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笔者介绍了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几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订单教育”培养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发展
坚持产学研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产学研合作机制、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发展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建设,有利于制定更好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学的更新和促进教材建设,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科研的发展,有利于“双师型”和专兼职队伍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根据近几年各地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新形式,相对而言,这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1 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这种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极为有利。一方面,企业方得到了需要的人才,降低了运营成本,间接地提高了效益;另一方面,学校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人才质量,真正办出特色,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1.2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由于当前国企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在接受学校合作办学方面积极性不高,除非有某些特殊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得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作。
1.3 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协议,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锻炼,公司也提高了效益,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1.4 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这类合作具有绝对优势,企业集团财力雄厚,这有利于办学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当然,学校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投资企业集团给予一定的回报。而作为投资方的企业集团,一是提高了知名度,二是获取了一定的利润。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这种参与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和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院系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高校学术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建设的咨询及最新的技术等重要的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六个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校企共同制定和修订高职专业计划;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3.“订单教育”培养模式。所谓订单教育,就是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業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逐渐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订单教育的做法有几种,一种是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求进行订单培养,单独组班,教学计划是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加入了企业要求的课程,如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第二种是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学生单独组班,脱离原来的班级,将企业所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中,替代专业课程。第三种是非单独组班,从某些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出一部分进行订单培养,无须脱离原来的班级,而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和节假日学习企业的课程。
4.董事会合作模式。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更好与企业界加强合作,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董事会,聘请企业以及各界人士以董事单位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培养,主要职责是对研究学校新专业开办、人才培养规格等重大方向性决策提出咨询意见,筹措经费建立学校发展基金。学校根据董事单位委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实施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客户的职业培训、岗位轮训及其他业务进修学习;董事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可优先使用图书馆资料,使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董事单位作为学校实习场所,并接受和指导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实习实训活动。
5.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双方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即企业或科研院所提供部分实际生产设备、研发设备,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合作中研发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科研院所、企业工厂现场学习锻炼,对相关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实习和知识更新,对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和取证,同时学习生产管理相关知识,做到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6.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校办企业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解决,同时需要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来拓展新的市场,教师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专业,按照生产和教学双重需要,创办自己的校办企业,既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和设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创造效益,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又在办好产业的同时,更好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发展
坚持产学研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产学研合作机制、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发展既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建设,有利于制定更好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学的更新和促进教材建设,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科研的发展,有利于“双师型”和专兼职队伍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根据近几年各地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新形式,相对而言,这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1 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这种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极为有利。一方面,企业方得到了需要的人才,降低了运营成本,间接地提高了效益;另一方面,学校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人才质量,真正办出特色,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1.2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由于当前国企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在接受学校合作办学方面积极性不高,除非有某些特殊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得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基本建设工作。
1.3 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双方签订协议,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锻炼,公司也提高了效益,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1.4 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这类合作具有绝对优势,企业集团财力雄厚,这有利于办学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当然,学校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投资企业集团给予一定的回报。而作为投资方的企业集团,一是提高了知名度,二是获取了一定的利润。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这种参与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和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院系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高校学术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建设的咨询及最新的技术等重要的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六个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校企共同制定和修订高职专业计划;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3.“订单教育”培养模式。所谓订单教育,就是高职院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業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逐渐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订单教育的做法有几种,一种是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求进行订单培养,单独组班,教学计划是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加入了企业要求的课程,如企业文化、生产技术等。第二种是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学生单独组班,脱离原来的班级,将企业所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中,替代专业课程。第三种是非单独组班,从某些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中抽出一部分进行订单培养,无须脱离原来的班级,而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和节假日学习企业的课程。
4.董事会合作模式。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更好与企业界加强合作,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董事会,聘请企业以及各界人士以董事单位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培养,主要职责是对研究学校新专业开办、人才培养规格等重大方向性决策提出咨询意见,筹措经费建立学校发展基金。学校根据董事单位委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实施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客户的职业培训、岗位轮训及其他业务进修学习;董事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可优先使用图书馆资料,使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董事单位作为学校实习场所,并接受和指导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实习实训活动。
5.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双方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即企业或科研院所提供部分实际生产设备、研发设备,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合作中研发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科研院所、企业工厂现场学习锻炼,对相关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实习和知识更新,对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和取证,同时学习生产管理相关知识,做到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6.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高职院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校办企业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解决,同时需要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来拓展新的市场,教师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专业,按照生产和教学双重需要,创办自己的校办企业,既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和设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创造效益,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又在办好产业的同时,更好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