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以“互联网+”背景下西安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经管类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及课外实践、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导师团队学术研究氛围、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设计问卷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研,根据所回收数据对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院动态更新课程体系,并激励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前沿化以及扶持高水平导师团队等途径来提升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为同类型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70-03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支撑和引领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与本科的培养方式不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精准度。现阶段,不少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理论教学仍存在“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现象;对于课后作业,研究生不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思考,仅凭电子资源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课后知识遗忘快、理论模糊化、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经典方法掌握不熟练,从而極大地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研究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提升策略,为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案,从而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关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展开过研究。赵万峰等认为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不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人数偏少、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的制约。董泽芳等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建构知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转化能力上进行提升。汤启萍等认为大学培养模式既不务实也不创新,高素质优秀导师严重不足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王得忠等认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任志安认为经管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局限于校内培养、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
  而地方院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研究如何促进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调研
  为了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本文以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全日制研究生(含已毕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互联网+”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这个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生本科专业背景、文献阅读、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参与讲座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参加各类创新大赛、社会实践等情况。(2)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导师团队学术氛围。(3)学校招生规模、学院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平台提供等方面。2019年1-3月本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微博、QQ群、邮件等方式向符合要求的受访者发送调查问卷二维码,收到有效问卷230份。其中,男生47人,女生183人;2017级研究生58人,2016级研究生80人,2011~2015级研究生92人;本科专业为经管类的研究生219人,本科专业为其他专业的研究生11人。
  (一)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及课外实践现状
  1.课题研究参与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精读不少于10篇论文的占比57.63%,泛读不少于30篇论文的占比68.25%,有过半学生阅读外文期刊论文不超过5篇,能阅读专业著作就更少。阅读外文期刊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方法及细分方向,潜心钻研专业著作可以增加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论文的写作深度。回答问卷的研究生全都参加过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学校有硬性要求),但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主要集中在本校,国际会议论文投稿录用率只占16.52%,这就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0%左右的研究生参与过导师科研课题,主要为导师进行文献查找和撰写文献综述,26.09%的研究生参与过问卷发放、收集和数据整理等基础性工作,课题以厅局级、省部级的为主。问卷调查结果还表明,经管类研究生认为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可以获取新知识,有助于完成学位论文甚至发表小论文,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课外实践参与现状
  经管类研究生课外实践涉及较多的是科技竞赛和实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7.83%、46.52%的调查对象认为实习、科技竞赛对个人提高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但也有65.22%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科技竞赛,参加过1次的有21.74%,参加过2次的有10.87%,参加过3次的有2.17%。可以看出,对经管类研究生而言,科技竞赛覆盖面小,也很难有相应的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而他们参加实习的积极性较高。
  (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导师团队学术研究氛围
  1.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研究生教学沿用“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方式的居多,这就容易导致课堂互动不足,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虽然也有教师以教师授课为主,以布置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文献阅读后让学生在课堂交流、教师点评为辅,最后要求学生撰写成文作为课程结业论文,然而学生所学内容往往前沿性不足。
  2.导师团队的学术研究氛围
  西安工业大学在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于研究生数量较少,近5年研究生录取数量、毕业数量具体如表1所示。大多数教授每年能保证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1人,这样积累下来,3年也就3人,其余的副教授可能隔1-2年才有1名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团队学术研究氛围相对不足。导师个人的研究视野、治学方法和思维习惯及团队学术研究氛围决定了研究生论文选题的深度和广度。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研究方向单一、研究方法雷同、研究活力不足等弊端,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使得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   (三)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问卷数据表明,分别有22.18%、27.39%、26.09%、34.38%、43.04%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公共选修课、综合训练类课程、创新实践类课程对经管类研究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46.52%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体系滞后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8.26%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体系中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相关内容,52.17%的调查对象认为综合训练内容动态变化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44.35%的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较大,72.17%的调查对象认为实训环节偏少。只有21.74%的调查对象对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做的各种安排较为满意和满意,认为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管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时代、社会衔接不够,实训学时偏少,实训结合的“互联网+”的创新平台资源缺乏。
  二、“互联网+”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一)经管类研究生培养师生比过小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調查数据,在2017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经管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25%,经管类是仅次于工科的第二大招生门类。由表1可知,除去MBA和MPACC,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全日制研究生2013~2017年分别为29、21、19、28、22人,而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导师2013~2017年分别为45、48、56、59、63人,这样的师生比过小。因此,地方院校教师要在完成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增强研究生培养的能力与力度。
