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度洋上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可谓被大海环绕的一粒明珠,一年四季碧云蓝天,原始的热带丛林,各色人种共处的多元文化,保存完好的传统文明,都是如今这个飞速前进的世界里面,不可多得的珍宝。在地球上很多地方,人们早起去大海边是期待看日出,而在巴厘岛,人们最热衷的却是海边观日落。巴厘岛的日暮霞光,像一块五色的彩玉,娇艳迷人,伴着清凉的海风凭栏休憩,那似乎才是一天的真正开始。
印度洋中的大村庄
漫步巴厘岛,会感觉视野开阔,天与海都在附近。岛上很少高楼,多是平房,庭院式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热带林木掩映着小屋小楼,河流与公路交错纵横没有界限,即便在公路上驾驶着汽车,也能看见不远处吃草的牛。炎热的气候也使得巴厘岛成为小动物的乐园,在五星级的酒店房间里面,都不能避免看见蚂蚁和壁虎。而暴雨时常在半夜里来袭,届时雷声隆隆,山呼海啸。
巴厘岛人生活在这样一片广袤的海洋村落中,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班,在登巴萨机场降落,前来享受阳光与沙滩的人们,并未将小岛与工业文明相割裂,但这里始终保持着乡村独有的简单和质朴。
就地取材
既然身边都是树林草地,巴厘岛人也就“当仁不让”了,餐桌上,树叶便是他们的碗碟。油腻的食物,用几片宽大的树叶盛放着,下面再垫只竹编的碗,如果是外送的饭菜,则直接以蕉叶包裹。
岛上蚊虫很多,但从来见不到一只电子灭蚊器,因为巴厘岛人只用熏香驱走蚊虫。大白天的饭桌上,也会点起优雅的熏香烛台,地上摆放的方形纸碟里,铺满各色花瓣与藤蔓,上面横搭着一根香,作用也是熏蚊子的。
“废物”也能被当地人合理运用。不慎掉落在地的花,不会被轻易丢弃,而是铺在阶沿或露台点缀街道,连枯黄的稻草也会被拿来当作装饰。街上每相隔数百米,总能见到一两根细长的木杆,被稻草缠绕着,一直向天空伸展,末端系着一只风铃,随风飘扬。
彩蛋们的融洽生活
在南亚,要从肤色上辨认亚洲人种,非常容易:华人是公认的“煮鸡蛋”,白白的,马来人则是“茶叶蛋”,不白不黑,而印度人和印尼人就是“皮蛋”,黑得坚定。
华人在这里人口稀少,却是经济的支柱,他们大多经商,每年能向政府缴纳数额相当可观的税款。马来人与印尼人多是穆斯林,由于印尼主张信仰平等,所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能在各自所适合的学校去接受教育,有华语学校,也有穆斯林学校,天主教学校等等,因为常年天气炎热,学校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则放学生回家,因为印尼是一个岛国,初级学校里要求男孩在十岁之前必须学会游泳,以备海洋灾害的不时之需。
每年九月的开斋节,是穆斯林的节日,但由于穆斯林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在这个节日里,全国人民都得放假,假期长达两个礼拜,很多人会在此时携全家出国旅行,而中国往往是他们所热衷的目的地。
淑女与名媛
安宁温柔,是这里的女性给人的普遍印象。在巴厘岛,你很难见到一个高声喧哗的当地妇女,哪怕在需要招徕顾客的街市。曾经一次走在街上突然想喝咖啡,最近的饮料店窗口却不见店主,我刚想离去,不料隔壁商店的老板娘走出来用极慢极轻的声音说“wait,wait”,意思店主就在附近,此时那女店主正好从百米外走回来,两人都舍不得大声讲话,而是老远打着手语。
印尼女性很喜欢穿sarong,它其实就是一块被面大小的布,四四方方,轻盈透气,深受岛人喜爱,在乌布集市,常可见到女人们头顶着簸箕,十分平稳地穿梭于店铺间。
除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很多妇女也开个小商店,经营着不大的生意。Spa店里面的按摩师多是年长的女性。 接受过高等教育、英文流利的女性,可以从事白领工作,但这是极少数。印尼是城邦式的国家,拥有不止一位国王,巴厘岛上也有皇宫,宫里面的女性仆役也非常多,她们的祖辈也往往是宫里的差人,我去过其中一所宫院参观,为我们做向导的就是位女管家,容貌与风度都非常出色。
