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营造真实的企业育人环境、构建“四阶渐进”的实训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文化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企业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28-03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力推行“FISP 导学,三阶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将现代物流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理念“快速(fastness)、诚信(Integrity)、安全(safety)、准时(punctuality)”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校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企业要求学校的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就业初期较难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环境,学生角色不能快速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了解、学习较少,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而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而且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注重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突出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生产性实训内涵,达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的目的。而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物流综合实训基地、3D 模拟实训中心、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根据不同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对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初步探索。
一、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培育职业素养。实训基地文化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场地的规划设计,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周围的环境和设备摆放要体现专业特色,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浓厚氛围。在实训教学的组织上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着重让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热爱本行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能,让学生在“大国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二)促进教学改革。推进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能积极有效促进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四真四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引入物流行业企业“快速、诚信、安全、准时”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时刻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进行,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勤于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三)提升专业内涵。企业在参与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基地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结合。校企双方要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并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学生实训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专业实训基地的环境与企业环境对接,让学生能够感受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极大地提升专业内涵。
二、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一般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是企业的整体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如企业的设备设施,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二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内容。三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各种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的社会责任、职工综合素养等,被称为企业精神,也是企业文化核心的体现。物流服務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实训基地内文化建设、中国物流发展趋势宣传栏、企业核心理念宣传展板。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具体见表 1,表 2,表 3(见下页)。
三、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营造真实的企业育人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具备生产条件并开展生产活动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同时具备生产和实训教学功能,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真实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按照“引名企入校,建专业公司”的改革思路,2003 年与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合作创建校内海尔实训基地,注册成立“南宁海贝电子电气有限公司”并实施企业化运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生产意识;通过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建专业公司,将海尔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备件物流中心同时引入学校。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校教师参与对企业职员的培训等,实现企业文化从多种途径渗透进教学过程中。
备件中心在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参照海尔备件仓库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营造职业氛围,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贯穿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在走进备件仓库的第一刻起,就一直在职业氛围的熏陶中。
海尔备件中心采用“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规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着工装,佩戴胸卡,与员工一样进行指纹考勤。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每日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根据纪律规范、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合作机构和合作项目,进一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利用真实环境和真实市场业务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能力结构的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构建“四阶渐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四阶渐进”,“四阶”是指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为依据,将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引入物流行业企业文化,使学生了解就业的职业岗位群和对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完成职业能力的认知;第二阶段: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岗位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物流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完成职业能力的强化;第四阶段:通过职业资格认定和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1.实施“四真四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四真”的教学过程,即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生产结果。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氛围,角色从“学生”变成“员工”,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与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能更快适应企业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托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的工单(备件库领料装箱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与就业的竞争力。根据企业标准作业流程—— 备件库下架作业流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检验学生的执行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为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内的技能训练提供改进的方向与措施。依据真实工单完成的工作任务产生的是真实的生产结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根据生产结果可以判断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企业的标准与要求。通过打造“四真”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构建“三考核、四校对”评价模式。以“知识、素质、能力”为核心,以技能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突出能力本位,通过构建“三考核,四校对”的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考核项目化、实训考核工單化、素养考核全程化;“四校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主体,形成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全覆盖进行评价。
四、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第一,促进专业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有效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专业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教师还要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组织和开展教学,并实施全过程评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校园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功能。
第二,学生职业能力逐步提高,职业素养逐渐养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实施“7S”,为了让“7S”管理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实训基地制定了“7S”现场检查表,坚持每日一检,检后当即反馈。还将“7S”管理编入实训考核评价表中,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在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真实工作环境进行真实业务的学习和训练,在实训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岗位适应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同时及时反馈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动态调整。实训基地通过校企文化互融、“四阶渐进”的实训教学安排、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等全方位的内涵建设,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更具科学性、实质性和有效性。
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使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在 2017 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中排名中职学校第九名,而且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学生违纪率、旷课率都有明显的下降,专业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级称号。2018 年 4 月的全区技能竞赛比赛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获得 ERP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项目二等奖、现代物流中心作业项目三等奖、职业英语项目三等奖,展示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后续的顶岗实习期跟踪调查中,也证实了学生对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较前几届学生有较大提升,得到企业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陈 璐.浅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15(4)
[2]陈 璐,物流专业“四真四化教学模式探析”——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
[3]胡汉辉,李德尧,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杨宇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4(18)
[5]卢仕民.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才智,2012(36)
[6]姜 敏.“多方参与,三线并行”中职生学业评价模式改革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5 (3)
[7]许 宁,赵 亮,高贵珍.应用型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1(8)
[8]字如钧.突出农业银行特色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5)
[9]陈桂仙.“信息化+职场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6(18)
[10]王 扬.基于大应用观、大工程观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7 (17)
[11]冯雅芳.准生产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类专业中的应用[J].职业,2018(2)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与实践”(GXZJ2016ZD02)。
【作者简介】陈 璐,男,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服务与管理。
