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剧音乐为何不行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报刊文说,在电影院观看影片时,往往当片尾曲响起、字幕出现,绝大部分观众已经起身离座。在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影视剧导演和制片人不懂音乐或对音乐缺乏必要的认识。曾有一位多次获奖的著名导演找到某作曲家为他的电影新作创作音乐,在第一次沟通中,谈及导演对影片音乐的整体风格构想时,导演表示自己也不说不清到底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努力提高从业者的音乐素养外,还应当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进行细化分工,设立音乐编辑(并非后期制作)这一职位非常有必要。音乐编辑一词来自好莱坞,是电影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职位。音乐编辑需要既懂音乐,又懂电影,是导演与作曲家沟通的桥梁。但在国内,影视制作行业的分工远不如好莱坞那么细致,目前在前期的创作中几乎不存在音乐编辑这一工种。
  观众恐怕有在一些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中不断听到欧美大片配乐的记忆。或许正是因为目前国内影视音乐行业存在的鱼龙混杂情况让人产生选择障碍,而市场中又缺乏专业的音乐经纪公司,加上人情关系等因素,让制片人和导演难以或者懒得挑选真正优秀的影视作曲家进行合作,导致在创作大投资的影视剧时直接去寻找国外的大牌作曲家来担任音乐创作,“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近来大有风靡之势。
  美国的电影工业发达,制作分工细致,薪酬分配合理。大投资电影的制作成本基本都在1亿美元以上,电视剧的单集制作成本从2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不等。电影作曲家通常按照电影投资总额的2%左右收取酬金,大师级的作曲家获取的酬金可以达到电影投资总额的5%,版权收益另算。美国的影视音乐作曲家大致分为两拨人,一拨只创作电视剧音乐,一拨只创作电影音乐,跨界创作的作曲家不多见。因此,报酬形式根据作曲家所签约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普通电视剧作曲家的酬金大约是为一小时画面配乐收取5万美元至10万美元。有的知名作曲家为一小时画面配乐收取15万美元至25万美元的酬金。版权收益另算,由他们当时与公司签订的协议而定。没有签约公司的作曲家,往往按照剧集投资成本的5%左右收取酬金,版权收益另算。
  在中国大陆地区,获得高回报率的电影的制作成本在1000万元至3亿元之间,作曲家的酬金通常大约占总制作成本的0.3%至1%不等,这与影片动辄上千万元的巨额宣传推广和发行成本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在电视剧领域,在一线卫视频道播出的剧目总投资在6000万元到1亿多元之间,单集成本在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这样投资规模下的电视剧,作曲家能拿到的酬金一般在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约占总投资额的0.3%至0.83%,且音乐版权按照惯例通常归于制作方,作曲家几乎没有任何版权收益。而且由于国内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制作方式与播出方式与美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作曲家的工作方式相对比较粗放,无法每一集都严格地对着画面来创作音乐,因此大多数创作者都采用“主题—变奏”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
  与此同时,演员酬金占制作成本的比例却要高出很多。因此,对影视制作成本的科学划分比例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否则,何以调动作曲家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四月里,台湾国光剧团接连六场为上海观众带来了系列新编京剧“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与胭脂》《百年戏楼》。当最后一场《百年戏楼》在上海大剧院落幕时,全部剧团成员着统一而飘逸的白、灰色素服在舞台上手拉手站成一排华丽谢幕,这场景让观众一时有点激动——传统的京剧场子可没有这等彩蛋,这分明有点话剧、音乐剧的新潮范儿了。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场以“京剧”之名的戏曲表演,在上海不仅吸引来了老戏迷和大批的
期刊
吴岩在广州日报上撰文说:路上遇到人,往往发现对方的表情很奇怪。先是惊愕、疑惑、发愣,然后是尴尬,于是赶紧补救上一个笑。有的人走过去了,还回过头来审视我(当然因为我也奇怪地回头看)。有一次,一个人索性回来,问:“我们认识吗?”  我习惯于逢人微笑,那是友善的表示。彼此无冤无仇,何必怒目相向?再说,予人微笑也收获微笑。何乐不为?彼此微笑以对,世界就会美好一些。我常见西方人这么微笑着对人,哪怕是陌生人。
期刊
