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是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算术和空间基础知识,并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老师科学的学习方案使学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的学习技巧可以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教育 ; 学习兴趣 ;直观思维;方法;技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5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所以,兴趣培养要渗透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
一、让教学语言"有血有肉",以趣入课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因为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谨和讲究逻辑的学科,其内容安排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言表达就是感染学生最直接的要素。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民主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
二、多方面给学生感观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
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还应该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
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三、 直观展示,贴近生活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丰富深化感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让学生到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去体验、理解数学。因此,把学生生活体验融进课堂,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我以为 ,数学学习生活化,密切數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合理设疑,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悬念、创设疑问,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用更多、更好、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方法、手段去教好数学,使孩子们愉快地获取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使他们乐学数学。利用故事、设疑导入新知识时,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思考,引出规律。
总之,小学数学是很重要的学科,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毅力。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15-16.
关键词: 小学教育 ; 学习兴趣 ;直观思维;方法;技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5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所以,兴趣培养要渗透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
一、让教学语言"有血有肉",以趣入课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的教学中,数学被普遍认为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因为数学本身是非常严谨和讲究逻辑的学科,其内容安排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又没有科学那样直观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言表达就是感染学生最直接的要素。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民主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
二、多方面给学生感观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
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还应该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
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三、 直观展示,贴近生活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丰富深化感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让学生到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去体验、理解数学。因此,把学生生活体验融进课堂,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我以为 ,数学学习生活化,密切數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合理设疑,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悬念、创设疑问,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为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用更多、更好、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方法、手段去教好数学,使孩子们愉快地获取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使他们乐学数学。利用故事、设疑导入新知识时,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思考,引出规律。
总之,小学数学是很重要的学科,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毅力。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