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起源于英国牛津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制度.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主要采用创客教育、以赛促培、项目促培三种应用方式.其优势是:个性化培养体现“因材施教”;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培养结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如导师数量和质量不足、批判性思维培养欠缺、奖励扶持力度不够等.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在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运行实践,提出建议和措施:(一)本科生导师可通过学院择优选聘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聘任,确保导师的质量.(二)定期举办本科生导师培训,吸纳更多的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英国牛津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制度.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主要采用创客教育、以赛促培、项目促培三种应用方式.其优势是:个性化培养体现“因材施教”;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培养结合.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如导师数量和质量不足、批判性思维培养欠缺、奖励扶持力度不够等.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在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运行实践,提出建议和措施:(一)本科生导师可通过学院择优选聘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聘任,确保导师的质量.(二)定期举办本科生导师培训,吸纳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导师队伍,确保导师的数量.(三)通过制度规范导师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量评价标准,切实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培养质量.
其他文献
德国的难民融入政策引发了诸多争议,德国当局认为难民可以部分解决德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增加劳动人口,成为未来德国经济的助推器,反对者认为政府对于难民问题过于乐观:由于难民的长期居留意愿具有不确定性,其融入德国社会面临巨大困难,且难民转化为有效劳动力的效率较低,大量的难民无法高效地转化为“本国人口红利”.
中国的现代学徒制相比西方的现代学徒制,起步晚了近30年,至2014年中国现代学徒制进入探索的快车道.中西方现代学徒制内涵共同点是“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点则在于企业本位是西方学徒制核心,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育人“双重主体”.现代学徒制中西方对比研究展开的是“现代学徒制政策机制、模式开展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研究.从宏观政策机制、中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微观课程体系构建三个层面横向与西方学徒制比较研究发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
近代中国危机深重,贺麟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踏上寻求国家重建与民族复兴之路.学贯中西的贺麟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国家物质经济建设,而物质经济的建设在于参与经济运行之人的教育与培养,人之培养重在道德,道德培育主要在于儒学复兴.贺麟希望通过复兴与重新解读儒学,重构儒学中有关经济的道德思想,以此现代化新道德约束参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使得经济成果有利于国计民生,最终实现民族复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旧自然观进行了理论批判.他在考察感性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由此形成了具有辩证特征的人化自然观.具体内容为:(一)人化自然是人感性活动的自然;(二)人化自然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三)人化自然是实现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研究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领导人化用典故传播思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对他们用典的研究已成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3年至2020年与领导人用典相关的18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主要集中于语言类、思政学习类和翻译类.目前,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国家领导人用典的研究,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数量较多,研究机构以院校、党政机关为主,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介绍性质的文章过多,深度不够;研究者数量较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域;
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历史脉络:初兴时坚持“学徒制”;消沉时曾受英国新《商标法》打压;复兴时细分龙头隐性冠军企业暴增;强化时颁布《工业4.0计划》,抢占信息化时代制造业先机.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合力形成的结果.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校企合作紧密,行业监管有力,政府支持到位,最终才形成了德国质量这张名片.其对我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借鉴作用:(一)立足国情,化劣为优;(二)坚持“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三)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培育合力.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企图从整个城邦出发去探讨人的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城邦与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类似,如果人是小写的正义,那映射到城邦就是大写的正义.他希望通过分工确保大写的正义,通过系列公民教育来确保小写的正义,培养正义的公民是构建正义的城邦的必经之路.在对公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诗与哲学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理想国》一开始以讨论正义开篇,最后以诗与哲学的争论结束,苏格拉底指责诗歌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拒绝摹仿艺术进入理想城邦,通过探讨苏格拉底如何建立正义的城邦,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态度,以及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下展开,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中建构出了以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心的动力机制,以党内意识形态工作常设机构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以多元意识形态宣传媒介为载体的整合机制和以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为规范的保障机制.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重要经验:(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四)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方式与手段.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性、方向性、人民性和创新
中国城市业主维权行动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绵阳A小区就住房补偿金而展开的一起集体维权活动,是该行动中的典型事件.A小区在从维权行动的酝酿、维权组织的产生,以及律师介入、法庭较量直到业主获得最终胜利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理性,从“要个说法”到“寻求公道”,再到寻求可动员的资源,将内部民主作为连接纽带,将利益驱动、组织能力、政治机会等关键因素组合运用得恰到好处.“业主”作为都市中产阶层,其权利意识与动员模式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建设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当下的“国家—社会关系”.
长期以来,司法改革忽略了专门法院的改革问题.专门法院的设立受到法治化、系统性、专业性以及案件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专门法院存在着名存实亡、管辖机制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而新的专门法院在设立中也存在着设立标准模糊、创设机制缺失、批准机构混乱等问题.专门法院的革新之路是:(一)“废”——专门法院改革敢于“破产”;(二)“改”——专门法院改革勇于“重组”.对新专门法院要确定设立标准和条件,并保障立法跟进,适时制定专门针对专门法院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