  (二)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滞后
  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较少体现出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未动态更新课程体系,这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脱节。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实务的相关训练,互动体验的实训平台、方法和手段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创新需求。与工科专业注重实验、应用性相比,经管类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加上经管研究中心、实训平台建立的高门槛使大多数地方院校因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难以建立,这就使得地方院校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三)经管类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不少经管类研究生认为经管类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只有会记会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但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大学校园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经管类研究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自从有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的不少生源是通过调剂来补足招生缺口的,这就使得学生之间在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储备及研究潜力方面有明显差距。他们在本科4年只专注于学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几门课程,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其专业功底差、专业体系架构不合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更谈不上能够创新。
  三、“互联网+”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地方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如公众号、微信、微博、QQ及邮件加大对学校经管类专业、师资的宣传力度以吸引优质生源来报考。在保证本校优质生源不流失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奖助学金制度、高分考生入学奖励计划等措施来吸引优质生源。
  (二)动态更新课程体系
  在经管类研究生培养中动态制订教学计划,加强创新实务训练课程、互动体验类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和学术前沿类课程的建设,构建校内外实习和实践基地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激励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与教学内容前沿化
  地方院校应通过制度激励经管类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研究和教学实际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课程教学应能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优化教学内容。
  (四)扶持高水平导师团队
  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扶持高水平的导师团队对地方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针对地方院校和经管类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导师考核制度,扶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可以实行双导师制,论文开题前由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论文开题后学生从参与校内导师的课题研究中学习新知识和新信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院动态更新课程体系并激励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前沿化、扶持高水平导师团队等途径来提升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调查基于里克特量表设计,从情绪、行为、成就感三个维度测量了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在该类课程学习中存在学习倦怠现象,这需要给予重视,切实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期刊
[摘 要]本科-高职院校“2+1+0.5+0.5”協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调查和分析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情况,可以构建本科-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通过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本科-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可实现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课程体系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应用型本
期刊
[摘 要]加强课下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论文论述了利用微信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辅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图像和影像与教科书的关系,认为选择图像和影像需要注意其开放性、互动性、暗示性和深度性这四个原则。在图像和影像选择上需要注意:课前一定要抛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问题,课程结束后在微信中推送的影像和图像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图像和影像;微信;马克思主义基本
期刊
[摘 要]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之路。文章对湖北工程学院以“科研四化”促进科研水平提升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做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现阶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经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变化及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等新形势下,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势在必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应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能力、强化特色、突出创新等原则;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专业特色。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跻身为旅游大国,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大,对人才知识要求更高。本文通过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外显能力的认知调查,发现学生对外显能力中的公共关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看重,而抗挫折能力却被忽视。基于学生的认知,本文提出了增加特长和兴趣选修课,减少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外显能力,增加实操课程等培养建议。  [关键词]外显能力;认知;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大学文化是大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随着人们对大学文化在大学建设中重要性认识的深入理解,大学文化中蕴含的管理伦理内涵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文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问题。构建以管理伦理观念引导下的大学文化为我国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大学文化;管理伦理;高等教
期刊
[摘要]作为碎片化知识的一种管理工具,知识地图在微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尚不多见。以广东省青年教师信息化新课堂药用物理学微课程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知识地图在微课程应用的背景、实践和成效,采用五步设计法,即界定知识范围和使用对象、知识分解、知识分类、知识关联、知识呈现来构建知识地图,从而实现基于知识地图的自我导向学习过程,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设体会。  [关键词]知识地图;制作工具;微课程;结构模型  [中图
期刊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课题组倡导在化工热力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中,应包括课前精心备课、课堂组织教学以及课后考核评估三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翻转课堂;教学方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能适应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质量和水平,这是值得专业教师思索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办学情况,通过调查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总结概括出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力图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构造以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