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成为名师大家的法宝。本文仅仅围绕"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这一议题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字】: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实践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反思,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倚老卖老"的困窘,敢于解剖自己的教学,怀疑自己,改变自己,实现自我提高。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总结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成为名师大家的法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思所得,发扬长处,总结成功
上每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如:有时精彩的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恰当地运用了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超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探究合作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所有这些闪光点,教师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繁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既要找出客观原因,更要正视主观原因,研究弥补措施,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思所疑,加深研究,弄清来拢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或课后作业等形式反馈出来,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往往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其中有些问题肯定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而且学生的不少问题都富有创造性,也会有个别让任课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认真记录下这些问题及其答案,既可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也能促进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已方面的疑点。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将自己的这些感受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从而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的改进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然后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水到渠成的理想境地。
5、思灵感,及时捕捉,激发潜能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把授课过程中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等,都可记下来。
6、思见解,善于引导,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做法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7、思设计,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教学效果处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老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教学效果达成与否进行反思,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三、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老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只要能够坚持这样做,就能使自己对教学具有独特的见解,形成教学的个性化。
【关键字】: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实践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反思,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倚老卖老"的困窘,敢于解剖自己的教学,怀疑自己,改变自己,实现自我提高。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总结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成为名师大家的法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思所得,发扬长处,总结成功
上每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如:有时精彩的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恰当地运用了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超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探究合作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所有这些闪光点,教师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繁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既要找出客观原因,更要正视主观原因,研究弥补措施,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思所疑,加深研究,弄清来拢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由于学生的认识不同,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或课后作业等形式反馈出来,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往往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其中有些问题肯定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而且学生的不少问题都富有创造性,也会有个别让任课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认真记录下这些问题及其答案,既可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也能促进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已方面的疑点。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将自己的这些感受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从而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的改进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然后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水到渠成的理想境地。
5、思灵感,及时捕捉,激发潜能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把授课过程中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某些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等,都可记下来。
6、思见解,善于引导,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做法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7、思设计,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教学效果处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老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教学效果达成与否进行反思,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三、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老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只要能够坚持这样做,就能使自己对教学具有独特的见解,形成教学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