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市喜洲镇一中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31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严重滞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云南省农村“薄改”项目开始实施,喜洲镇一中成了第一批项目实施学校。中央、省、州、市共投入66万多元的配套资金,对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按I类现代化标准进行全面改造和充实。全新配置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装备“班班通”白板教室7间;配置体育器材55种共1202件;配备图书8250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电教室的具体指导下,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项目实施要求,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加强领导,做好前期工作
自被列入“薄改”项目以来,学校拟订好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负责,安排专责教师具体实施,积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1.1 保证用房要求,完善配套设施
学校积极投工投劳,腾空了原有的功能室和保管室,新增了藏书室和器材临时存放仓库。同时积极安排资金,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从2011年8月中旬到10月初,共投入资金3万多元,对相关用房进行墙面刷新和线路改造,更新改装了防盗锁,更换了灭火器,对实验室及准备室的水源和排水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加强项目设备的安全保障和防潮防晒工作。对校园网络布线进行改造,网线接入每个教室,长度超过100米的网线改用光纤连接,保证了“班班通”教室接入带宽达到10 M,并与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计算机共享,实现了“天网”与“地网”两网合一。另外,还对体育器材场地进行了规划、平整,提前做好了安装基坑、水泥、沙石等基础性准备工作,保证了设备能及时安装。
1.2 重视资料收存,规范档案建设
“薄改”装备品种全、数量多、金额大,且到货批次不一,供应商、安装人员不同,学校在接收时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缺漏等失误。因此,在电教室进行项目实施学校骨干培训时,学校特意派了两位老师参加,一位负责设备的使用管理,一位负责装备项目的资产管理。根据培训要求,明确了资产管理员的具体职责,配置了专用办公电脑、打印机和移动硬盘,准备了相关资料盒,印制了规范的标签,建立了装备明细台账,增设了专用资料柜。要求资产管理员做好资产登记,收集所有“薄改”项目的文件、资料并分类装档。做到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按照“薄改”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做到数据准确、心中有数,规范、严谨。保证项目进度,提高安装、调试的工作效率。
2 不等不拖,积极推动
2012年1月起,“薄改”装备分批次陆续运抵学校,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1 仔细甄别,分类存放
“薄改”装备数量多,品种全,型号、配置多样,甄别、分类、搬运工作很大。比如,同样是多功能一体机,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的品牌、配置就不同,如果在搬运过程中稍一马虎,就会使器材相互混杂,造成混乱,给以后的安装带来麻烦,影响进度和质量。对此,学校在设备运到学校后,在卸货时做到分清类别,搬运到相关的功能室堆放。后续的安装过程表明,分类存放确实大大加快了设备安装的进度。
2.2 严格把关,及时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时协调,专责老师全程参与,对设备的数量、型号、质量、技术参数、配件及安装工艺逐一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为施工方顺利的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提供及时配合的同时,管理员也积累了设备运行、维护的经验。对于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和图书,学校抽调相关教师,利用双休日做好上架工作,按仪器的性能和图书类别合理排列,粘贴标签,定橱定层定位分类存放,做到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账物相符。
积极主动,不等不拖,避免了工作的积压,做到了项目实施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到2012年5月,学校设备安装、上架工作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而且每批次设备在学校堆存的时间都不超过15天。
3 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使用效益
遵循“边建设、边管理、边培训、边应用”的原则,学校在“薄改”中努力做到设备安装完成一项,投入使用一项,加强管理一项,展开培训一项。具体做法如下。
3.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学校根据项目实施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五项管理和使用制度,并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做到“制度上墙,规则入心”。
3.2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学校以“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为队伍建设目标,校长亲自带头,教师人人参与,积极做好“薄改”设备的使用培训。经过培训和教师的自学,大部分的教师都学会了设备的基本使用技能,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强化应用,注重效益
学校努力提高项目设备的应用效益:
一是选用年轻教师作为先锋,以点带面,带动老教师尝试利用,进而逐步提升;
二是把项目设备的利用率作为对教研组的硬性考核指标;
三是对教师提出使用设备的刚性要求,完成情况作为学期末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项目装备的七套白板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我们将七年级4个班的教室全部建成“班班通”教室,剩余3套设备建成3间公用教室,供八、九年级教师预约使用。
