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如何提高其产量。而病虫害成为研究路上的绊脚石。如何综合防治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是本篇文章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攻克病虫害的难关,玉米的产量也将会大大提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有着种植技术简单且营养价值高的优秀特点,在我国的农业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许多地区还被病虫害的问题所困扰,玉米的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首要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一、常见的病虫害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很多,例如,哑玉米病、玉米大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钻心虫可以危害玉米的每个部位,一般每年发生2-4代,在温度高、海拔低等地带发生较多,其飞翔能力很强且具有趋光性,常在夜间活动。寿命较短,平均为5-10天左右。在玉米叶的背面中脉两侧进行产卵,新出生的幼虫能够吐丝随风飘落到相邻的植株进行危害。
2.黏虫
黏虫危害玉米也比较严重,属于多食性、迁移性(又名行军虫)、爆发率较高的害虫。喜好成群结队伤害农作物,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温度与湿度对黏虫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虫卵最适宜的温度在19-25度间,当温度高达30度以上时对虫卵是不利的。虫卵喜阴。多雨潮湿的天气,这样的气候对于成虫产卵于幼卵孵化都较有利。
3.哑玉米病
哑玉米病即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病原为丝轴团散黑粉菌,扩展蔓延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原菌于玉米幼芽时入侵,随着玉米的长大扩展到全株。一般在穗期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对雌穗和雄穗的危害比较大。感染的玉米常表现为生长不结实,明显矮化,有的品种在叶片上还会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褪绿黄白色条斑。
此病毒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或粘在种子的表面达到越冬的目的,通常能存活2-3年,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种子内含有病菌。北方近年来气温变暖,有利于病菌过冬,而且大量的土地连作也造成了土壤内含有病菌,同时播种时气温低,土壤干不利于种子快速成长,给病原侵染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4.大斑病
又名条斑病、煤纹病,为大斑突脐孢菌。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春天,导致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达30%-50%。主要危害于玉米叶片,严重的时候在苞叶和叶鞘上也能看见连成片的斑块。发病位置一般先由植株的下部叶开始,由下至上进行扩展。初期时叶上有水浸青灰色的斑点,逐渐由叶脉的两端开始扩展,最后形成中央为黄褐色,边缘为褐色的梭形大斑。如果叶片上斑点过多时,整片叶子就会枯死。当湿度过大时,带有斑点的叶子正反两面就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层。大斑病的感染程度与环境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0-25度,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而气温高于25度或低于15度时病情能够被抑制。
二、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主要探究如何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为农户提供相关对策。
1.玉米螟的防治
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等药物可防治玉米螟。黏虫等鳞翅目害虫。处理好去年的秸秆与根茬减少虫卵的繁殖空间,及时消灭越冬的害虫,减少虫口基数。秸秆的处理应在越冬前,防止害虫已经羽化完毕。处理方式为绞碎或白僵菌封垛。还可以利用赤眼蜂来消灭玉米螟,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科学的选择玉米中种,检测种子的质量。
2.黏虫的防治
成虫的诱杀方法可使用谷草把法,将直径为5cm的草把扎起来,每隔一段插一部分,5分钟更换一次,再将更换下来的草把几种烧毁。也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杀虫灯,糖醋液等无公害的方法来诱杀成虫,减少成虫排卵量,降低虫口的密度。根据田地的亩数适当的放置灯光、糖醋液等工具。也可利用40%毒死蜱乳油75-100g等兑水40公斤进行喷雾。注意在临近桑园的地点不可使喷施苏云金杆菌。
3.哑玉米病的防治
首先选择优良的品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比如浸种、搅种或种衣剂包衣等方式。由于种子前期的抵抗能力差,出苗慢,给病菌的入侵带来极大的空间,因此在这期间对幼苗进行扣薄膜处理,提高种子的温度湿度,增加种子出土速度。同时对玉米地中的杂草及时清理,加强授粉时期对玉米的保护。定期观察玉米,一旦发现异苗、怪苗及时摘除,以免殃及到其它健康的农作物。在播种的过程中,轮番耕作以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害。
4.大斑病的防治
选择品种时要优选抵抗力较高的种子。在播种时轮作深翻,将倒茬去除干净可减少田地内深藏的病菌,减少初期的感染率。在发病初期,摘掉有病的叶子,减轻发病的程度,适当的早期播种可有效缓解此病的发生。保证充足的水分,适时施以农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病毒的能力。在农药方面可选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等喷雾,如需必要时可隔七天再次喷药防治。
三、结语
病虫害严重危机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给农户带来了损失。但是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玉米常见的疾病也可被预防。像黏虫、玉米螟等害虫采取农药防治措施,针对大斑病、丝黑穗病等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危害其他健康的产物。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措施,可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秀.论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06:92.
