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009年高考作文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近几年来,他连续在报刊上发表关于高考作文试题研究的文章,见解独到,针砭时弊,在中学语文界引起强烈反响。以下是他对今年高考作文的感言。
  
  问:200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作为关心高考作文的学者,您认为今年哪些高考作文题目出得好?好在哪里?
  孙绍振:要评价高考作文题的得失,首先得把评价的标准弄清楚。要弄清楚标准,就要抓住命题的基本矛盾,否则就是任意地说些空话,例如,让学生有话可说啊,贴近生活啊,激发真情实感啊等。这些说法,也许没有什么错误,不着边际,不但没有实际的效用,反而引起混乱。高考作文的目的是检测考生语文素养。这大概没有任何争议。怎么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顺利的发挥呢?却有个认识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前。实行的是命题作文。为什么要改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的素质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那时的命题,不但是给出题目,而且是规定了主题。命题与主题的统一,就使得命题在观念上,很是僵化,在结构上很封闭。例如1997年的“感受坚强”,就明确地规定了主题。对于大量学生来说,是强迫说谎。当然,大家都按同样一个主题做文章,不是更有可比性吗?不是更有利于公平评分吗?然而,确立定自己主题是为文的关键,取消了这个,就等于让学生讲别人的、流行的、现成套话。这里有两点一定要明确,第一,在面临生活的挑战之时,不能指望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在不言而喻的流行观念面前,能不能拿出自己的主见,提出不同于他人的主张来,这是素质化、个性化教育的战略目标;第二,如何在纷纭的现象面前,提练出自己的主题,进行独立的立论,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这正是为文的基本修养。在命题中同时提供主题的封闭模式,遭到批判以后,无主题的开放式命题,就应运而生。1998年全国性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石破天惊,不含倾向性的命题,开辟了开放性命题的新阶段。此后,所谓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虽然不同,其主题开放的精神,让考生自行确立主题是一致的。从那以后,开放性命题蔚然成风,福建的十个古典文学形象和名人(孔夫子、苏东坡、曹操、薛宝钗、鲁迅等)的命题,北京的“北京的符号”,上海的“跨过这道‘坎’”等等可作为代表。当然,开放性不管多么优越,也不是绝对的,它和一定的限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绝对的开放性,在题目上不加任何限制,一来可能导致考前宿构,二来上千万考卷,没有任何相关性,缺乏现成的可比性,不利于评分。
  这几年命题的起伏变化,基本上就是在开放性限定性之间。过度开放和过度限定的倾向的极端至今仍然存在。但是,比较具有欺骗性的是某种“伪开放”的题目。这表现在一些材料作文上,表面是价值中立、开放,但是实际上,隐含着道德价值的封闭。例如有一年的全国题,说的是一个青年在渡船上,身背七个包袱,超重,影响船只安全,乃将“诚信”包袱丢弃。从命题的显性结构来说,命题只要求评述,并未提供任何答案。可是诚信的道德价值具有社会共识性质,开放性完全被消解。这种伪开放的命题,可以说是我国道德狭隘而又泛化的怪胎。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怪胎,在四面八方的讨伐声中,越来越失去了市场。一般地说,我们目前已经达到一种水平,那就是把命题作为一个问题来提出。所有好的命题,不管是单纯的判断,还是对立的概念,都隐含着超越字面意义的更为深邃的内涵,富于想像的空间和智慧的潜在量。例如,2009年江西卷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题,矛盾就很鲜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抢掠,一方面是堂而皇之的市场拍卖。其情感和智性的激发性是很强的。全国2卷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为妈妈买袜子,暴露了他色盲的小故事,陕西卷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故事,都是具体的、个别的,但是,蕴含着普遍的意味。这些题目,可以说,都达到了这几年平均水平。当然,这样的命题,也有并不很理想的一面,主要是明显缺乏新意,和前几年一般得到认可的许多题目,似曾相识。比较有新意的是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表面上是一个单纯的句子,没有显在的矛盾线索。但是,其中有三个层次的意味,第一,人是没有翅膀的,只有动物才有,而这里所谓翅膀,又不是动物的;第二,翅膀是具体可感的,而这里的翅膀是“隐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第三,这超越了生理功能的翅膀,过渡为隐喻的、精神性的自由飞翔的象征。