4 补齐短板,促进转变,推进均衡发展
“薄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学校教学装备短缺、教学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补齐了农村教育中硬件设施的短板,大大激发了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热情。现在,每到阅读课和课余时间,学校阅览室里总是人头攒动,图书的借阅率大幅提高,学生的求知热情得到了尊重;音乐教室总能传出优美的乐声,学生感到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唱唱歌,也能动手使用乐器与老师相和,既放松了身心,也提高了音乐素养;美术课上,学生站立在画板前提笔作画,或是静物素描,或是校园写生,感觉也和过去大不相同;充足的体育器材使学校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课间也有了丰富的运动,提升了体育锻炼的水平;理化生实验开得齐、开得足,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多,内容更新、兴趣更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电子白板设备对学校教学影响很大。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硬件的升级,更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广泛影响了师生的教学生活。促使教师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内容的整合,促使教师主动提高个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4.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将校园内各功能室、办公室、教室和教师宿舍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形成办公、备课与教学的一体网络。现在,教师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只要进入校园,无须连线,备课下载,全时保障。真正做到了“全校通、大家用、人人会”。
4.2 积极举办信息化条件下的教研活动
坚持每周观看一堂优质课教学录像,坚持多媒体优质课和教学课件评选,坚持在日常研讨课中开展应用经验的交流。将过去单一、封闭的课堂改变为多元、开放的课堂,改变为有声有色、师生互动的课堂。
4.3 与“中学学科网”签订供用协议
一方面为教师下载资源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学校每月还需向“中学学科网”上传优秀课件和教学资料。学校将上传的任务分解到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了信息化应用习惯的养成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学校教师已形成勤学习,肯钻研的良好氛围,全校教师已基本具备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技能,并越来越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教育巨大的优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 结语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使学校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薄改”项目的受益者,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关怀。随着“薄改”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普及,农村教育必将会结出更加丰美的硕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电教室的具体指导下,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项目实施要求,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加强领导,做好前期工作
自被列入“薄改”项目以来,学校拟订好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负责,安排专责教师具体实施,积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1.1 保证用房要求,完善配套设施
学校积极投工投劳,腾空了原有的功能室和保管室,新增了藏书室和器材临时存放仓库。同时积极安排资金,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从2011年8月中旬到10月初,共投入资金3万多元,对相关用房进行墙面刷新和线路改造,更新改装了防盗锁,更换了灭火器,对实验室及准备室的水源和排水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加强项目设备的安全保障和防潮防晒工作。对校园网络布线进行改造,网线接入每个教室,长度超过100米的网线改用光纤连接,保证了“班班通”教室接入带宽达到10 M,并与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计算机共享,实现了“天网”与“地网”两网合一。另外,还对体育器材场地进行了规划、平整,提前做好了安装基坑、水泥、沙石等基础性准备工作,保证了设备能及时安装。
1.2 重视资料收存,规范档案建设
“薄改”装备品种全、数量多、金额大,且到货批次不一,供应商、安装人员不同,学校在接收时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缺漏等失误。因此,在电教室进行项目实施学校骨干培训时,学校特意派了两位老师参加,一位负责设备的使用管理,一位负责装备项目的资产管理。根据培训要求,明确了资产管理员的具体职责,配置了专用办公电脑、打印机和移动硬盘,准备了相关资料盒,印制了规范的标签,建立了装备明细台账,增设了专用资料柜。要求资产管理员做好资产登记,收集所有“薄改”项目的文件、资料并分类装档。做到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按照“薄改”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做到数据准确、心中有数,规范、严谨。保证项目进度,提高安装、调试的工作效率。
2 不等不拖,积极推动
2012年1月起,“薄改”装备分批次陆续运抵学校,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1 仔细甄别,分类存放
“薄改”装备数量多,品种全,型号、配置多样,甄别、分类、搬运工作很大。比如,同样是多功能一体机,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的品牌、配置就不同,如果在搬运过程中稍一马虎,就会使器材相互混杂,造成混乱,给以后的安装带来麻烦,影响进度和质量。对此,学校在设备运到学校后,在卸货时做到分清类别,搬运到相关的功能室堆放。后续的安装过程表明,分类存放确实大大加快了设备安装的进度。