皇室内眷,是不用为了生活出去工作的,只要她们愿意,就可以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而且品位高贵。名牌皮包、香水、世界旅行,都唾手可得,在平常,她们也不那么爱穿sarong,而是选择时装。
天生的手艺人和服务家
巴厘岛人手巧,他们制作精美的木雕,从烟缸到非洲鼓,再到各种工艺品,花样繁多,而银器被看作一大特色。岛上最大的库塔集市,同时也是巴厘岛手工艺品的汇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里选购礼物。
印尼人算得上天生的服务行家。岛上偏僻一点的乡村酒店,是没有餐厅的,但服务人员会在清晨亲自将早餐送到客人房间,猫一般的无声无息让人赞叹。通常他们习惯聆听,而不爱发表意见,听的时候,认真注视你的脸,目光非常柔和。客人要上下车,司机会事先在门口放一只小矮凳,使你如履平地。
米饭搭配鸡尾酒
巴厘岛号称欧美人的度假天堂,每年来此的游客数以百万,自从数年前那次恐怖的大爆炸之后,连驶入巴厘岛上星级酒店的汽车,也多了一项例行的安全检查。当然,现在岛上的治安是良好的。 欧美人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英文成为岛上的社交第一语言,铿锵有力的英文,一到热带人的口中,会立即变得绵软无力。
印尼人也吃米饭,但工具却是刀和叉,天长日久,以至于一些华人子弟不会使用筷子了,这令他们的家长非常着急,为了保留自己的文化,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教自己的小孩学会使用筷子,一遍又一遍,很令人感动。
稍微正式的餐厅里面,米饭会配有鸡尾酒。印尼人不爱喝茶,而是喝咖啡,下午茶本来是欧美的传统社交生活,但在被流传到这里后,日积月累浸润之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仆役,印尼人每天下午三点左右都会停下手边的工作煮咖啡,点心则是当地特色的,有米粽、红豆糕,还有翡翠绿的糖果,嚼在嘴里甜中带涩。
如果用一种食物来形容巴厘岛人,应该是朱古力,他们甜蜜地生活在这片小岛之上,缓慢悠闲,过着且听风吟的生活,轻轻的爵士乐回荡在大街小巷,海风里夹裹着远处传来的铃鼓,旋律悠扬,传到很远。
印度洋中的大村庄
漫步巴厘岛,会感觉视野开阔,天与海都在附近。岛上很少高楼,多是平房,庭院式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热带林木掩映着小屋小楼,河流与公路交错纵横没有界限,即便在公路上驾驶着汽车,也能看见不远处吃草的牛。炎热的气候也使得巴厘岛成为小动物的乐园,在五星级的酒店房间里面,都不能避免看见蚂蚁和壁虎。而暴雨时常在半夜里来袭,届时雷声隆隆,山呼海啸。
巴厘岛人生活在这样一片广袤的海洋村落中,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班,在登巴萨机场降落,前来享受阳光与沙滩的人们,并未将小岛与工业文明相割裂,但这里始终保持着乡村独有的简单和质朴。
就地取材
既然身边都是树林草地,巴厘岛人也就“当仁不让”了,餐桌上,树叶便是他们的碗碟。油腻的食物,用几片宽大的树叶盛放着,下面再垫只竹编的碗,如果是外送的饭菜,则直接以蕉叶包裹。
岛上蚊虫很多,但从来见不到一只电子灭蚊器,因为巴厘岛人只用熏香驱走蚊虫。大白天的饭桌上,也会点起优雅的熏香烛台,地上摆放的方形纸碟里,铺满各色花瓣与藤蔓,上面横搭着一根香,作用也是熏蚊子的。
“废物”也能被当地人合理运用。不慎掉落在地的花,不会被轻易丢弃,而是铺在阶沿或露台点缀街道,连枯黄的稻草也会被拿来当作装饰。街上每相隔数百米,总能见到一两根细长的木杆,被稻草缠绕着,一直向天空伸展,末端系着一只风铃,随风飘扬。
彩蛋们的融洽生活
在南亚,要从肤色上辨认亚洲人种,非常容易:华人是公认的“煮鸡蛋”,白白的,马来人则是“茶叶蛋”,不白不黑,而印度人和印尼人就是“皮蛋”,黑得坚定。