湖南卷的“踮起脚尖”,好处也在于关键词语里有双重的内涵:第一,作为下肢的动作,“踮”,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超越平时脚板着地的高度;第二,“踮”,不是为了达到生理上的提高,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精神上的高度,或者暗示超越平常的努力,以实现某种人生的追求。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关键词“门口”和“踮”一样,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门口具有象征意义;其次,门口具有开端的意思;再次,开端是可知的,与开端相联系的未来却是不可知的;最后,这个不可知隐含着登上新高度和遭遇风险的可能。单单在“门口”的第一层次上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上发挥,只能达到一般的水准,可能是缺乏竞争力的。所有这些题目的好处在于,既没有提供主题,又把主题的确定和发挥限定在一定范围里,这就是开放性和限定性的自然的统一。有些题目,表面上缺乏限定性,似乎带着泛开放的性质。如福建的“这也是一种……”。粗粗一看,好像不管什么都可以填进去,从成功到失败,从爱到仇,从理想到空想,适应性过分宽广。以致于给某些中学语文教师造成错觉,以为缺乏难度,好像是中考的题目。但是,其间隐藏着一个“也”字,提示了关键的限定。第一,这一种隐含着另一种;第二,和另一种相比较,是前提;第三,另一种,是已经得到认可的,而这一种是容易被忽略的,因而要特别强调的。
  问: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遭到了质疑,比如有些省的作文题“诚信和善良”,您对此怎么看?
  孙绍振:这种题型和前面所说的伪开放命题相反,是一种“泛开放”命题。“泛开放”,不但表现为缺乏限定性,而且缺乏想像的空间和联想的深度。给人一种浮泛,甚至肤浅的感觉。题面没有任何潜在意味以激发联想,诱导发挥。这是开放性脱离了限定性的表现。开放性和限定性统一在关键词上,或者是两相对立的,或者是单纯词包含着多层次的分析空间。而“诚信和善良”,首先,在价值上,是同类的,同属肯定性的范畴。其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形不成思考的递进的阶梯。一般地说,为了启发考生深化主题,题往往提供某些感性情节或者意象,作为现成的跳板,而这里,却只有两个干巴巴、光秃秃的概念。应该说,这是命题者思想懒惰的表现。今年高考作文题和这种命题相似的还有“全民读书月”和“品味时尚”。尤其是“品味时尚”,从指导思想上看,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严重:本来“时尚”在社会舆论中,就有种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更是争议纷纭。而“品味”,则把考生的思路强制性地限定在肯定的方向上。这就完全背离了开放性的原则。从原则上来说,这和以前的高考作文题“感受坚强”没有什么区别。
  问:您觉得理想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孙绍振: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回答了,归结起来说,就是“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但光是做到了这一点,是不是就很理想呢?不一定。具体来说,像全国2卷,从道尔顿色盲引出他对此生理现象在学术上作出贡献这样的题目,单纯从开放性限定这样的原则来衡量,应该说,是取得了某种平衡的。但具体分析起来,遵循题目的命意,文章却不能不是比较肤浅的。因为命题所提供的情节,其原因和结果,是直接线性的,是很片面的,很经不起反思的。色盲,从生理机能来说,是一种局限,一种毛病。命题说,道尔顿作出医学发现,他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他是色盲。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色盲者,在这方面无所作为。道尔顿成功,除了色盲以外,还有更多重要的条件,命题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励志性的、情感性的赞赏方面,抹煞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也就是分析。例如,道尔顿的时代和社会因素,他的学术环境,他个人的不懈努力等。这种单线因果的思维,不仅表现在个别命题之中,实际上是许多命题的普遍的模式。如浙江卷的以歌写文:“绿叶对根的情谊”,把根和叶的关系强制性的单一化了;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都是单向的情绪性强化,而不是理性地分析复杂的因素。这种倾向,还隐藏在比较优秀的命题中,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踮起脚尖”的命题,其深层意旨,就是强化情感性的,也就是美化的,诗化的效果。这样的效果,付出的代价必然就是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反思的缺席:有了隐形的翅膀,踮起了脚尖,说的还只是人的主观志向、愿望方面,仍然很难突破人本身的局限。也许,有些读者觉得,这样说有点吹毛求疵。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教育理念的一个特点,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局限。只要把我们的命题和欧美的高考作文命题稍稍比较一下,问题就昭然若揭了。请看美国西北大学的作文题目:
