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建筑中,建筑设计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而是与景观设计水乳相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建筑设计侧重于满足建筑的实用性要求,而景观设计侧重于满足建筑的观赏性要求,将二者完美结合,便可使建筑物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功能,从而满足现代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因而,现代建筑大师应在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设计的意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完美融合,共同为构筑现代建筑服务。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实用;观赏;融合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好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任何建筑都是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当代建筑处了追求建筑自身的质量外,还要求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和谐,因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融入景观设计的理念,通过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加以融合,使我国当代建筑物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发展
  2.1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前提,设计图纸是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施工前,设计方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将拟设计方案以图例、表格、文字说明、文档等形式表达出来。设计时,应尽可能细致周密地考虑到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从而有效应对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和统筹管理,从而有利于施工单位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景观设计侧重于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力争减小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尽量保持建成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使得二者相辅相成,为建筑物的使用者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使得建筑整体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2.2早期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在早期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我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深受宗法制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当时国家人口众多,且整个国家社会阶层严重分化,贫富差距也很悬殊,各个阶层的建筑物的设计特点都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们往往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一分为二,大自然与建筑设计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建筑设计模式较为单一,或者缺乏对大自然的开放和融合,或者是封闭建筑物内一味模仿自然山水的园林设计。从世界层面来看,早期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中世纪意识形态盛行的西欧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水平都较为落后,人们对于自然普遍表现出一种畏惧感和抵制感,因而,城堡式建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建筑设计形式,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封闭式、与景观设计相脱节的建筑形式。
  
  2.3现代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的实用性问题。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日益提倡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理念,而建筑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重要活动场所,因而,有必要强化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保持现代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的生活趣味,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能美化城市环境,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3、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3.1加强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意识
  3.1.1树立景观设计意识
  当前,我国仍有些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物时,仍然仅仅只完成建筑自身主体的设计,而在设计程序中往往忽视了景观设计,环境和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使得我国城市建筑的景观形态往往很不完整。因而为了保持现代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应将场地的景观环境也视为一个参照依据和制约条件,树立并加强景观设计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的始终。
  3.1.2整体设计思想
  建筑的整体设计思想指的是应注重建筑的整体效果,而非仅仅只是建筑构筑物本身,将建筑与其景观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轮廓、占地面积、使用材料等对周围的影响,并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与景观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布置建筑周围的景观,使二者相互依存,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
  3.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现代建筑应通过主动与景观结合来改变单方面追求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被动局面,从而得以积极地影響环境。当前,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主要有两种: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和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前者指的是建筑设计师在深入设计建筑单体的时候,也同时对建筑环境整体提出设计导则。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建筑基址周边的各项环境因素,并据此提出具体化、系统化的设计色调、风格、景观设施、环境铺装而建议,从而使其对周边环境保持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指的是在既有环境中插入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项目,据此来改造环境,从而实现了从被动适应环境到主动调整环境的角色转换。
  3.3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
  细部是整体中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细部设计指的是从建筑整体层面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使其与建筑的整体意向相符合,与建筑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将各个细部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体效果。在设计建筑细部时也融入景观设计的意识,加强细部与人的尺度的联系,使得大尺度的意向整合与小尺度的细部交相呼应,从而实现建筑整体宏观到微观的协调,从而保证建筑与景观同处于一个稳定、完整、有机的系统。
  3.4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的难点
  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分配问题、技术水平尚不是很先进、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强、景观与建筑占地面积冲突等原因,往往很难单纯地使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提高,在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时,往往将景观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关注要素,通过各种途径将景观设计植入建筑设计,再来对设计整体的空间布局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整合,使之协调一致,达到以景观来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从而丰富建筑文化,深化建筑内涵。
  3.5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
  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转变,在人们日益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今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市建筑景观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建筑大师在设计时都会将景观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要素,精心考量并设计景观的形态、材料和环境效益,按照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将景观设计领域的工艺和技术融入到城市建筑设计中,全方位整合整体空间布局。当前,西方国家对建筑景观化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转而研究建筑与景观主客体的互相渗透,以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据了解,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也开始涌现出一些新颖设计的案例,如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中标设计的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该设计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体现出建立“城―水”关系、景观都市主义等设计理念。
  4、结语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都是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应跳出建筑单体设计的局限,将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视为一个大空间整体,树立整体设计意识,充分协调建筑细部设计与景观设计,使得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以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铁红;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
  [2]吴宇丰;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3]刘冬梅;浅谈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0,(23).
其他文献
本文讲解了合理的屋面防水材料,并分析了建筑屋面防水设计,阐述建筑屋面防水施工的要求。
摘要:经济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的个性也在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严重。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如何取舍,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本文将从城市的物质与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旧城保护 城市更新 城市特色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
内容摘要: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品牌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1年2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
摘 要: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外脚手架是完成高处作业和高处临边防护必不可少的临时设施。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本文结合某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来探讨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说明脚手架正确、规范施工的重要。  关键词: 附着升降脚手架; 施工工艺; 防倾;防坠  中图分类号: TU731.2
摘要:本深基坑工程处在密集的建筑物群中,施工场地狭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关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周围建筑物位移存在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基坑监测结果显示,支护结构位移及周边建筑最大沉降满足要求。确保了基坑边坡稳定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性。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技术要求;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湖南某高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岩土锚固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最后为锚固工程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以便能够更高质量的进行施工。  关键词:岩土工程、锚固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U455.4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岩土锚固工程技术的发展简介  现今,我国的岩土锚固工程技术主要是运用在材料、施工以及结构工艺上来改造,向快速承载、受力合理、高效率、较强的适用性
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快捷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基础中,但其产生的挤土效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挤土效应的产生机理出发,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如今的建筑向着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发展。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为了承载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已经更加智能化,智能化建筑已
建筑给排水施工与建筑施工紧密联系,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施工工的质量关系着建筑整体的质量,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重视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确保工程
摘要: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防水砂浆的配方进行优化,从而得到具有较强粘结性能及柔韧性的防水砂浆,并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正交设计;压折比;粘结强度  中图分类号: TV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防水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可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