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目的地旅游沟通对旅游者消费意愿的影响——以疫情后武汉市旅游业的恢复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旅游沟通是提升旅游者消费意愿的重要策略之一,尤其是后危机时期在危机原发地,目的地旅游沟通有利于消除旅游者决策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消减“恐惧”和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基于334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目的地旅游沟通对消费者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良好的目的地旅游沟通能够降低旅游者决策的不确定性,并显著提高旅游消费意愿;(2)不确定性降低正向影响旅游消费意愿,并在目的地沟通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收入预期对目的地沟通与旅游消费意愿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几次重大的国有企业“污染门”为例,深入挖掘了政府该行为的原因。并进一步地针对这些原因从政府自身,信息披露以及建立有效第三方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声誉透支;污染门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旗下的紫金山铜矿发生污水渗漏,造成汀江流域局部污染.此事件迅速引起了国内外是广泛关注。事件披露期间,紫金矿业的股票价格急速下降,经过政府和
期刊
以中国31个省(区、市)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要素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借助匹配度指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2012-2018年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要素匹配度时空演化、互动作用的演变过程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全国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要素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旅游发展要素总量占优;(2)2012-2018年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要素具有一定匹配关系,且呈现扩大态势,中部相对匹配型居多,东、西部则分别以传统村落滞后型和超前型为主;(3)全国传统村落与旅游发展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快速增长的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旅游恢复成为热点话题.为揭示不同疫情风险区旅游恢复进程,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旅游复苏的关系,提出疫情防控与旅游业恢复的4种博弈模型,并以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为旅游人气的替代指标检验模型,最后结合Logistic增长曲线,预测不同案例地客运量恢复情况,并将其作为旅游人气推演旅游恢复.研究发现:(1)从节假日旅游恢复来看,“五一”假期旅游同比恢复率大致为20%~50%,“十一”国庆长假旅游恢复在70%左右,其中海南恢复最快,湖北最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