  A. 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论点。
  B. 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
  C. 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法国大学的题目:
  A. 人们是否可以不受折磨而满足欲望?
  B. 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1
  这样的题目,如果成为我们的高考题,我相信大多数高中生是要抓瞎的。这种抓瞎,很难说是由于我们高中生的水平低下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不是应该从欧美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我们的差异中去寻找?他们不像我们那么着重情感价值,或者说审美的诗意,相反,他们总是超越情感,提出理性问题,让学生面临两难的选择,迫使考生对之进行分析和批判。当然,也很难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就绝对优越,同样,也很难说我们的审美诗化命题就没有他们可以参考的地方。请看一个英国人的说法:
  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第一个高考,作文的要求之宽泛与苛刻让人咋舌。我不知道英国高中生是否要被要求做此类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多年前我参加考试时肯定不是这样。这些题目只给几点提示,让考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知识面和语言运用能力。北京的考题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去年四川地震中类似的“颂歌”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我深深感到,英国许多名牌大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同不足以分清良莠的英国高中测试体系相比,中国的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测试出学生的水平。我想,现在是英国效仿中国设立全国作文竞赛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时候了。但我还要说一句,求知是件愉快的事,我将永远不会参加此类考试。2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西方的高考命题中,吸取
  其中理性的、批判性的思维特长呢?毕竟,情感和理性,审美情感和理性批判,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两者不可或缺。
  如果说,对于西方来说,漠视诗意,把诗意的浪漫看成是愚蠢,是一种局限,那么,对我们来说,考题中对理性批判和反思的忽视,也是严重局限。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理想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把开放性和限制性结合起来,二,把抒情的诗意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今年的作文命题可以有更为深刻的分析。例如,江西卷以法国巴黎拍卖从圆明园抢劫去的铜鼠首为话题。这个题目本来是很容易归结到情感的抒发上去的。但命题者却旗帜鲜明地要求写成议论文。这个做法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但对于我们目前高考作文过度偏重于审美抒情的潮流来说,这种规定不能不给人振聋发聩的感觉。在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中,这是第一次规定只能做议论文。也许有些人士会瞠目诧异,觉得太过粗暴。其实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新加坡的高考作文从来就是只能写议论文,把记叙和抒情排除在外。
  问: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背后,您对高考作文命题者的素质有什么建议?
  孙绍振:曾有几年,高考命题不但从模式上,而且从题面和题干的结构上有许多创造和突破,说明我们队伍的素质有了提高。但是这几年的命题水平却有些徘徊不前,甚至在某些省份几乎就是倒退。这说明什么呢?在作出突破的时候,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自觉,多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倾向。理论上的盲目,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我们原有的命题队伍,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一些专家,知识结构陈旧,满足于狭隘的经验,缺乏足够的前沿学科储备和智能,不能站在中西命题模式比较的高度,从战略和战术上进行高瞻远瞩的规划。第二个原因,则是一些多多少少具有西方教育学历的人士,学得了某些据说是最前沿教育学理,但他们有三大局限:第一,在观念上把学习西方误解为追随西方,把西方某些教育观念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背离了西方学术最根本的精神,那就是绝不把权威当成偶象,而是当作对手(rival)。最好的学习,是告终和挑战。第二,他们的思想路线有根本的错误:不是用中国的实践作为检验西方“真理”的标准,而是把西方“真理”当作检验中国实践的标准。这就造成了非常可笑的“钦差大臣”满天飞的乱象。第三,他们缺乏把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原创概括力,也就是缺乏第一手的抽象能力,连对西方话语和范畴作第二手的衍生创造力都谈不上。除了引用西方某一流派的语录,挟洋自重以外,对于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矛盾,都没有感觉。就以高考命题这样牵动家家户户的问题,他们基本上是瞎子和聋子。要知道,西方的高考和中国的高考存在极大的不同。首先,他们没有独生子女,没有望子成龙的全民性关注;其次,他们没有那么严重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再次,他们的作文考核以随笔(essay)为主的形式和中国通行的散文(prose)模式,有着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基本原则的差异。这三点,尤其是第三点,在这些只懂得洋教条的人士的心理图式(scheme)以外。教条主义者和狭隘经验主义者,虽然矛盾很大,但是,他们在作文观念上,沉溺于什么“真情实感”“贴近生活”等,却息息相通。
  如果我以上所说,没有太大的偏颇,那么命题者面临的就是两大任务。第一,知识结构更新,第二,智能水准的提高。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也许要耗费不止一代人的时间。
  
  1兰心:[国外高考作文题一瞥],羊城晚报2009年,6月16日。
  2《英国人眼里的中国高考》,原载英国《每日电讯报》2009年,6月9日,又见英文版《环球时报》6月11日,第14版。
其他文献