2.2 严格把关,及时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时协调,专责老师全程参与,对设备的数量、型号、质量、技术参数、配件及安装工艺逐一检查,严把工程质量关。在为施工方顺利的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提供及时配合的同时,管理员也积累了设备运行、维护的经验。对于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和图书,学校抽调相关教师,利用双休日做好上架工作,按仪器的性能和图书类别合理排列,粘贴标签,定橱定层定位分类存放,做到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账物相符。
积极主动,不等不拖,避免了工作的积压,做到了项目实施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到2012年5月,学校设备安装、上架工作全部结束并投入使用,而且每批次设备在学校堆存的时间都不超过15天。
3 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使用效益
遵循“边建设、边管理、边培训、边应用”的原则,学校在“薄改”中努力做到设备安装完成一项,投入使用一项,加强管理一项,展开培训一项。具体做法如下。
3.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学校根据项目实施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五项管理和使用制度,并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做到“制度上墙,规则入心”。
3.2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学校以“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为队伍建设目标,校长亲自带头,教师人人参与,积极做好“薄改”设备的使用培训。经过培训和教师的自学,大部分的教师都学会了设备的基本使用技能,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课堂充满时代的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强化应用,注重效益
学校努力提高项目设备的应用效益:
一是选用年轻教师作为先锋,以点带面,带动老教师尝试利用,进而逐步提升;
二是把项目设备的利用率作为对教研组的硬性考核指标;
三是对教师提出使用设备的刚性要求,完成情况作为学期末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项目装备的七套白板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我们将七年级4个班的教室全部建成“班班通”教室,剩余3套设备建成3间公用教室,供八、九年级教师预约使用。
4 补齐短板,促进转变,推进均衡发展
“薄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学校教学装备短缺、教学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补齐了农村教育中硬件设施的短板,大大激发了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热情。现在,每到阅读课和课余时间,学校阅览室里总是人头攒动,图书的借阅率大幅提高,学生的求知热情得到了尊重;音乐教室总能传出优美的乐声,学生感到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唱唱歌,也能动手使用乐器与老师相和,既放松了身心,也提高了音乐素养;美术课上,学生站立在画板前提笔作画,或是静物素描,或是校园写生,感觉也和过去大不相同;充足的体育器材使学校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课间也有了丰富的运动,提升了体育锻炼的水平;理化生实验开得齐、开得足,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多,内容更新、兴趣更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电子白板设备对学校教学影响很大。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硬件的升级,更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广泛影响了师生的教学生活。促使教师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内容的整合,促使教师主动提高个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4.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将校园内各功能室、办公室、教室和教师宿舍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形成办公、备课与教学的一体网络。现在,教师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只要进入校园,无须连线,备课下载,全时保障。真正做到了“全校通、大家用、人人会”。
4.2 积极举办信息化条件下的教研活动
坚持每周观看一堂优质课教学录像,坚持多媒体优质课和教学课件评选,坚持在日常研讨课中开展应用经验的交流。将过去单一、封闭的课堂改变为多元、开放的课堂,改变为有声有色、师生互动的课堂。
4.3 与“中学学科网”签订供用协议
一方面为教师下载资源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学校每月还需向“中学学科网”上传优秀课件和教学资料。学校将上传的任务分解到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了信息化应用习惯的养成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学校教师已形成勤学习,肯钻研的良好氛围,全校教师已基本具备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技能,并越来越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教育巨大的优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 结语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使学校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薄改”项目的受益者,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关怀。随着“薄改”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普及,农村教育必将会结出更加丰美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