3~6岁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为例,采用录音、观察的方法,对教师课堂语言的实际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
  关键词:泰国国际学校 幼儿汉语教师 课堂语言 3~6岁幼儿
  一、选题缘由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语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敏感时期,相当一部分语言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些关于幼儿语言发展问题的理论认为,二至五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目前,从泰国国际学校学生的来源情况看,以泰国本地人、泰国华裔(第三、四代华裔)、泰欧混血儿为主。这些学生在家中均是泰语及英语的双语言环境。家长们对汉语教师寄予了厚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更多的汉语知识。
  本文以泰国四所国际学校幼儿园的四名汉语教师的教学为例(下文中分别用T1、T2、T3、T4称呼),对幼儿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二、对泰国国际学校幼儿汉语教师课堂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幼儿汉语教师课堂语言,是指在汉语课堂中幼儿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这种语言主要在于传输教学,帮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999)中指出:“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无论其怎样呈现,都是传输教学的最普遍、最多样化的形式”。
  笔者将幼儿汉语教师课堂语言分为“课堂启动语言、课堂指令语言、课堂提问语言、课堂评价语言及课堂结束语言”五类。
  (一)课堂启动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姜丽萍在《教师汉语课堂用语教程》(2006)中指出:啟动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带入到上课的环境中来,它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开端,是顺利进行“上课”的保障。课堂启动语言是在上课铃声响起后,正式开讲前,教师用来维护课堂秩序,为正式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环境的用语。
  观察课堂录音发现,T1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配合性最高,相对于其他教师课堂秩序更好。可以看出,对于幼儿的汉语课堂教学,启动课堂语言,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1.问候语
  问候语,又叫作见面语、招呼语。问候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形式短小而简单。
  课堂中使用的问候语,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之间进行礼貌问候时所使用的语言。如“同学们好/你好/你们好”。在教师维持好课堂秩序后,转入上课内容时,教师常常使用的是“上课”这个过渡语,以提醒学生要开始准备上课了。如“上课/好,上课/我说上课”。
  从录音观察中可以看出,T1问候语出现的平均次数最高。T2在录音观察材料中没有使用任何问候语开启课堂环节。T3也没有使用问候语开启课堂环节。而T4所使用的问候语偏向于指令的形式。其中T1、T4两位幼儿汉语教师的问候语较为简单,有提醒幼儿汉语学习者在课堂中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幼儿汉语教师身上,提醒“目前是上课状态,准备开始上课”的意图。
  2.点名语
  点名语,是教师按照名册一个一个叫名字,以检查学生出勤情况的用语。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点名。如,“老师要点名/老师现在开始点名”。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点名语之前,会简单地向学生陈述为什么要“点名”及其目的。这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便于幼儿汉语教师记住该幼儿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名字,并查看该幼儿今天的精神状态。第二,便于幼儿汉语学习者记住自己的汉语名字。第三,便于其他在场的幼儿汉语学习者听到并记住同学的名字,以便和同学逐渐熟悉、建立友好的关系。
  (二)课堂指令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指令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指令语可以起管理作用、过渡作用、教学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被问者决定使用何种语言形式来发布指令,达到既清楚明了地让学生去做事又照顾到学生心理的效果。(陈蔼琦,2008)
  从录音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指令语言影响课堂纪律和学生在听课时的专注力。
  1.学习行为的指令语
  学习行为的指令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向学生提出听、说、读、写的学习行为等指令的具体要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请跟我读/再读一遍/请大家跟我一起写/你能不能再说一遍”等。
  从录音材料中可以看出,几位幼儿汉语教师命令式的指令语言占大部分,较少有指令理由的出现。命令式的指令语言,是幼儿教师的指令语言带有命令性,其目的是直接要求幼儿必须做或者不做什么,有明确的指向性。
  2.提醒注意的指令语
  提醒注意的指令语,是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或学生自己的行为或语言上。用来提醒学生纠正错误和暗示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课堂学习任务。如“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明天要带词典,别忘了!/还能不能另外造一个句子呢?”
