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把整个教育行业比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其有序的运作,大踏步的向前,离不开正确思想的引导和各个环节的努力与相互协作。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新课标作为当前的核心教育标准与理念,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进阶素养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新课改;课堂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又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对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学校的学习、塑造、维持而来;对历史而言,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历史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和实践,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以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转变关注点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关注点,从原来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到现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过去关注自己“教什么内容”,到现在关注学生“得到什么能力”。正所谓“教书育人”,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既要教授知识,又要渗透教育,既要让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又要着眼于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除了教学关注点的转变之外,历史教师的课程观也要发生变革,相比较于传统功利性的教学观念来说,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成为智慧,成为能力,甚至是内在的力量。历史教师只有清晰的认识核心素养,转变并端正了教学态度,才能更好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明确其真内涵
讲到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尤其是历史这一学科,不少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基于专家的认识,我对其中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显的探索:
1.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门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学科,亘古变迁、中外大事都凝缩在这一本本的教材中,所以,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想要真正理解,必定要将自己“设身处地”于史实所在的时空条件下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的过程。
2.史料实证
所谓“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历史历时久远,千年以前的内容并非随手捏造,全凭史料记载,所以,历史的探究是以史料为依据的。在历史的学习中,学生正是通过对史料的探索、辨析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搜集史料的能力以及如何选择、辨别、使用这些史料,更好地辅助当前的学习、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认识。当学生懂得利用史料来建立、完善自己的观点叙述时,即形成了有效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
历史隶属于文科,文科多半都会掺杂着情感,既发生情感,就需要有事件。说到事件,历史便首当其冲了。和语文中的阅读理解类似的,历史理解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分析、理解过去发生的某些事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事件中,以客观的态度去观看,实事求是地评价并作出贴切的解释,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历史解释
如果说理解是一种脑力劳动,解释浅显了说可以看做是嘴上功夫。学生想要将自己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评价作出解释,既需要历史理解的基础,又需要历史解释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历史术语,客观公正地评析历史事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叙述历史的能力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历史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关注国家命运的个人情怀,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信念。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巧渗透
在历史实践教学中,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核心素養设计教学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前进的方向,科学、恰当的目标能激人奋进,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多方面考虑。一方面,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并领会新课改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深刻领会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设定目标时,既要考虑教材大纲目标,又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如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这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就不可简单地设置为:以二战后美国等国为例,谈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应该考虑历史价值观的培养,设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置为:比较二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社会主义改革和认识福利制度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新课改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才是有效且高效的。
2.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分工明确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自主性、积极性和教学参与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核心素养多方面的提升都意义非常。以“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活动主题为例,开展形式为合作探究。我先设定了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各组之间通过自己的渠道搜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资料,并一同整理、辨析、讨论、交流,再总结发言。期间,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应全程给予必要的辅助与监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及时评价过程中的成败,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最后再完善、修订、补充、总结研究报告,形成探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既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历史问题的探究,又是对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培养,得到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甚至进阶。
3.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中作用颇多,如: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让教师及时收到教学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模式;能够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不动声响的提醒分神的学生……这些作用,简单的问题即可达到。情境问题的创设则更多侧重于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上,除了基本的提醒学生学习之外,更多的是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历史是久远而又神秘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创设这种“蒙着面纱”的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去翻查资料,寻找答案。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得到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4.基于核心素养增强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5.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除了评价内容从知识和能力增加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外,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
【参考文献】
[1]阎光亮.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新课改;课堂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又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对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学校的学习、塑造、维持而来;对历史而言,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历史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和实践,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以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转变关注点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关注点,从原来关注知识点的掌握,到现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过去关注自己“教什么内容”,到现在关注学生“得到什么能力”。正所谓“教书育人”,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既要教授知识,又要渗透教育,既要让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又要着眼于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除了教学关注点的转变之外,历史教师的课程观也要发生变革,相比较于传统功利性的教学观念来说,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成为智慧,成为能力,甚至是内在的力量。历史教师只有清晰的认识核心素养,转变并端正了教学态度,才能更好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明确其真内涵
讲到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尤其是历史这一学科,不少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基于专家的认识,我对其中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显的探索:
1.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门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学科,亘古变迁、中外大事都凝缩在这一本本的教材中,所以,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想要真正理解,必定要将自己“设身处地”于史实所在的时空条件下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的过程。
2.史料实证
所谓“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历史历时久远,千年以前的内容并非随手捏造,全凭史料记载,所以,历史的探究是以史料为依据的。在历史的学习中,学生正是通过对史料的探索、辨析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搜集史料的能力以及如何选择、辨别、使用这些史料,更好地辅助当前的学习、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认识。当学生懂得利用史料来建立、完善自己的观点叙述时,即形成了有效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
历史隶属于文科,文科多半都会掺杂着情感,既发生情感,就需要有事件。说到事件,历史便首当其冲了。和语文中的阅读理解类似的,历史理解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分析、理解过去发生的某些事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事件中,以客观的态度去观看,实事求是地评价并作出贴切的解释,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历史解释
如果说理解是一种脑力劳动,解释浅显了说可以看做是嘴上功夫。学生想要将自己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评价作出解释,既需要历史理解的基础,又需要历史解释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历史术语,客观公正地评析历史事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叙述历史的能力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历史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关注国家命运的个人情怀,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信念。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巧渗透
在历史实践教学中,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核心素養设计教学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前进的方向,科学、恰当的目标能激人奋进,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多方面考虑。一方面,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并领会新课改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深刻领会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设定目标时,既要考虑教材大纲目标,又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如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这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中,就不可简单地设置为:以二战后美国等国为例,谈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应该考虑历史价值观的培养,设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置为:比较二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社会主义改革和认识福利制度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新课改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所设定的目标,才是有效且高效的。
2.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分工明确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自主性、积极性和教学参与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核心素养多方面的提升都意义非常。以“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活动主题为例,开展形式为合作探究。我先设定了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各组之间通过自己的渠道搜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资料,并一同整理、辨析、讨论、交流,再总结发言。期间,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应全程给予必要的辅助与监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及时评价过程中的成败,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最后再完善、修订、补充、总结研究报告,形成探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既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历史问题的探究,又是对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培养,得到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甚至进阶。
3.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中作用颇多,如: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让教师及时收到教学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模式;能够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不动声响的提醒分神的学生……这些作用,简单的问题即可达到。情境问题的创设则更多侧重于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上,除了基本的提醒学生学习之外,更多的是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历史是久远而又神秘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创设这种“蒙着面纱”的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去翻查资料,寻找答案。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得到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一举两得。
4.基于核心素养增强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5.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除了评价内容从知识和能力增加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外,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
【参考文献】
[1]阎光亮.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