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歌之美唱响时代之音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29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对外公示。这份牵动着各级文化部门、各类不同体制艺术单位、机构和广大艺术工作者的立项名单,仅在国家艺术基金微信公众号上,短短几天的阅读量就超过10万次。其中,在《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公示名单中,全国包括民声、美声、通俗仅有6名声乐演员上榜。其中,一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就是辽宁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李东海。作为一位青年歌唱家,他曾荣获全国“艺德标兵”,辽宁省“艺德楷模”,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的“优秀学员”,日本札幌国际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二届、十五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全国东方声乐比赛民族唱法银奖,第一、第二届东北民歌展演一等奖等多项令人羡慕的殊荣。
  初识李东海,是在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的电视节目中。当时,他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对歌曲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以及与妻子的浪漫爱情故事,让我记住了这位来自辽宁的老乡。随后,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天天把歌唱》《中国文艺》《CCTV音乐厅》《回声嘹亮》《民歌中国》等节目中,也都听到了李东海独特优美的歌声。时光如逝,岁月如歌,当我见到李东海本人时,已过五载春秋。这位为人谦逊,待人谦和的歌唱家,为了自己热爱的歌唱事业,一直坚持每天练声,并不断学习最新的演唱技巧。他坚信,“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天道酬勤,这位从学习声乐那天起就存在危机意识的歌唱演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考入了艺术殿堂,还走出了辽宁,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一
  李东海出生在本溪市的一个矿区家庭,父母都是煤矿工人。从小性格开朗的他,非常喜欢唱歌,大街小巷传来悦耳歌声,令他着迷且一听即会。每逢过年过节,亲戚朋友聚会时,他特别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父母双双下岗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父母也没有能力培养他,他只能模仿歌曲原唱唱歌。上初中后,学校组织全校晚会,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李东海歌唱的好,就选他代表班级表演节目。于是,李东海就去买了一盒磁带,里面是当时传唱度较广的《说句心里话》《小白杨》等歌曲,听过《说句心里话》后,他就坚定的选择了这首歌学习。没系统学过声乐的李东海,为了声音模仿的像,自己反复琢磨,反复练习,甚至用提喉的方法掐着嗓子去演唱,虽然发声位置不对,但普通观众认为模仿得还挺像。最终,他在全校近两千师生面前展现了自己才艺,同时也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后来,李东海就经常唱民歌,大多数唱的都是阎维文的歌曲,从那时起李东海就与阎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李东海高考前一年,他参加了本溪市的一个歌唱比赛,当时他的参赛歌曲就是阎维文的代表作之一《小白杨》。这次比赛,他还获得了“优秀歌手”称号。母亲看到他唱歌被认可后,就想培养他学习声乐。尽管当时家里的开销全靠母亲卖杂货的收入维持,母亲权衡之后,还是给他找了一位声乐启蒙老师,本溪歌舞团的李庆芝。学习声乐的时光对李东海来说既幸福又漫长。为了学习声乐,每次去上课他都要换乘三条线路的公交车,才能从城乡结合部的家中到繁华的市区。跟李老师学习5个月后,李东海就要参加高考了,在李老师的建议和鼓励下,他把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定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当李东海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规划时,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作了妥协。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他必须放弃报考每学年8000元学费的沈阳音乐学院,最后考取了学费相对便宜的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尽管这样,第一年的学费还是父母借钱交上的。天助自助者。入学后,李东海每天上午、中午、晚上都要練习发声,听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然后反复去揣摩。为了方便练声,他还自学了钢琴。通过自己的努力,李东海大学毕业时,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
  恰逢辽宁歌舞团急需男中音演员,于是他去报考。没想到经过两次考试后,他终于圆梦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刚进入辽宁歌舞团,面对多位优秀声乐演员,李东海认为自己的业务水平一般,当时他的座右铭就是尽我所能。每天他都会坚持练声,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他深知,“量的积累才产生了质的变化”。练声后,他会仔细研究揣摩,同样的一首歌,同样一句歌词,他会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演唱,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与此同时,他会关注一些相关的艺术门类。他常说:“世界大同,不能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时候要走出去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声乐艺术逐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互融互通。李东海意识到声乐演员的演唱技巧需要与时俱进。于是,工作半年后,李东海又选择了考入沈阳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深造。
