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化疗药物疗效预测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膀胱癌尤其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治疗辅助化学药物局部灌注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辅助化学药物局部灌注的疗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预测化疗药物的疗效成为了新趋势。本文对近年来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相关基因包括p53基因、ERCC1基因、ERCC2基因、MDR1基因、BRRA1基因和多基因药物基因组标记物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其他文献
外泌体(exosome)作为细胞间交流的载体,能够传递蛋白质和核酸到受体细胞,其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尿液中exosome含有的特定分子能够作为AKI和肾脏纤维化的诊断标志物,各种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AKI和肾脏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对exosome在AKI和肾脏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膜性肾病类型的鉴别对于研究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首先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HUVECs)中被发现,并证实THSD7A有抑制HUVECs的迁移和血管形成的作用。近来,利用免疫病理技术鉴别原发性膜性肾
肾癌是常见泌尿系肿瘤,目前其发病原因未明。相关研究发现,除肿瘤细胞自身外,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也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其中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大量存在,一般认为主要起到促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肾癌中巨噬细胞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介绍肾癌中巨噬细胞在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干细胞形成和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一组与尿液存储、排空、排尿后阶段相关的一组泌尿系统症状。常见的临床疾病,如产科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理疾病等,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影响下尿路功能。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影响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常见临床疾病予以分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肾病,以双肾多发囊肿为特点,可导致肾功能不可逆地下降,最后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由于其高发病率及预后不良,早期对囊肿生长进行有效干预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有着重大意义,托伐普坦(tolvaptan)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延缓ADPKD疾病进程的药物,由于其可能
泌尿系结石疾病是一个跨越人群、文化、地区、种族的世界性难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原因较复杂,随着医学科研水平的发展,对泌尿系结石有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等扔未确切阐明。近年来在国外克罗恩病和泌尿系结石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外国学者就克罗恩病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国内相关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由于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及治疗成本巨大,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其与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包括物质能量代谢、营养功能、调控人体基因表达,甚至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并产生诸如硫化氢(Hydrogen sulphi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Kim-1在肾脏受损后再生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强。Kim-1能迅速、灵敏、特异地反映各种肾脏疾病的损伤及恢复过程,可成为一种检测早期肾损伤的可靠生物学标记物,本文就肾损伤分子-1与肾细胞癌的研究作一综述。
母系表达基因3(materrally expressed gene3,MEG3)是一种长度约1600个核苷酸、缺乏开放的阅读框架、无蛋白编码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分子。近年来研究证实MEG3在肿瘤中表现为抑癌基因的功能,MEG3可以通过依赖P53途径及非依赖P53途径、调控Rb途径、抑制自噬、促进凋亡等途径发挥抑癌作用。本文就MEG3与泌尿系
前列腺癌的预防和监测是一个重要的卫生预防环节,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因素和生活方式明显相关。本文将从以下行为学因素证据阐述饮食、生活方式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具体因素有:番茄红素、膳食补充剂、脂肪/脂肪酸、药物、吸烟、睡眠、包皮环切、输精管切除术、频繁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