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小肝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分别实施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以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最终检出病灶112个),分析CT与MRI诊断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后检出病灶89个,MRI诊断后检出病灶105个,两种检测方式下的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肝癌的诊断过程中,实施64排螺旋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但MRI诊断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T诊断,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肝癌;64排螺旋CT;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小肝癌在临床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长,原发性肝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临床报道显示,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等引起的肝硬化等因素是引发小肝癌的重要因素。对于小肝癌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2]。因此,有效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小肝癌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我院针对收治的小肝癌患者82例展开了诊断的观察与对比,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2例小肝癌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5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为(59.63±3.45)岁。本次观察收治的8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均符合“小肝癌”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为患者分别实施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1)64排螺旋CT:采用飞利浦生产的64排螺旋CT实施扫描处理,患者在接受检测前半小时给予800ml以上的温水饮用,充盈胃肠道之后在检测前指导患者屏气,将电压设置为129kV、270至300ms之间,层厚设置为7mm,螺距设置为3nmm,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位,指导患者吸气进行扫描,调整优化视窗后清晰的显示检测部位。(2)MRI增强扫描:采用飞利浦生产的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位,中心线位于剑突下端,指导患者在吸气末进行扫描检测,先为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平扫后多期动态扫描采用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技术,采用轴位扫描,将TR设置为2.6ms,TE设置为1.2ms,反转时间为5ms,反转角度设置为15度,接受宽带125kHz,矩阵设置为272·160,激励次数设置为0.75,视野设置为35·40cm,层厚设置为0.44cm,屏气时间设置为21s。
1.3观察指标
将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后检出病灶89个,MRI诊断后检出病灶105个,两种检测方式下的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X2值=9.85,P值=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下89个病灶中,56个病灶强化均匀,20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3个病灶无显著强化。门静脉检出病灶75个,检出率为66.96%,其中低密度灶65个,7个呈高密度灶,剩余3个为等密度灶。延迟期检出病灶85个,检出率为75.89%,其中低密度灶80个,剩余5个为等密度灶。在MRI多期扫描中小肝癌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消退的表现。
3讨论
对于小肝癌患者来说,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64排螺旋CT扫描虽然在肝实质部位存在稍微强化和未强化表现,门静脉肝实质强化最大化,病灶为低信号或低强度,但CT诊断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误诊现象的出现,影响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3]。MRI增强扫描主要通过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技术更加全面、清晰的对肝动脉早期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在动脉期的强化对比十分显著,门静脉期后信号下降,但可以和其他组织有效辨别,提供更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促进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小肝癌患者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与MRI诊断后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且MRI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高于64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小肝癌患者使用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64排螺旋CT,能提供較为清晰及全面的影像学特征,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承谋. 探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诊断效果[J]. 健康大视野, 2019, 30(006):10.
[2]吴丽鹏. 探讨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016):31-32.
[3]潘晓奇, 毛家仁, 谭仲俊. 64排螺旋CT成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与治疗指导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7(02):54-57.
[4]晏海平、丁乃艳、钱建兵.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29(11):48-51.
作者简介:钟慎(1972.09.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梅州市,职称:医师,学历:中专,研究方向:放射。
关键词:小肝癌;64排螺旋CT;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小肝癌在临床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长,原发性肝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临床报道显示,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等引起的肝硬化等因素是引发小肝癌的重要因素。对于小肝癌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2]。因此,有效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小肝癌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我院针对收治的小肝癌患者82例展开了诊断的观察与对比,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2例小肝癌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5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为(59.63±3.45)岁。本次观察收治的8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均符合“小肝癌”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为患者分别实施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的诊断:(1)64排螺旋CT:采用飞利浦生产的64排螺旋CT实施扫描处理,患者在接受检测前半小时给予800ml以上的温水饮用,充盈胃肠道之后在检测前指导患者屏气,将电压设置为129kV、270至300ms之间,层厚设置为7mm,螺距设置为3nmm,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位,指导患者吸气进行扫描,调整优化视窗后清晰的显示检测部位。(2)MRI增强扫描:采用飞利浦生产的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位,中心线位于剑突下端,指导患者在吸气末进行扫描检测,先为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平扫后多期动态扫描采用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技术,采用轴位扫描,将TR设置为2.6ms,TE设置为1.2ms,反转时间为5ms,反转角度设置为15度,接受宽带125kHz,矩阵设置为272·160,激励次数设置为0.75,视野设置为35·40cm,层厚设置为0.44cm,屏气时间设置为21s。
1.3观察指标
将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后检出病灶89个,MRI诊断后检出病灶105个,两种检测方式下的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X2值=9.85,P值=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下89个病灶中,56个病灶强化均匀,20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3个病灶无显著强化。门静脉检出病灶75个,检出率为66.96%,其中低密度灶65个,7个呈高密度灶,剩余3个为等密度灶。延迟期检出病灶85个,检出率为75.89%,其中低密度灶80个,剩余5个为等密度灶。在MRI多期扫描中小肝癌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消退的表现。
3讨论
对于小肝癌患者来说,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64排螺旋CT扫描虽然在肝实质部位存在稍微强化和未强化表现,门静脉肝实质强化最大化,病灶为低信号或低强度,但CT诊断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误诊现象的出现,影响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3]。MRI增强扫描主要通过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技术更加全面、清晰的对肝动脉早期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在动脉期的强化对比十分显著,门静脉期后信号下降,但可以和其他组织有效辨别,提供更好的诊断及治疗依据,促进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82例小肝癌患者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与MRI诊断后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且MRI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高于64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小肝癌患者使用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64排螺旋CT,能提供較为清晰及全面的影像学特征,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承谋. 探讨64层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诊断效果[J]. 健康大视野, 2019, 30(006):10.
[2]吴丽鹏. 探讨小肝癌经320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016):31-32.
[3]潘晓奇, 毛家仁, 谭仲俊. 64排螺旋CT成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与治疗指导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7(02):54-57.
[4]晏海平、丁乃艳、钱建兵.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29(11):48-51.
作者简介:钟慎(1972.09.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梅州市,职称:医师,学历:中专,研究方向: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