  二
  因为李东海不是从小学习的声乐,所以无论是上学时还是参加工作后,他都有一种危机意识,直到参加各种比赛获奖无数后,才逐步找回了应有的自信。2006年,李东海出现在“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并获得了“荧屏奖”和“团体优胜奖”,这让他有了第一次自信,而这届比赛也成为了李东海人生转折点。
  在老百姓心目中,当时“青歌赛”是较高级别的歌唱比赛。李东海参加“青歌赛”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想通过比赛,在业务上检验自己;二是要借此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2005年,“青歌赛”在全国进行选拔,李东海当时不仅参加了辽宁赛区的比赛,还参加了北京部分赛区的选拔。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北京电视台的选拔比赛。那时参赛者中高手如云,包括各部队文艺团体内部选拔中,没有进入前三名的选手,也都来北京电视台重新参赛。当时李东海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进入第二轮比赛。出乎预料的是他竟然进入了决赛,而且当时就两名男演员进入决赛,除了他还有一名男演员是青年歌唱家王宏伟的师弟。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全总”的选拔比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认为最有把握和希望入选的比赛,却以一名之差落选。返程的途中,正当他情绪低落时,接到了一通改变他命运的电话,这个电话就是当时国家民委主管选拔青歌赛选手的负责人打来的。这位负责人曾是李东海参加北京电视台的选拔比赛时的评委,李东海的演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希望李东海去“国家民委赛区”参赛。李东海不负厚望,获得了该赛区的第一名,最终以国家民委代表队选手的身份进入了“青歌赛”。   那一年的青歌赛是职业组和非职业组一起比赛,全国包括省直机关在内,一共77支代表队。可以说,那届“青歌赛”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李东海和他的队友不仅进入了团体决赛中,而且还取得了前20名的好成绩。而在那之前,国家民委已经22年没有选手进入青歌赛决赛。为了比赛,李东海每天坚持练习四个小时,整天琢磨比赛的歌曲应该如何处理。在距“青歌赛”决赛倒计时10天的时候,他吃饭喝水时把嗓子烫出了一个大泡,但他仍然坚持练习了2天,没想到嗓子突然失声了一周。面对当时的突发状况,他开始焦虑、失眠,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好在比赛的前一天他又能发声了。当时,他心里极为矛盾与纠结。面对人生难得的机遇,他不能选择放弃,因为进入决赛之前他已经参加至少六轮筛选了。可是坚持比赛,他又怕发挥时常,而且比赛当天是电视台在全国同步直播,他又不能向观众解释嗓子出现了状况。但当他走上了舞台后,他突然放下了一切顾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演唱中去,没想到发挥得相当稳定!
  通过这次比赛,李东海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交流,彼此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于此同时,很多声乐届的专家认识了他,还有很多观众成了他的粉丝。赛后,他参加团里演出的时候,总有观众找他合影,和他探讨歌唱技巧,直到现在还有那时的余温。因为“青歌赛”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太大了,直到现在一些知名的艺术家都是在“青歌赛”上脱颖而出的,如雷佳、王丽达、王宏伟、蔡国庆等。
  2010年,李东海获得了辽宁省第三届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民族唱法金奖。因为“金钟奖”声乐比赛是音协和文联共同举办的,所以参赛选手是由音乐学院的老师,前进歌舞团的声乐演员等一批有实力的歌者构成。与以往比赛不同,该比赛要求参赛者清唱。这对习惯了手持麦克,有伴奏演唱的职业演员来说相当不适应,而且这个比赛只有第一名能获得“金钟奖”,所以当李东海获得来自各单位专业评委的认可,摘得如此权威比赛的桂冠后,受到很大的鼓舞,有了第二次的自信。
  之后,他又相继获得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文化艺术政府“文华奖”优秀表演奖,CCTV中国民歌大会“优秀选手”等荣誉,在大家的夸赞声中,他也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现了演唱技巧和演唱方法止步不前的状态。每逢重要场合演出时,他总想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如果发挥不好,他就认为是自己练习得不够,仍然按照他以前学到的演唱方法去练习,因而逐渐走入了误区。后来,他逐渐认识到不能太看中名利,获过的奖项只证明了当时的实力,不能代表现在的实力。艺术很残酷,只要你不去练习,就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为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他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三
  在李东海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歌唱家阎维文的教导和帮助。阎维文不但是李东海儿时的偶像,如今更是他生活和事业上的导师。2014年12月,阎老师举办“第一届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李东海踊跃报名参加并成功入选。李东海从小是听着阎维文的歌长大的,他不由自主地崇拜阎老师。阎老师又是个特别严肃、严谨的人,因此李东海与阎老师之间的一直存在着距离感。但阎老师逐渐熟悉他后,李东海发现阎维文在生活上是位心思细腻、随和的老师,渐渐地也敢于和阎老师更多的探讨声乐艺术。学习结束时,李东海还获得了全班仅有5名“优秀学员”称号!