(责编 刘 影)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文化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企业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28-03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力推行“FISP 导学,三阶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将现代物流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理念“快速(fastness)、诚信(Integrity)、安全(safety)、准时(punctuality)”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校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企业要求学校的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就业初期较难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环境,学生角色不能快速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了解、学习较少,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而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而且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注重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突出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生产性实训内涵,达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的目的。而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物流综合实训基地、3D 模拟实训中心、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根据不同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对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初步探索。
一、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培育职业素养。实训基地文化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场地的规划设计,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周围的环境和设备摆放要体现专业特色,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浓厚氛围。在实训教学的组织上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着重让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热爱本行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能,让学生在“大国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二)促进教学改革。推进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能积极有效促进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四真四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引入物流行业企业“快速、诚信、安全、准时”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时刻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进行,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勤于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三)提升专业内涵。企业在参与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基地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结合。校企双方要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并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学生实训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专业实训基地的环境与企业环境对接,让学生能够感受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极大地提升专业内涵。
二、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一般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是企业的整体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如企业的设备设施,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二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内容。三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各种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的社会责任、职工综合素养等,被称为企业精神,也是企业文化核心的体现。物流服務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实训基地内文化建设、中国物流发展趋势宣传栏、企业核心理念宣传展板。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具体见表 1,表 2,表 3(见下页)。
三、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营造真实的企业育人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具备生产条件并开展生产活动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同时具备生产和实训教学功能,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真实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按照“引名企入校,建专业公司”的改革思路,2003 年与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合作创建校内海尔实训基地,注册成立“南宁海贝电子电气有限公司”并实施企业化运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生产意识;通过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建专业公司,将海尔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备件物流中心同时引入学校。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校教师参与对企业职员的培训等,实现企业文化从多种途径渗透进教学过程中。
备件中心在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参照海尔备件仓库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利用图片、警句、标语等营造职业氛围,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贯穿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在走进备件仓库的第一刻起,就一直在职业氛围的熏陶中。
海尔备件中心采用“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规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着工装,佩戴胸卡,与员工一样进行指纹考勤。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每日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根据纪律规范、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合作机构和合作项目,进一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利用真实环境和真实市场业务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能力结构的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构建“四阶渐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四阶渐进”,“四阶”是指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为依据,将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引入物流行业企业文化,使学生了解就业的职业岗位群和对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完成职业能力的认知;第二阶段: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岗位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物流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完成职业能力的强化;第四阶段:通过职业资格认定和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1.实施“四真四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四真”的教学过程,即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生产结果。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氛围,角色从“学生”变成“员工”,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与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能更快适应企业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托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的工单(备件库领料装箱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与就业的竞争力。根据企业标准作业流程—— 备件库下架作业流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检验学生的执行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为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内的技能训练提供改进的方向与措施。依据真实工单完成的工作任务产生的是真实的生产结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根据生产结果可以判断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企业的标准与要求。通过打造“四真”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构建“三考核、四校对”评价模式。以“知识、素质、能力”为核心,以技能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突出能力本位,通过构建“三考核,四校对”的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考核项目化、实训考核工單化、素养考核全程化;“四校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主体,形成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全覆盖进行评价。
四、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成效
第一,促进专业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有效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专业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教师还要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组织和开展教学,并实施全过程评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校园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功能。
第二,学生职业能力逐步提高,职业素养逐渐养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实施“7S”,为了让“7S”管理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实训基地制定了“7S”现场检查表,坚持每日一检,检后当即反馈。还将“7S”管理编入实训考核评价表中,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在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真实工作环境进行真实业务的学习和训练,在实训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岗位适应情况,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同时及时反馈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动态调整。实训基地通过校企文化互融、“四阶渐进”的实训教学安排、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等全方位的内涵建设,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更具科学性、实质性和有效性。
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使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在 2017 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中排名中职学校第九名,而且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学生违纪率、旷课率都有明显的下降,专业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级称号。2018 年 4 月的全区技能竞赛比赛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获得 ERP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项目二等奖、现代物流中心作业项目三等奖、职业英语项目三等奖,展示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后续的顶岗实习期跟踪调查中,也证实了学生对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较前几届学生有较大提升,得到企业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陈 璐.浅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15(4)
[2]陈 璐,物流专业“四真四化教学模式探析”——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
[3]胡汉辉,李德尧,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杨宇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4(18)
[5]卢仕民.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才智,2012(36)
[6]姜 敏.“多方参与,三线并行”中职生学业评价模式改革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5 (3)
[7]许 宁,赵 亮,高贵珍.应用型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1(8)
[8]字如钧.突出农业银行特色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5)
[9]陈桂仙.“信息化+职场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6(18)
[10]王 扬.基于大应用观、大工程观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7 (17)
[11]冯雅芳.准生产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类专业中的应用[J].职业,2018(2)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与实践”(GXZJ2016ZD02)。
【作者简介】陈 璐,男,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服务与管理。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