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教育之乡,在课堂教学改革道路上的探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潮州市初步打造了阳光教育,构建了活力课堂,创出了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  确实,潮州历来重视教育,教育底蕴深厚。记者获悉,早在2002年和2005年,省教育厅就在潮州举行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2年省教育厅在潮州召开阳光德育现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06年9月,是澄海教育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所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已建成校舍6.7万平方米,总投入1.28亿元,在校生3678人。建校后,该校屡创佳绩,先后被评为澄海区“文明学校”、“澄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汕头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2009年在汕头市首
有感而发    下面是某特级教师在执教《惊弓之鸟》一文的课文导入。  师:板书“成”,请学生数笔画,念准音,注意后鼻韵。  师:请同学们在成前面加一个字组词。  生:完成、生成、做成……  师:请在成后面加一个字组词。  生:成长、成功、成败、成语……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请说几个带有动物的成语。  生:虎头蛇尾、万马奔腾、雄鸡报晓、龙飞凤舞……  
2013年9月的伦敦时装周,耗费7,400万英镑外资重金打造,有58场时装秀,接到了1亿多英镑的订单。但在这个极度需要创意人才的地方,学费极其高昂。英国时装协会(以下简称BFC)在时装周开幕式上就说:“英国现代时尚的伟人,如McQueen、 Galliano、Kane等,都来自工薪阶层。时尚本土化、平民化才是英国时尚的神奇之处。”BFC首席执行官说:“我们拥有世界闻名的时装学院,他们在英国时尚史上
2019年9月20日,《農村百事通》谢思和、程宁宁、黄萌一行人驱车来到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与该所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并探讨刊社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  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罗发热情接待,副所长李艳大,所长助理潘松、曹晓林等参与交流。吴所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农业工程研究所的发展情况。他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农机检测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省级公益性
5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到广东教育杂志社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陪同。  魏中林副厅长参观了广东教育杂志社各个部室,与杂志社同志亲切交谈,了解杂志社各方面的情况,并召开了杂志社中层以上干部座谈会。魏中林指出,《广东教育》创刊60周年,广东教育杂志社从最初的一本刊物发展到目前的八刊一年鉴一网站,实现了教育宣传的全口径覆盖,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自已的文化积
“学在普宁”,是《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讨论稿)提出的教育发展理念。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创强与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格局,更新教育版图,塑造教育品牌,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在教育转型升级中实现普宁教育强市之梦,以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普宁学子不仅“学有所教”,而且“学有优教”。  普宁,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亮丽的地方:普宁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
1.采种  每年10月,在树龄20年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结果多的母树上采种。种子成熟时,果皮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果实未开裂。采种时应有90%以上的果实老熟,每百公斤鲜果可采种4公斤左右。  2.选地与整地  苗圃地宜选择靠近水源、土层深厚且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坡度较缓地块。不宜选择农作旱地、平地、陡坡地或带有病虫害的八角林地育苗。苗圃地土壤应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6,以5.0~5.5最
就像英国人口老龄化和女性人权的发展趋势一样,英国教育的普及与稳步发展也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就像其他社会历史潮流一样无法阻挡。在经历了教堂和学校委员会的扫盲之后,中学慢慢增加开放数量了,义务教育也稳步发展。最后,技术学院,新大学纷纷开始粉墨登场了。而在教育行业最起始阶段的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的有关规定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人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个现象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潮流,势不可挡。年
近年来,惠阳区委、区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教育,社会各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支持教育,惠阳教育人以前所未有的付出创新教育。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惠阳教育在以其改革成果普惠当地民众的同时,也一次次收获着跨越发展的喜悦——  2005年,成功打造粤东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镇。  2008年,成功创建粤东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区。  2009年,率先实现“镇镇皆强镇”教育目标,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