  当然,李东海的学习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和阎老师学习的前两年时间里,他固化的状态和理念与阎老师教给他的理念是存在分歧的。虽然阎老师教给他的是最新、最好的理念,但李东海曾经的演唱习惯被打破了,要想接受新的理念,就要革命性地去改变原有的习惯。有时候,他虽然练习时是用新的演唱方法,但登台演出时为了保险一些,就又变回以前的演唱方法。后来他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录音后找毛病,终于听出以前唱法与现在唱法的差距了。从那以后,他在确定演唱方向的基础上,每隔三五个月演唱技巧就会有所提升。李东海说:“歌唱演员有句话叫‘气乃声之本’,就是练习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不能有功利之心。有功利心的人在艺术发展上不会长久。只有踏下心来研究如何唱好歌曲,如何更符合歌曲情感的表达,才能不断进步。”从2014年至今,李东海跟随阎维文在北京、南京、石家庄、山西等地进行“阎师高徒音乐会”全国巡演。在一位全军、乃至全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身边,李东海不仅能学习到阎维文的发声方法与技巧,还能学到他的为人处事。
  2017年,当李东海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在党的旗帜下》文艺演出通知时,他的眼眶湿润了。因为演出地点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包括政审在内,对演员各方面要求及其严格,而且整个创作团队都是中国顶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观看演出。從排练开始,李东海就开始紧张,这种紧张有别于参赛时的紧张。因为排练中随时可能更改节目,任何演员都可能被换掉。经过七八轮的节目筛选,最终让李东海独唱《八一起义歌》这首歌曲,在给国家领导人演出之前,李东海更紧张了,生怕出错。阎维文就鼓励他:“和正常演出一样,别有压力!”那场演出的情景至今让他记忆深刻。阎老师是从上场口出场,李东海是从下场口出场,舞台上移动的车台将他和阎老师送至舞台中央。前几场演出时,他说完台词后,阎老师都会点下头。而那场,李东海说完台词后,阎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坚定的力量,并且说:“加油!”有了老师的鼓励,李东海突然不紧张了,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了演出。由于李东海稳定的发挥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晚会主创人员的认可及好评。
  2018年,李东海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演出中,演唱《强军战歌》和《我爱你,中国》两首歌曲,第二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嘉奖。多年来,李东海多次受邀参加包括“中国民歌春晚”,“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吉祥物揭晓晚会”,“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东北亚四国首脑开幕式”等上千场文艺演出。多次随文化部“欢乐春晚”艺术团,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出访美国、日本、墨西哥、新西兰、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四
  近年来,李东海不仅在歌唱事业上风生水起,还有幸出演了阎维文作为艺术总监的两部剧。一部是歌舞剧《思源》,他出演剧中的男一号“喜旺”。这是阎老师对他做事认真,业务水平逐渐提升的认可。因为是歌舞剧,所以演出的时候有大量的舞蹈表演,而且李东海扮演的角色在剧中的年齡跨度有五十年,需要他从20岁演到70岁,扮演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具有挑战的,但他还是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在苏杰导演的帮助下,阎维文老师的指导下,李东海不仅做到了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一边奔跑一边唱歌,还能够超长发挥,将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得恰到好处。
  另一部是新时代舞台剧《小村大梦》,李东海饰演了一名年轻的村支书“肖志远”,但整部剧的台词量特别大,而且里面都是大段的台词,李东海怕上台时紧张忘词,影响整部剧的演出质量,就打了退堂鼓。此时,苏杰导演找到他说:“男人得挑战下自己。”一周后,李东海就把台词都背下来了。排演完《思源》和《小村大梦》两个剧,对李东海的演唱有很大帮助,他认为:“歌曲演唱和演戏是相通的,歌曲是能说的戏剧,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歌曲的起承转合,歌曲的高低、强弱、虚实的处理不能固定设置,一定要有感染力。”现在,李东海遇到有剧情、有故事的歌曲,除了把握声音的演唱技巧外,在情绪的处理、肢体语言,包括神态等细节上都会有所注意。
  很早以前,李东海认为自己更适合唱抒情的,大线条的歌曲。但现在他用不拘一格形容自己,就是没有固定的演唱风格,但是要取长补短。直到前几年遇到了阎维文老师后,看到阎老师在做包括《西域情歌》《黑土情歌》《黄土情歌》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十几个专辑的“中国名歌系列”。受到阎老师的启发,李东海开始尝试演唱《正对花》《看秧歌》《小拜年》《送货郎》等东北民歌。李东海的演唱不仅继承了东北民歌的精华,而且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当下观众。他认为:“要想把自己的作品与当下观众的审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要从唱法等方面改变自己。”因此,李东海这几年也在改变演唱方法,与时俱进,正如他所说的:“活到老,唱到老。唱到老,学到老!”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表演《情深似海》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李东海将在2019年12月为沈阳观众奉献一场有温度有情怀的演唱会,为祖国70华诞献礼。演唱会一共分四个篇章:东北民歌、中国民歌、歌唱“家”、歌唱祖国,而东北民歌的四首歌曲,《正对花》《瞧情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月牙五更》都出自辽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期待着李东海用民歌之美唱响时代之音!