[2]汪毅.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03:10-1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有着种植技术简单且营养价值高的优秀特点,在我国的农业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许多地区还被病虫害的问题所困扰,玉米的产量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首要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一、常见的病虫害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很多,例如,哑玉米病、玉米大斑病、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钻心虫可以危害玉米的每个部位,一般每年发生2-4代,在温度高、海拔低等地带发生较多,其飞翔能力很强且具有趋光性,常在夜间活动。寿命较短,平均为5-10天左右。在玉米叶的背面中脉两侧进行产卵,新出生的幼虫能够吐丝随风飘落到相邻的植株进行危害。
2.黏虫
黏虫危害玉米也比较严重,属于多食性、迁移性(又名行军虫)、爆发率较高的害虫。喜好成群结队伤害农作物,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温度与湿度对黏虫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虫卵最适宜的温度在19-25度间,当温度高达30度以上时对虫卵是不利的。虫卵喜阴。多雨潮湿的天气,这样的气候对于成虫产卵于幼卵孵化都较有利。
3.哑玉米病
哑玉米病即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病原为丝轴团散黑粉菌,扩展蔓延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原菌于玉米幼芽时入侵,随着玉米的长大扩展到全株。一般在穗期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对雌穗和雄穗的危害比较大。感染的玉米常表现为生长不结实,明显矮化,有的品种在叶片上还会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褪绿黄白色条斑。
此病毒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或粘在种子的表面达到越冬的目的,通常能存活2-3年,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种子内含有病菌。北方近年来气温变暖,有利于病菌过冬,而且大量的土地连作也造成了土壤内含有病菌,同时播种时气温低,土壤干不利于种子快速成长,给病原侵染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4.大斑病
又名条斑病、煤纹病,为大斑突脐孢菌。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春天,导致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达30%-50%。主要危害于玉米叶片,严重的时候在苞叶和叶鞘上也能看见连成片的斑块。发病位置一般先由植株的下部叶开始,由下至上进行扩展。初期时叶上有水浸青灰色的斑点,逐渐由叶脉的两端开始扩展,最后形成中央为黄褐色,边缘为褐色的梭形大斑。如果叶片上斑点过多时,整片叶子就会枯死。当湿度过大时,带有斑点的叶子正反两面就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层。大斑病的感染程度与环境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0-25度,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而气温高于25度或低于15度时病情能够被抑制。
二、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主要探究如何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为农户提供相关对策。
1.玉米螟的防治
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等药物可防治玉米螟。黏虫等鳞翅目害虫。处理好去年的秸秆与根茬减少虫卵的繁殖空间,及时消灭越冬的害虫,减少虫口基数。秸秆的处理应在越冬前,防止害虫已经羽化完毕。处理方式为绞碎或白僵菌封垛。还可以利用赤眼蜂来消灭玉米螟,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科学的选择玉米中种,检测种子的质量。
2.黏虫的防治
成虫的诱杀方法可使用谷草把法,将直径为5cm的草把扎起来,每隔一段插一部分,5分钟更换一次,再将更换下来的草把几种烧毁。也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杀虫灯,糖醋液等无公害的方法来诱杀成虫,减少成虫排卵量,降低虫口的密度。根据田地的亩数适当的放置灯光、糖醋液等工具。也可利用40%毒死蜱乳油75-100g等兑水40公斤进行喷雾。注意在临近桑园的地点不可使喷施苏云金杆菌。
3.哑玉米病的防治
首先选择优良的品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比如浸种、搅种或种衣剂包衣等方式。由于种子前期的抵抗能力差,出苗慢,给病菌的入侵带来极大的空间,因此在这期间对幼苗进行扣薄膜处理,提高种子的温度湿度,增加种子出土速度。同时对玉米地中的杂草及时清理,加强授粉时期对玉米的保护。定期观察玉米,一旦发现异苗、怪苗及时摘除,以免殃及到其它健康的农作物。在播种的过程中,轮番耕作以提高产量,防治病虫害。
4.大斑病的防治
选择品种时要优选抵抗力较高的种子。在播种时轮作深翻,将倒茬去除干净可减少田地内深藏的病菌,减少初期的感染率。在发病初期,摘掉有病的叶子,减轻发病的程度,适当的早期播种可有效缓解此病的发生。保证充足的水分,适时施以农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病毒的能力。在农药方面可选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等喷雾,如需必要时可隔七天再次喷药防治。
三、结语
病虫害严重危机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给农户带来了损失。但是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玉米常见的疾病也可被预防。像黏虫、玉米螟等害虫采取农药防治措施,针对大斑病、丝黑穗病等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危害其他健康的产物。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措施,可有效提高玉米的產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秀.论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06:92.
[2]汪毅.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0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