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成为一种乐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批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把写作视为畏途,把写作看作最苦的差事。一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觉得作文就是为了交作业,就是为了考試、得分。所以好不容易写了一篇作文,交给老师,老师发下来以后拿起来一看,多少分,看完就放下了,再也不看它了。二则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三则学生过分看重了“怎么写”的问题。比如说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写人物外貌,怎么情景交融等等,而教师呢,注重指导技法,忽略了孩子们能写什么。怎么启发他去写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成了无源之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就让孩子去作文能不难吗?因此我认为小学生不会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老师命题没内容写,自命题更是大海捞针不知道写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游戏引路,快乐作文
   小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我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自己寻找或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作文的素材,从而有话说,而且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通过证明,这种方法是孩子最为喜欢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这样的课也有弊端,就是作文易雷同。我想比起学生无话可说可好很多了,尤其对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二、日记引路,生活作文
   我们语文老师知道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天天写日记,日久天长,孩子有了一定的素材积淀,不怕没话说。另一方面,我又是一名班主任,从日记中掌握了孩子的思想脉搏,有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方便了我的班主任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要求孩子写日记。尤为注意要引导孩子对写日记的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一开始不要规定字数、内容、形式,随意而作,但有一个最起码的原则:一定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浏览孩子的日记时我总是喜欢给他们写点什么,心里受委屈的安慰安慰;有烦恼的同情同情;有要求的尽量满足;做事成功的祝贺祝贺……几句话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学生想得到的不是答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时间长了孩子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只要孩子喜欢,下面的事就好办了。同时,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尽量做到每天读一篇优秀日记,树立榜样,选出的优秀日记给小组加分;小组内用一个日记本写循环日记……
   三、手抄报引路,创作作文
   这个方法是从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学到的,起先引用到我班主要是针对班主任工作。我给孩子们编好学号,从一号开始每人每天编辑一张手抄报。版面自行设计,但规定手抄报的版块,我们共设计了七大版块:1.自我介绍;2.出勤情况;3.纪律情况;4.我的学习方法;5.好人好事;6.上期手抄报中的错字病句;7.对手抄报的评价。每个版块可以自己设计名字,如“自我介绍”这个版块有的孩子起名为“活泼的我”,有的叫“聪明的我” 等等。办手抄报的孩子当天的日记不用写,但必须在第二天的中午12点之前将手抄报张贴到班级宣传栏中。手抄报中的内容要来自班级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学生就得在平时注意观察班级状况,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素材还得编辑、排版,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学期结束,孩子们人人收获颇丰,这真是“有心插柳柳成荫”。
   四、课内课外积累,积淀作文
   我们都了解注意积累对写作的帮助很大,积累得多了,孩子有话能写出来,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尴尬。我是这样做的:除了课内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还要求孩子背诵其他的优美的段落。课外的积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课前一分钟演讲,课前一个成语故事,每天五条歇后语,每天一条名言……不管哪种形式都贵在坚持。
   五、教师读书,引领作文
   曾听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过,语文老师并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得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积淀,这样上课对不起孩子。这句话听得我是心惊肉跳,忙里偷闲读点书,弥补一下专业的不对口。上面的方法都是我从书中学来的,结合本班孩子情况加以修改利用,认真做,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每个孩子的各种潜能得以实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让孩子们收获追求的快乐,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习作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设立一个新的节日,叫作“温暖节”。   “温暖节”主要是为农村的留守儿童们设立的。这个梦想的起因是我观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这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一个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女孩到偏远山区,了解山村孩子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走进山村一户普通农户家中,看到火炉旁蹲着一个小姑娘,正在借炉火取暖。在电视画面中,我清楚地看到这个小姑娘满脸灰黑,身上穿着陈旧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将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既是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也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在文本中学习选择素材   初中阶段,写作训练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写作中,应该怎样把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刻画出来,让所写的人物真实而鲜活?在写作训练时
期刊
我的家里有一张让我难以忘怀的照片。因为有了它,我的记忆就像定格在了那一刻,久久不能忘却。   那是一个炎热的六月天,刚下完第一节课的我们正在紧张地准备下一节课——我们最讨厌的英语课。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十分钟突然间过得好慢好慢。班主任为我们整好了最后的一支队伍,说:“拍了这张照片,就意味著你们的小学生涯已经结束了。”说完,各个班的班主任都带领本班的学生去往指定的位置。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我们
期刊
一、真正的阅读从想读书、会读书开始   阅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阅读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学生时代,为了考试拼命读书;闲暇时,为了放松看网络小说。现在抛开功利和娱乐,是真正想读书,也想学会读书。此时,真正的阅读才开启,懂得如何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的层次   作为一本帮助人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一点点教我们如何从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内容。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
期刊
2007年,我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听爸爸妈妈说,我是全家人抱着长大的。每逢寒暑假,我的两个表姐都从襄阳赶来,专门哄我玩。这些我都不记得了,但能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他们对我的关怀与溺爱。我哥有时会很生气,说爸妈偏向我,这是我们兄妹俩经常吵架的原因。   在我的记忆里,觉得红薯好吃得很,又香又甜,对它情有独钟。我说起这些话时,奶奶很生气,说我不知道好歹。在她心目中,红薯代表了贫困、艰辛,不堪回
期刊
如果说名人是金字塔的顶端,他们高高在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是什么把他们一步一步托举到云巅之上呢?是一块又一块的地基,他们灰头土脸,甚至无人知晓,但这些平凡的地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她是我们家属院的门卫奶奶,她其貌不扬,深陷的眼眶,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一块块老年斑布满骨瘦如柴的手。她从无怨言,每天低着头默默地付出着。   冬天的早晨,凛冽的寒风夹杂着晶莹的雪花,爸爸每天都要早起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通信交流软件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微信平台的应用,风靡我们的生活。此信息交流软件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交流,还能够发送语音信息、图片、小视频等,同时也能够语音、视频聊天和群聊,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需要。当然,微信的应用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使用微信群,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老师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提起家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是我们人生记忆的起点。家乡,是我们童年的港湾,充满童趣回忆的长河,每当心头想起家乡的人和景色,都会充满着无比的喜乐与自豪。   我的家乡,就在安乐寨。这是新野县郊区的一个普通村落,人口只有三五百人。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村子的每条小路,都熟烂于心。   这里的四季都有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是一个万物
期刊
春风阵阵,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味道,将我的思绪,牵到了遥远的地方。  清香 小院   清明时节雨纷纷,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我回到了老家,故乡的小院,到处弥漫着新生的味道,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知有多少灿烂的景象,在这里萌生。   桃树总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它们要脱离母亲的怀抱,来到院子里玩耍,姥姥总会将它们抬起来,为我做鲜花饼吃。   飘落的鮮花
期刊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差,注意力短暂易分心,兴趣单调不持久,意志消沉而迷茫,找不到目标与方向。在学科知识、学业水平上,教师挖空心思、变着花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仍旧不得要领,听不懂、不互动,跟不上、学不会,师生存在教学不相长,心灵不相通的现象。面对劳心费神依然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困惑与纠结,我们只能以静待花开、耐心等待为托词而自我宽慰和搪塞逃避。在笔者看来,智力障碍学生既不是等待雕刻的石头,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