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益生菌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1通路改善幼鼠食物过敏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采用One-Way ANOVA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

结果

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P

其他文献
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儿童TB的特殊性,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儿童TB临床表现和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病原学检测标本难以获取、现有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不足、缺乏儿童友好型抗结核药物、缺乏儿童抗结核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数据和基于儿童数据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等。现就上述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和展望进行总结。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儿童最常见的重症肺外结核病类型,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原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死率高、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比例高。在参考国内外儿童结核病和TBM相关文献、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TBM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TB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临床分级、诊断标准及流程等,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TBM的早期识别,加强儿童TBM诊断规范性。
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同时合并肺外结核,病原学诊断困难。我国儿童结核病存在诊断和报告不足问题,缺乏儿童肺结核诊断的最新指南和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牵头,在参考国外儿童结核病诊断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类、临床
通过解读《改善脑性瘫痪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为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脑瘫)患者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建议。该指南通过系统搜索截至2018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CINAHL、EmbaseMEDLINE相关文献,使用推荐等级评估,发育和评估分级方法,与国际专家和患者进行磋商,评估证据的确定性并提出推荐。指南提出13项推荐(依据3项系统评价、30项随机试验和5项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指南推荐,为实现功能性目标,干预措施应包括患者选择的目标、在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TA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3岁为界将患儿分为大年龄组、小年龄组,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对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生长发育受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例小年龄组患儿中男8例,女9例;24例大年龄组患儿中男6例,女18例。小年龄组广泛型最常见,共10例(58.8%);大
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39.2)d,体质量(3.5±0.8)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TGA/VSD)128例(42.7%),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172例(57.3%)。冠状动脉正常193例(64.3%),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07例(35.7%),其中术中探查发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中短期变化及相关心电图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确诊为DCM的患儿,根据是否有CLBBB将DCM患儿分为合并CLBBB组(CLBBB组)和未合并CLBBB组(non-CLBBB组)。所有患儿定期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5年的数据,比较两组患儿LVEF的中短期变化特点,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
目的调查男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OAB对男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县6所中小学校中2800名6~15岁男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OAB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儿童睡眠调查表(PS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OAB与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夜间遗尿症(NE)、过度使用尿不湿情况、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AN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估患儿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NE患儿38例,男女比例为1.24∶1.00,中位发病年龄29.5(10.0~130.0)个月,中位随访时长27(15~96)个月。发病7d、14d、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