华人在这里人口稀少,却是经济的支柱,他们大多经商,每年能向政府缴纳数额相当可观的税款。马来人与印尼人多是穆斯林,由于印尼主张信仰平等,所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童,无论男女,都能在各自所适合的学校去接受教育,有华语学校,也有穆斯林学校,天主教学校等等,因为常年天气炎热,学校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则放学生回家,因为印尼是一个岛国,初级学校里要求男孩在十岁之前必须学会游泳,以备海洋灾害的不时之需。
每年九月的开斋节,是穆斯林的节日,但由于穆斯林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在这个节日里,全国人民都得放假,假期长达两个礼拜,很多人会在此时携全家出国旅行,而中国往往是他们所热衷的目的地。
淑女与名媛
安宁温柔,是这里的女性给人的普遍印象。在巴厘岛,你很难见到一个高声喧哗的当地妇女,哪怕在需要招徕顾客的街市。曾经一次走在街上突然想喝咖啡,最近的饮料店窗口却不见店主,我刚想离去,不料隔壁商店的老板娘走出来用极慢极轻的声音说“wait,wait”,意思店主就在附近,此时那女店主正好从百米外走回来,两人都舍不得大声讲话,而是老远打着手语。
印尼女性很喜欢穿sarong,它其实就是一块被面大小的布,四四方方,轻盈透气,深受岛人喜爱,在乌布集市,常可见到女人们头顶着簸箕,十分平稳地穿梭于店铺间。
除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很多妇女也开个小商店,经营着不大的生意。Spa店里面的按摩师多是年长的女性。 接受过高等教育、英文流利的女性,可以从事白领工作,但这是极少数。印尼是城邦式的国家,拥有不止一位国王,巴厘岛上也有皇宫,宫里面的女性仆役也非常多,她们的祖辈也往往是宫里的差人,我去过其中一所宫院参观,为我们做向导的就是位女管家,容貌与风度都非常出色。
皇室内眷,是不用为了生活出去工作的,只要她们愿意,就可以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而且品位高贵。名牌皮包、香水、世界旅行,都唾手可得,在平常,她们也不那么爱穿sarong,而是选择时装。
天生的手艺人和服务家
巴厘岛人手巧,他们制作精美的木雕,从烟缸到非洲鼓,再到各种工艺品,花样繁多,而银器被看作一大特色。岛上最大的库塔集市,同时也是巴厘岛手工艺品的汇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里选购礼物。
印尼人算得上天生的服务行家。岛上偏僻一点的乡村酒店,是没有餐厅的,但服务人员会在清晨亲自将早餐送到客人房间,猫一般的无声无息让人赞叹。通常他们习惯聆听,而不爱发表意见,听的时候,认真注视你的脸,目光非常柔和。客人要上下车,司机会事先在门口放一只小矮凳,使你如履平地。
米饭搭配鸡尾酒
巴厘岛号称欧美人的度假天堂,每年来此的游客数以百万,自从数年前那次恐怖的大爆炸之后,连驶入巴厘岛上星级酒店的汽车,也多了一项例行的安全检查。当然,现在岛上的治安是良好的。 欧美人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英文成为岛上的社交第一语言,铿锵有力的英文,一到热带人的口中,会立即变得绵软无力。
印尼人也吃米饭,但工具却是刀和叉,天长日久,以至于一些华人子弟不会使用筷子了,这令他们的家长非常着急,为了保留自己的文化,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教自己的小孩学会使用筷子,一遍又一遍,很令人感动。
稍微正式的餐厅里面,米饭会配有鸡尾酒。印尼人不爱喝茶,而是喝咖啡,下午茶本来是欧美的传统社交生活,但在被流传到这里后,日积月累浸润之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仆役,印尼人每天下午三点左右都会停下手边的工作煮咖啡,点心则是当地特色的,有米粽、红豆糕,还有翡翠绿的糖果,嚼在嘴里甜中带涩。
如果用一种食物来形容巴厘岛人,应该是朱古力,他们甜蜜地生活在这片小岛之上,缓慢悠闲,过着且听风吟的生活,轻轻的爵士乐回荡在大街小巷,海风里夹裹着远处传来的铃鼓,旋律悠扬,传到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