其他文献
近日,很多沈阳歌舞团的老同事纷纷回到沈阳,其中有退休多年的老艺术家,有在其他省市安享晚年的老演员,也有旅居国外的歌舞界元老。他们从各地飞过来,原来为的是庆祝沈阳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欢聚一堂,抚今追昔,几多感慨,回忆他们在舞台上的青春年华,其实也是回望沈阳歌舞团的流金岁月。  沈阳歌舞团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并在新时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也培育出一批知名的作曲家、舞蹈家、歌
期刊
(六)  还有一位通俗歌星毛宁,沈阳的小伙子,原本是体育运动员,在广州打拼成功,与杨钰莹并列为歌坛金童玉女,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把古诗意境用歌曲重新演绎,哀婉低徊,徐徐咏叹,
期刊
2019年7月21日晚上19点30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了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音乐季闭幕音乐会。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浙江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艺执棒,由青年钢琴家宋思衡担任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曲目均为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经过音乐总监张艺先生的精心挑选,上演了一场别致的饕餮盛宴。丰富的曲目内容让听众通过上海爱乐乐团的精彩呈现,与肖
期刊
神农,离我们很远,远到遠古,远到我们对他的了解大多只限于一知半解。某日——2018年的某段时间,很远的距离忽然变得近了。同道游暐之说:明年8月,她担任编剧的原创歌剧《天地神农》将在上海演出,那时,距8月至少还有10个月呢。再早一些,确切说是2018年初,暐之应邀到株洲,在神农大剧院观看新剧,次日匆匆赶回上海,参加研讨这个剧本的会议。离开株洲时,她朝着神农广场中央矗立的神农塑像投去一瞥。那一瞥,有她
期刊
“头悬梁,锥刺骨”这条励志成语,讲的是学习中的毅力。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少不了毅力,毅力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共识,所以每个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那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吃不了一点苦,受不了任何挫折的人,特别是那些抗挫折能力特别低,一但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极端情绪表现的孩子更是让家长、老师所担心。在我们所做的学琴调查中,在问家长为什么让孩
期刊
柴可夫斯基创作于1874-1875年间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原本是要献给尼古莱·鲁宾斯坦首演的作品,其音乐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鲁宾斯坦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如强力而又需要爆发性的触键、宽广而需要舒展起伏的气息、多变而又强调色彩对比的音响等。无疑,柴可夫斯基对作品的要求和寄望太多,他以为既是钢琴家又是作曲家的鲁宾斯坦会欣然接受挑战,作品也会借鲁宾斯坦的名声而一夜成名。可惜,鲁宾斯坦非但不领情,反而对作品颇
期刊
总结成败原因要讲策略——归因策略到动机的影响。  有一孩子,参加一个区里少儿钢琴比赛获得了'优胜奖',高兴地对爸爸说:“比赛获得'优胜奖'你看,这是证书,还有奖品!妈妈还带我吃麦当劳了!我们好好的庆祝了一下!”可爸爸却说:“你美什么呀!区里的比赛算什么呀!就是各学校学生谁想去比赛,都能参加,你知道什么叫'优胜奖'吗?一、二、三等奖才叫获奖,所有没获得奖的选手都发一个 '优胜奖',你那个'优胜奖',
期刊
炎炎夏日,在古城开封铁塔湖畔的百年学府河南大学,河南省“戏曲演员声腔人才培养项目”在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排演厅正式开班授课。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嘉幸教授做了开班首讲,题目是《从表演到传承——华夏乐府与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谢教授从“戏、声、音、乐、时、事、能”等七个方面讲解了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的起源、形态、分类和变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时代危机、华夏乐府传统音乐教育行动计划、现时期需要怎样的
期刊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劳作、与天地苦斗以及生活闲暇间创作而成。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端,极富民族特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苗族民歌按曲调可分为古歌、情歌、飞歌(大歌)、丧歌、祭祀歌等。按腔调归纳,可分为“韶唔”(即高腔)和“韶萨”(即平腔)两种。高腔(韶唔)演唱高亢激昂,优美动听;平腔(韶萨)演唱悠扬悦耳,婉转流畅。  作为苗歌传承人,翠翠的唱腔高亢甜美,为提高自己
期刊
创新旋律是歌曲作者十分看重的追求,只要遇见鲜为人见的旋律,歌曲就会引发学唱兴趣。但要体现创新谈何容易,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才能功到自然成,新在笔下出。创新的基础是继承传统,只有在掌握了经典做法的前提下,然后做出另辟蹊径的设计,才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旋律形态。这好像学习书法一样,只有练就了中规中矩的正楷后,才能随后追求自成一格的行草。笔者爱好歌曲创作,经常在一些优秀歌曲中寻找创新技法,然后随手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