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还能培养学生乐于质疑、乐于探究新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课堂;问题;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一堂课而言,有了问题才有学习的目标,有了学习的目标才有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才会有效率。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激发其质疑的意识。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谈一些想法和体会。
  1.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对立面提出问题
  这一方法是要求学生从问题情境找出或发现问题对立的双方,从确定的结论对立面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如在苏科版《生物》七(下)有关《水中的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结论是“鱼类是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其对立面是“鲸也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什么鲸是哺乳动物呢?”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很自然的产生了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产生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问题对立双方,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2.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逆向思维要求学生逆着常规思路去思考,一般是从已知结论出发,重新反思产生结论的条件,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苏科版《生物》七(上)有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淀粉、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在人们一般的日常饮食中都包含了这些营养成分,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营养不良或发育不良呢?如果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就会向着更深层次去观察和思考,去反思自己的一日三餐:一天所吃的食物中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吗?它们的比例合理吗?如何去修订自己的一日三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设计安排一些训练,精心选择教材中恰当的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包含明显矛盾的问题情境,有时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从异常现象中提出问题
  生物学的原理、概念中有一些与常规、惯例不同的“异常”现象,如苏科版《生物》七(下)有关人体的血液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了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的知识后,学习体循环线路时知道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再学习肺循环时发现肺动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对中学生而言,这里就有潜在的“异常”事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细心观察,这样一旦有与此不符的现象出现,学生就容易觉察到,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引导学生从正常的推论中发现相反的事实,从而提出问题
  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先按正常的逻辑进行推理,并确信推论是符合逻辑的,是理所当然的,然后设法向学生呈现实际例证,即事实上结果与推论完全相反,从而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头脑中立即出现问题。例如苏科版《生物》教材中提到的灭狼保鹿的例子,按照常规推论:狼吃鹿,会使鹿数量减少,消灭了狼,鹿的数量必然上升。这显然是理所当然的、毫无疑问的。但当教师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事实后,学生的思想上立刻出现了矛盾,产生了问题。在学生对鹿数量减少原因进行探究后,有学生又问:“为什么有狼的时候,鹿群的数量能够保持稳定?”这个新的问题的提出,立即引发更多学生参加讨论,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
  5.引导学生从一般与特例之间产生的矛盾提出问题
  生物学中常常有一般规律同特例之间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四肢发达,体表被毛,胎生,哺乳,这是一般规律,而水生的鲸、海豚等没有四肢,体表无毛或较少,鸭嘴兽更是卵生,等等。这是特例,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就有可能促使学生提出疑问。这些特例与一般规律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质疑。利用这种方法,教法上要设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这种不一致,从而自己产生矛盾心理,产生难以解决的疑问,这样的教學,学生的问题呼之欲出。
  总之,课堂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用的好,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更加有效和主动的学习者,还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还能培养学生乐于质疑、乐于探究新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优秀品质。同时,对启发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我从不放过在学生面前‘露一手’的机会,让学生喜欢我,听我的。”于老师的深刻体会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他也就会对你教的课感兴趣,有困难也喜欢去克服。  中图分类号:G4  小学开设英语课,开始由于好奇,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又没有说练的环境,在记忆和口语上开始产生困难。教师如教得不得法,学生的兴趣便会逐渐消失,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慢慢地沦为学习
摘要:当今社会,成功的教育,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否起到影响,这种影响在哪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如何?是有研究的必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不可否认,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的使用,比较好的改变了教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和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键字】乡土资源;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地理课如果上得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大凡有经验的地理教师
内容摘要:绿色教育,犹如生命需要洁净的环境一样,学生的发展亦需一个纯净的教育环境,一个绿色的教育环境。它远离“干扰”、“伤害”、没有“污染”,它能唤醒人的潜能,顺应人的天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当倡导“绿色”理念,教育当来一次“环境保护”!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教学;绿色服务  中图分类号:G4  什么是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充满生机活力的教
摘要:对高中学生信息素养进行重点重培养以及提升,让学生掌握开设并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根本所在,进而让学生在当下新课改下得以适应,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1  现代公民所具有的一般素质就是信息素養。人在信息素养足够的条件下,可以以正规课堂教学为基础将其进行
中图分类号:G4  一、课文题目:《家庭会议》  二、课型:中级视听课(新课)  三、课时:45分钟  四、教学目的:  1.学习生词和常用的汉语俗语  2.训练学生听日常生活汉语使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对中国文化点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  1.学习生词:民主、陪、磨练、培养、表决、甭、模拟、作弊  2.学习句式:如果……就,要不……  3.学习俗语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必要性  1.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时代需要創造型人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