市曲协与上海群众艺术馆联合打造的以“笑”为核心、以普及和推广曲艺艺术为内容的文化惠民系列品牌活动《开心客堂——说学做唱百姓乐》,日前在上海群众艺术馆三楼报告厅拉开序幕。首场活动以“异口同声话说唱”为主题,龚伯康、顾竹君、徐世利、陈靓、连彬尧——上海说唱老、中、青、少四代介绍了各自的学艺、从艺经历,并展示了他们的拿手节目。其中,龚伯康表演的上海说唱《两部红旗车》再现了陈云同志公私分明的伟人品格。该作
期刊
一部名为《三生有幸》的戏曲微电影成为了不少上海戏剧界人士热议的对象,在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传看。这部戏曲微电影正是上海市剧协2016年服务会员与戏剧工作者的新举措——戏曲微电影拍摄工作的首部影片。这部时长25分钟的戏曲微电影由上海市文联监制、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出品,以麒派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著名唱段“三生有幸”为序幕,引出优秀京剧麒派青年演员鲁肃的学艺、从艺故事。该片由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和弟
期刊
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家权益维护中心、上海版权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翻译作品权益保护专题讲座近日在文艺活动中心举行。20余位资深翻译家聆听了本次讲座。与会翻译家们就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积极的咨询和热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要真正保护翻译家的合法权益,需要从翻译家自身著作权意识的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的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文联、协会、版权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积极维权等多方一起努力。此次讲
期刊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电影家协会近日联合举办《西藏天空》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分别从评论角度分析、探讨了电影在艺术和思想上给观众带来的启迪与感受。戏剧学院的老师介绍了培养西藏学员的体会,就本片大胆启用西藏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此,导演傅东育表示非常感谢,同时他也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在影片拍摄中的困惑、感悟及思想变化。
期刊
近日,市美协成立60年座谈会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美协,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美协等相关领导,以及各地美协副主席和秘书长、美术馆馆长、老艺术家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约160人出席会议。  会上播放的纪录短片生动回顾了协会60年来薪火相传、坚忍不拔,奋发图强、英才辈出的历程。施大畏在致辞中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并对协会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会上,贺友直、黎鲁、
期刊
2016年是著名电影艺术家舒适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对他的尊敬、缅怀之情,日前,由上海市文联、上海电影集团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文学艺术院、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承办的“艺高德劭百岁公——纪念著名电影艺术家舒适百年诞辰”活动在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举办。在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大家观摩了由上海电影家协会制作的反映舒适艺术生涯和人文情怀的纪录短片。舒适生前好友、主
期刊
上海电影家协会在上海影城举办纪念电影艺术家顾也鲁诞辰100周年活动,活动中放映了由顾也鲁出演的电影《女理发师》和《子夜》。顾也鲁女儿顾虹和《子夜》导演桑弧的儿子李亦中相继发言,表达了对父辈艺术家的缅怀之情。顾也鲁(1916年9月1日—2009年12月23日),祖籍江苏吴县。1934年开始出演话剧,1938年步入影坛,共出演了49部话剧,70部电影,100多部(集)电视剧。他先后与周璇、舒绣文、王丹
期刊
上海京剧院出品的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日前在天蟾逸夫舞台首轮试演。演出现场,多个动情的唱段道出狱中英雄的内心世界,获得观众掌声。而演出结尾,革命英雄连连高呼“狱中八条”谏言,给观众以强烈的震动。该剧由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的编剧李莉执笔,王青导演,并由杨扬、鲁肃、傅希如、董洪松等一批80后演员演绎,刻画了60多年前同样正值青春年华却身陷牢狱、坚守革命信仰的共产党员群像。不同于以往的“红岩题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