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少年儿童中间,大多数孩子希望参加有智谋、有技术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孩子依靠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设施有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包括在户内或者户外的、冬天或夏天的、有组织或没有组织的、自娱的或竞争的体育活动。他们尽情地享受运动乐趣,学习新的技能,进行集体练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以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
二、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运动或活动项目上有特殊的才能,父母应当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训练,以发展专业技能,进而参加当地的职业队或国家队等。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做,做得不够充分。在室内课再三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也是觉得讨厌。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在主教材方面,也要多想一此竞赛的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所以就对体育课有兴趣,由于主教材的教学形式都是单一的,因此对体育课亦提不上兴趣,导致达不到增强体质这个目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这个“玩”的心理和结合主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干40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
二、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运动或活动项目上有特殊的才能,父母应当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训练,以发展专业技能,进而参加当地的职业队或国家队等。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做,做得不够充分。在室内课再三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也是觉得讨厌。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在主教材方面,也要多想一此竞赛的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所以就对体育课有兴趣,由于主教材的教学形式都是单一的,因此对体育课亦提不上兴趣,导致达不到增强体质这个目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这个“玩”的心理和结合主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干40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