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一学生思想状态调查与分析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态,找到适合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方法,笔者对理工类综合大学艺术类大一学生进行专项调查,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学习艺术的出发点、目标等,并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摸底,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了针对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管理方法 思想状态调查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1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社会大众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满足大众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各种艺术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各个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各类艺术专业。近年来,艺术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国艺术类学生在校人数已达已达40万人,高校艺术类学生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从艺术类学生的生源结构看,其中不乏真正热爱艺术,艺术天赋好的优秀学生,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受功利性因素的影响而学艺术的。由于艺术专业招生考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专业考试观念陈旧,多年来形成的专业考试模式已为大众所熟知,高考文化录取线偏低,一大批文化成绩不好、又不热爱艺术专业的学生,为寻求出路,选择报考艺术专业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致使一部分没有艺术天赋、艺术素质不高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专业不专”、“特长不长”、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造成了艺术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滑坡。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态,找到适合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方法,笔者对理工类综合大学艺术类大一学生进行专项调查,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学习艺术的出发点、目标等,并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摸底,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了针对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
  
  1 调查方式及结果统计
  调查主要围绕个人爱好、接触艺术的时间、学艺术的原因以及希望发展方向、目标等方面来展开,调查选择艺术类大一刚入校的学生进行,共288人接受调查。
  1.1 个人爱好
  针对问卷中个人爱好这一问题,有125人的回答内容直接包含绘画、摄影、雕塑等我校开设的艺术类专业内容,占总人数的43.4%,另有25人回答爱好广泛,占总人数的8.7%,有23.5的学生对音乐、舞蹈等艺术专业很感兴趣。
  1.2 接触艺术的时间
  系统学习艺术的时间超过2年的有101人,占总人数的35.1%,另有100人学习时间超过1年,约占总人数的35%,剩下的约30%的人学习时间都在1年以内,最短的也就是2个月时间。
  1.3 学艺术的原因
  大部分同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都填写了感兴趣、喜欢等词语,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直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存在升学压力的原因才选择学习艺术专业的,而这部分同学当中又有9成以上学习时间不足3个月。
  1.4 希望发展方向和目标
  80%的同学回答希望成为设计师,有自己的工作室,13%的同学考虑出国、考研,只有2%的同学目标不明确。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对个人爱好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24.4%的学生对艺术类专业并不喜爱。再从接触艺术的时间和学习艺术的原因等几项问题的答案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这部分并不喜爱艺术专业的学生接触艺术的时间都在1年以内,学习艺术的原因也大多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能够上大学,在父母的安排下选择学习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校所招收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都是热爱艺术事业,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类人才。但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发生转变的前提了,钻了艺术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得以进入我校学习艺术专业的。
  
  3 对艺术类学生管理的对策
  虽然“混”进我们学校的艺术类学生人数不多,所占比例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大部分同学都是目标明确,愿意为之努力的。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大学生活正是青年的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所突破就在于大学的学习是否扎实。如果不能调动这四分之一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认其自由发展,那剩下的四分之三的同学的学习效果也是不能得到保证的。而且这些同学虽然并不喜爱艺术专业,但是在高中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深深地感染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即个性张扬、强调自我、缺乏集体观念,组织性、纪律性差等问题,管理难度很大。
  如何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同学,使他们能够尽快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并投入热情,是确保我校全体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对策:
  开展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实现“渗透式”的教育管理
  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渗透式教育是借助一定的载体,如环境、媒体、活动、文化、管理等等,把教育内容融于其中,通过它们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教育对象,来实现教育目的。这些载体成为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地发挥艺术专业的优势,逐步渗透思想教育管理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类专家、大师到我校作专场报告会,现场绘制作品,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积极联系从我校艺术专业毕业的同学回来给大一新生做“艺术专业如何学以致用”的讲座,安排大四的成绩优异、专业突出的同学做“在大学里如何更有效率的学习”的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广泛的参与各种艺术大赛,如“中德设计大赛”、“视觉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一系列赛事。让学生从重能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收获到喜悦与成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大的热情与精力,使艺术类学生的学风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4 以“技能团队”为组织形式,拓宽“三自我”管理
  这里的“技能团队”是指由若干学生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团队”,同时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既有助于专业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协作和互相依赖。也就是说,每位团队成员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依赖于其他成员的绩效,团队就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感和凝聚力。通过“技能团队”的组织形式可以拓宽、加深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互相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并且可以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 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艺术类学生散漫、随意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并执行各类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所属艺术与设计学院实行了德育分考评体系,先在大一年级试行。通过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德育分档案,内容涉及参加学院学校举行的各类文体活动、参加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参加学生会组织、平时表现以及在校外获得奖励等一系列内容,利用一整套德育分加分体系,每参加一项活动或者有良好表现的,都会在个人的德育分档案中注明,学年结束后进行德育分核定,计入本人档案。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会主动的要求参加活动,聆听报告会,以往那种一听到要给报告会派观众就头疼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艺术类学生不再是难以调动的群体了。
  此外,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管理,又要依靠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将“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法治”就是靠制度管理,利用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要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执规必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信服,“德治”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依靠情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它强调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和消除制度管理所带来的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者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不可或缺。只有真正做到严爱有加,“法治”与“德治”并重,才能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邹兴平,艾楚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 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3).
  [3] 陆庆军.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J].科技广场,2008(A).
  [4] 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2).
  [5] 闵光辉.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1).
  [6]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7] 李田贵,申文杰,张玉海.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5).
  [8]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9] 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2004(5).
  [10]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要素。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对于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成才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因素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11-02    1 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考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 [8]芳烃乙酸衍生物。在 (30± 1 )℃ ,I =0 1mol/kg条件下 ,研究了它对Fe3+ 、La3+ 的萃取性能 ;用斜率法研究了萃取反应机理 ,得到了萃取反应平衡常数 ,
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当代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与创新成果之一,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各方各面.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以智慧城市、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型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成人.对此,初中班主任必须重视做好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改进自己的
【摘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团队管理的基本特征,并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图书馆实行团队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 团队管理 特征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16-02    1 团队管理概念及图书馆施行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团队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创新型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催生物,是组织管理的一次深刻变革。
当前,受到能源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本文简要分析当前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的现状,
高中化学内容广、知识点较杂,这就要求学生须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平衡原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化学思想,在对化学知识和试题的分析、推断上有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