  从录音材料中可以看出,T1的提醒注意的指令中主要有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及通知考试时间。T2分别提醒了学生应该“小心”“记住”及将要考试的时间。T3分别提醒了学生要回答老师将要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及提醒学生要“站好”。T4的提醒是告知学生要开始复习了,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复习内容上。
  (三)课堂提问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提问”有引发话题的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用语。在教学环境中,“提问”可以起组织与调查功能。“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提出学习要求、练习等,从而促进学习。
  从录音材料中我们很直观地看到每个汉语教师都积极并熟练地运用课堂提问语言。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互动模式,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汉语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方向及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一问多答”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幼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主动发问能力和多方位收集汉语知识的能力。   “提问”的目的在于求解答,在教师提问后学生没有及时给出回答,所以,教师催促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语言的封闭性提问简单明确,催促的程度较高。
  1.特指提问语
  特指提问语,是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从录音材料中可以看出,几位幼儿汉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特指问句,简短精炼,特指性强。几位教师都较多地使用“这个”来进行提问,如“这个字是什么?”特指这个字,表示幼儿汉语教师的意图明确。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多用“这个”来进行简单的特指提问。
  2.选择提问语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从录音材料中可以看出,T1为学生的问题限定了2~3个选择范围,虽然有选择的难度,但选择的内容非常容易,是幼儿汉语初学者正在学习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T2在前三个例子中用辅助教学的英语向学生提出问题,再给学生答案提示,所以学生可以轻松地回答出问题。对幼儿学习者来说,这样的提问更容易回答。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应增加问题的难度,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思考及作答的能力。
  (四)课堂评价语言的观察与分析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评价指语言点评,广义的评价指除语言外,还包括形体语言,如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等都属于评价。
  1.直接评语
  直接评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作出直接的肯定或否定的课堂用语。如“对了/不对/不行/不可以/都对了/对,就是这样”。
  从录音观察材料中可以看出,几位幼儿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直接评语。直接评语体现了直截了当、表达明确的目的。幼儿汉语教师通过“对了”“都对了”“对,就是这样”等词语对幼儿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做出直接的肯定。
  使用直评语能让幼儿汉语教师直接评价幼儿汉语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情形是否达标,保证课堂进展顺利,维持课堂纪律。
  2.间接评语
  间接评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等不做出直接的肯定或否定,而将评价隐含在评价语中。在使用间接评语时,教师要运用“是不是”“是否”“似乎”等词语,体现出商榷的语气,给学生提供思考、对比、鉴别的时间。如“是这样吗?/这样说对吗?”
  在幼儿汉语课堂教学中,幼儿汉语教师使用间接评语,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幼儿汉语学习者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确定的答案;另一面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汉语学习者的思维培养能力。通过间接评语的方式,幼儿汉语学习者能自我思考,养成独立思维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汉语的信心显著提高。
  (五)课堂结束语的观察与分析
  结束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环节中所使用的课堂用语,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使教学环节结束的课堂用语。结束语的特点是简单明。
  从录音材料中看出,T2和T4没有使用任何结束语言。T1和T3均使用了课堂结束语,其中包含了两个关键点:首先汉语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的意图是明确的,是为了给幼儿学习者提示“结束上课”的意图。其次,语言要简单扼要。即使幼儿学习者在初期不懂课堂结束语,但随着教师每次在固定的课堂环节中使用固定的语言类型,学生能逐渐理解课堂结束语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建议
  (一)课堂语言应多元化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语言应多元性,除正常的言语交流外,还应伴有表现力强、表现意图明确且与规范的语言表达相对应并相辅相成的表现形式,使幼儿通过教师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来理解教师意图并迅速地作出回应。
  教师应考虑幼儿逐渐增加的词汇量,结合以前所学习过的词汇或句式,在幼儿词汇量及语言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启动课堂与结束课堂的环节来增加幼儿汉语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创造了母语非汉语幼儿的汉语使用机会,一方面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习过的语言知识。
  (二)课堂指令语言应变“命令”为“建议”
  樊小玲(2011)认为,在指令式语言中,模糊彼此话语权力和权势,即“建议”,用建议的方式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变“命令”为“建议”,旨在说明幼儿教师的指令式语言应尽量以委婉的“建议”为主。
  在课堂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应该是上下级的指挥-服从的关系。如果教师处于“强势”一方,单一服从的幼儿必然处于“弱势”一方。指令性语言的语气可以有多种形式,教师对幼儿提出的指令,应该以建议为主。
  (三)课堂提问语言应具开放性
  封闭性的提问式语言是了解幼儿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开放性的提问式语言,答案并不明确,幼儿可以随便說。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只为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没有固定的答案。
  提问语言在本文中被限定为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这两种提问语言的形式都是给幼儿一个限定的问题范围,让幼儿在限定好的范围内给出答案。而相较于这种封闭性的提问形式,开放性提问更能使教师借由问题启发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积极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幼儿教学较为有利的方式。
  (四)课堂评价语言应具体明确
  针对幼儿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都使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课堂评价语言中,多以“好、很好、好棒”“对、不对”等简单的词语给予学生简单的评价。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肯定性语言,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而在使用否定反馈时,应尽量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语
  幼儿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语言的运用既影响到母语为非汉语的幼儿语言习惯的养成、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还影响到师生之间互动以及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对外幼儿汉语课堂语言,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蔼琦,曾淡君.用语言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2]樊小玲.指令类言语行为构成的重新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
  [4]姜丽萍.教师汉语课堂用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6.
