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日愈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础设施滞后、资金不足的中西部地区更为各级地方政府所青睐。PPP模式在中西部发展快、势头猛,给人以目不暇接、日新月异之势。但是由于PPP模式最近几年才推广,各地推广应用现实经验不足,尤其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加之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人员,不少项目往往从前期可行项研究、选择资本方、投资与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营、投资回报等,均存在极不规范的情况。
  【关键词】PPP模式;推广
  近两年,笔者通过有限的参与PPP项目的评审工作,从多层面发现推进PPP模式面临的相关问题,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缺乏权威的法律法规
  PPP模式在我国作为一项创新性改革,资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社会面广,必须要靠法律法规保障并有效引导,否则花样百出、后果严重。
  1.地方政府的定位如何确定。作为PPP项目授权主体的政府发起PPP项目,主管部门主持编制三个文件,并与社会资本签署“框架协议”,授权项目实施单位出资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项目公司,这是目前大部分PPP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既是法律政策支持者、标准制造者、审核批准者、监督管理者,同时优势项目参与方,这就导致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不一致的问题。
  2.由于法律制度框架不完备,部门政策不一致,目前项目运作依循的基本是“……通知”“……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等等。严格的说以上通知办法类文件均不能代替法律法规。再加上发改委、住建局、财政部等都在发文,有了矛盾听谁的?有的地方为了推进PPP项目,还成立了项目推进中心或项目指挥部等临时机构,这些机构的法律地位界定模糊,权利职责不明确,如何依法开展工作,这些都需要通过立法来进行规制、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便于规范操作。PPP模式中政府的行为边界在哪里?政府主体只是政府和政府部门,包不包括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而社会资本如何界定?多级“框架协议”“协议”“合同”一旦有分歧或诉讼,是作为行政协议还是民事合同来对待?所以目前PPP立法是当务之急,既可以打消参与各方疑虑,保障各方权益,又可以激发社会资本最大的投资在积极性。
  二、缺乏规范的实施程序
  现在地方上,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都存在一种倾向,即试图通过PPP模式来迅速缓解投资下滑,弥补由于经济下行导致的区域投资不足,解决基础设施欠账的问题。由于这种功利性倾向目的。在PPP项目实施中,只要主管部门提出项目意向、项目名录,在无可行性研究报告无具体方案,只有意向的情况下,领导定下开工时间。没有科学的识别、准备、相关部门立马轻率地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编制实施方案、项目物有所值的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的论证报告。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和中介机构能编出什么样的报告来,凭空仅用十天半月一个数亿元数十亿元项目的实施报告就出台了,这样的报告科学吗?真实吗?可信吗?可切实指导具体实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过往的项目实例也证明,如果没有真实可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方案及相关数据的支撑,就会给社会资本提供谋取暴利的机会,项目实施也会陷入一个不断修改变化、投资无法控制的境地。笔者认为,PPP项目的推出,基本程序是必须遵守的,一个项目的推出必须科学论证,实事求是。可研必不可少,方案设计、方案估算及评审必不可少。这既是对项目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有了这些,然后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PPP项目才具有了“出生证”,这才能最大限度体现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权威性,才能让社会资本放心的参与进来。
  三、缺乏必要的监管内容
  这又是一个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容易出现的空白,有的地方对PPP的看法还存在认为只是政府采购形式上改变了,只需要按常规监管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就可以了,忽略了PPP项目的特殊性。常规项目包括预算编制审核监督、预算执行监督、事后绩效评价等监管模式,但在PPP项目中则多了融资、融资使用、融资风险控制等其重要性核实务性远远超过常规工程监督,而且提高项目全寿命周期監管的能力,防止碎片化监管,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拓宽公众监管渠道和手段,建立外部绩效跟踪考核体系,统筹规划监管体系尤为重要。
  四、缺乏合理的社会资本概念且私营业主融资有可能出现“瓶颈”
  社会资本如何界定?尽管财政部财金[2014]113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实行)》上有所说明,现实中有相当多可能,实施起来确实难下断章。从已实施的项目来看,大多数社会资本是按如下模式搭建而成:金融资本+大型央企省企建投公司+企业系统内或外系统大型设计公司。有的就直接由大型央企省企来谈判。而在一些特殊项目上如医院、学校这类项目,企业或联合体就根本不具有运营能力,都是各有各的目的、各取所需。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就能长期放贷,稳定收益;央企省企不用招标(多是竞争性磋商谈判)几乎全额将施工利润、设计利润、设备采购利润收入囊中。至于项目运营,由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实施单位捡底了。如这种模式长期下去,受损的只能是地方政府。
  五、地方政府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业务的人员
  地方政府和项目实施机构都缺乏真正熟悉PPP政策和业务的人员,没有PPP项目运作经验,最多只能借鉴原来工程建设经验,操作能力更显不足。在项目谈判过程中,甚至难以与社会资本“对话”。自身谈判前就少有长时间请专家讨论相关条件,谈判时又主要是一定层次的官员发言,而官员多数对行业标准、成本核算、工程管理都不在行,也常常不请外部专家参与,加之大型央企省企在财力、层次、专业上的强势,结果很容易导致单方片面责任落到政府头上,对地方政府非常不利。可见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是PPP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从长计议,展开系统及交叉培训,建立真正能为政府PPP项目服务的复合型团队。
  综合上述,以上几点是在PPP模式运营之初所面临诸多问题的一部分,应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更好的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担风险,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PPP项目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生鲜电商蓬勃发展,销售额逐年攀升,但由于冷链物流的不发达,生鲜电商成本居高不下,生鲜企业难以盈利。为了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本文从政府、生鲜企业、快递公司各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鲜电商;冷链;对策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正猛,网购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的家庭一半以上的采购都是线上完成。随着网购模式的日趋成熟,类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以前不敢
【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信息带动了管理观念的转变,并快速的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思路有着全方位的改变和拓展,这种趋势必然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随着组织规模、业务模式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升级,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也从单机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初级阶段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学术追求,本质是创新。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其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
成都被拆迁户唐福珍自焚事件再次使拆迁成为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合法性乃至合宪性也自然成为社会拷问的对象。虽然此次自焚悲剧其实是农村“拆违”引起,并不适用城市拆迁条例,但是就从条例授权的强制拆迁已经造成不计其数的社会冲突和悲剧来看,拆迁条例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已经表示,将以《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取代拆迁条例。不过拆迁的作用只是强制执行预先制订的城市规划,
【摘 要】种子行业综合统计管理是农林畜牧局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能够帮助农林畜牧局管理者认清种子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种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提出种子行业综合统计管理方法建议,旨在为种子行业综合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种子行业;综合统计管理;必要性;措施  一、引言  种子行业的综合统计管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了解种子行业发展总体状况、种子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分析中国国际金融竞争力.国际金融对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关键项目落地,有着支撑作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投资周期较长
对15例按Allmans分类法的Ⅱ°~Ⅲ°肩关节脱位患者行张力带内固定并同时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系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重点项目“互联网+旅游——“幻游实景”创新性想法提出后之于游客心理研究”(编号:20160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各领域的密切结合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展示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旅游业领域,将风景数字化后放置于网络,虚拟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