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学这门学科时会遇到许多的定义、公式、定理、图形以及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获取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新课程理念,也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 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重娱乐性,(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娱乐性的素材,初中学生已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许多方面,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数学情景的假设和数学模式的建立上要更具有娱乐性和挑战性,(2)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和交流,数学实践活动使得数学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交流将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这个抽象又陌生的公式,教师可以采取先让学生作社会调查,然后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比单纯地讲概念容易使学生接受,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在学中玩的环境。
  
  二、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 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 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 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优化学习环境,创造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四、注重教学双边活动
  
  1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2 通过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
  “民族的灵魂是创新”,社会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巧设疑问,引发思索”为主线,以“大胆猜想,积极实验,细心观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为途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
  
  五、重视培养学习非智力因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学习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下几种品质:(1)按时完成作业的品质;(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终生学习的优秀品质。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必须精心地科学设计数学课。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各种试题中,经常遇到一类在给定条件求代数式值的问题,这类题目由于复杂、多样,具体解题时往往需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避免繁琐计算,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
期刊
新世纪中学教育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其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创新素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
期刊
《生活中的负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内容,笔者在对本节内容的实践与探索中,本着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让课堂在大气中不失细腻、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张力等目的,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不断刷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形成以下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共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差生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从社会、教育和心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笔者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供各位参考。    一、对学习高中物理感到困难的“差生”具有哪些特征    1 对预习课本和阅读课外科普书籍无自觉性,不想主动扩充知识,有时只是奉命看书,看书时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一句话,这些学生自觉性很差。  2 上课时只重视老师讲解和看老师的板书,
期刊
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但通过物理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我校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尝试,初步形成了通过小
期刊
有些数列不是等差等比数列,但通过变换已知条件可将它们转化为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数列,从而利用公式求出这些非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认真学习的内驱力,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运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一门新学科,对此科的知识和内容感到陌生、感到好
期刊
在中学物理解题中,如有意识的从对称思维出发,应用问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的某种对称性,则常常能迅速的把握住问题的物理本质和解题的关键,很快的打开思路,找到具体明确的解题途径,在这里举几个中学阶段应用对称性解物理问题方面的例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揭示了它的几何性质,利用几何画板探究问题的几何特征,巧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以避开繁琐的代数运算,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并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数学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实施数学教学激发个性学习淡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