  [5]蒋美霞.指向幼儿的教师语言类型及水平的研究[D].南京:南京
  师范大学,2012.
  (郭美彤 泰国易三仓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仁”在《论语》中内涵丰富、用法灵活,对其理解和翻译见仁见智。在众多的译本中,理雅各与辜鸿铭的英译本影响较大、广为人知。本文立足于“仁”的基本内涵,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仁”的英译,认为“仁”的翻译还是以音译“ren”为好。  关键词:《论语》 仁 英译 比较  一、引言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期刊
摘 要:五至七周岁处于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本文分年龄段分析儿童语言中三大类实词的发展特点和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然后提出成人除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儿童学习词语外,还应帮助儿童建立同伴圈,鼓励儿童混龄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和使用词语。  关键词:五至七周岁 儿童 儿童语言 实词  实词是语言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学前末期和学龄前期儿童的实词研究是儿童语言教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我们对五至七周岁的儿童语言做了为期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历史正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大秦帝国》等的热播,我国对历史正剧字幕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字幕翻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外观众对中国历史剧的接受与认可。笔者以自己对《大秦帝国》的字幕翻译为例,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并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列出,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动态对等理论 字幕翻译 《大秦帝国》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与研究,有三个意义:第一,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第二,有利于全方位探索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第三,有利于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1.搜集各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者的语料,同时完整记录每份语料的背景信息,以及语料提供者的详细信息。2.对语料进行加工,包括偏误标注和基础标注。3.将加工后的语料分别存入错别字语料库和语句语料库这两
期刊
摘 要:专业词汇是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区别于普通汉语词汇教学。在中医汉语教学中,专业词汇与通用词汇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且互有交叉,其归属和划分具有相对性;从词汇等级的角度进行考量,大多专业词汇均属超纲词,不同教材对其选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着眼于专业词汇的一般特点,部分中医术语内涵或外延的单一性和确定性也相对缺乏。把握中医汉语专业词汇的特性,采取必要的策略措施,能有效地促进中医汉语专业词汇
期刊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的范畴化认知和其认知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对基本颜色词的认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消除本体和喻体之间语义冲突的过程,并因此产生了基本颜色词的隐喻意义。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 隐喻 认知机制 映射 相似性  一、引言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一种修辞格,属于语义和语法的范畴。而认知语言学家Lak
期刊
摘 要:店名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以及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当今,商业文化仍可从五花八门的店名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宁波市是近代最早的一批开放城市,对该市的店名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近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店名 商业文化 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化着。自语言产生之日起,人类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商业活
期刊
摘 要: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人民网”中的日语“TT”(Target Text译文)为语料,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人民网”中汉语新词的日译策略。在实际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为了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译者应尽量用归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形式,用异化的策略处理文化因素。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新词 人民网 异化 归化  一、引言  诸家对新词中“新”的时间节点认识不同,有的把时间节点定
期刊
摘 要:颜色词“青”具有多义性,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青”失去了其正统地位。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借助CCL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颜色词“青”的意义系统及其始源域和投射域的关系。  关键词:“青” 隐喻义 始源域 目标域  一、引言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目前对颜色词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的是Berlin和Key对100多种语言的调查,其成果是总结出任何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不出11个词的范
期刊
摘 要:中国和日本向来被认为“同文同种”,但中国与日本在数字使用习惯方面有些差异,如中国人偏爱偶数,而日本人更喜爱奇数。另一方面,也存在共同点,比如都忌讳与“死”谐音的“4”,但是随着网络及各种媒体的发展,中日两国在数字的忌讳及喜好方面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4”不再被单纯地看作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数字组合中,反而变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  关键字:奇数 偶数 忌讳 网络语言  一、引言  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