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有的媒体设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器材、网络媒体,从音、形、像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1 充分利用收录设施,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结果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就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一幅幅的画面当中去。每放一段录音,学生身心入境,大有留恋之情,此时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整个授课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讲《最后一次讲演》时,笔者先讲解有关背景,再听录音,学生很快置身于那种慷慨激昂、心潮澎湃、紧张激烈的场景当中去,录音也把闻一多对敌人从愤怒到蔑视、从斥责到控诉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为李公朴、闻一多等民主人士为争取全国的民主和平而奋斗,最终英勇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播放录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被动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分析课文,而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自己投入课文当中,笔者根据学生家庭录音机比较普遍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回去动手制录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讲《听潮》时,笔者先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回去录音,自己根据理解、体会去录制音带;上课时再对照播音员的录音,播放学生的录音,让学生自己找差距;课后再让学生改制录音,直到学生认为满意为止;最后评比朗读优秀者,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前和课后录音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动手制录音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学语文的好习惯。
1.2 从视觉入手,强化语文内容的形象性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以分析语言、文字为主,但如果教师抽象地、理性地介绍知识、分析细节,必然使学生脱离实际,不能对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等形成深刻、形象的认识,天长日久,学生便会感到教师只是在空洞地说教,而不是具体地、形象地讲解、分析。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的这一缺陷,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幻灯片和投影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背景、环境、人物形象加深理解。
如上《变色龙》一课,单从语言上来分析课文就过于单调乏味,而如果利用投影片来显示人物的前后变化,那就好讲的多了。投影片上奥楚蔑洛夫的衣服一穿一脱,神态一怒一喜,很快使学生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警官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走狗形象有了深刻认识,学生也借此体会到课文内容的深刻含义。
1.3 利用视频播放背景,注重课文整体感知
例如,笔者在讲解《向沙漠进军》时,播放自然地理中有关沙漠的录像片,学生看了录像后就理解了沙漠的形成、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以及如何治理沙漠等问题。在学生看完录像之后,笔者再向学生讲授有关知识,他们就容易理解多了,并且录像的镜头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深刻的认识。再如,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笔者播放《骆驼祥子》当中的有关情节,让学生从录像中感受到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其悲惨的遭遇,从录像中深刻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以及祥子的悲惨命运,从而理解作家老舍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而在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上甘岭》中的片段,学生被电影中的镜头深深地感染了,通过视频欣赏,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1.4 利用网络媒体,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网络搜集各种资料,有的动手录制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有的收集名人故事,有的下载名家名作,还有的自己动手制作小课件……日积月累,电视散文集、名人故事集、名家名作集、多部调查报告集等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很好帮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智能,化智能为德行,化德行为素养。学生在活动中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化的天光云影,既能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学习世界文明的灿烂风采;既能从作品当中感受到伟大心灵的搏动,又能领悟到言语世界的奥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2 应用电教手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关于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
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身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2 教师板书完全被投影屏幕替代的问题
现实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常常因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3 多媒体教学代替演示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来进行教学。演示是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是真实的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演示,例如模拟一些图形的旋转、翻转演示时,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演示,因此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而是借助于实物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旋转、翻转实验的细节,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图形的变化,以便总结规律。
2.4 使用单一媒体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之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往时髦。
3 小结
面对多媒体,不能“甘为他人作嫁衣”。广大教师要做多媒体的真正主人,不要成为多媒体的套中人。把計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引进家庭辅导,作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有利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入开展,使多媒体教学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1 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1 充分利用收录设施,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结果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就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一幅幅的画面当中去。每放一段录音,学生身心入境,大有留恋之情,此时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整个授课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讲《最后一次讲演》时,笔者先讲解有关背景,再听录音,学生很快置身于那种慷慨激昂、心潮澎湃、紧张激烈的场景当中去,录音也把闻一多对敌人从愤怒到蔑视、从斥责到控诉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为李公朴、闻一多等民主人士为争取全国的民主和平而奋斗,最终英勇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播放录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被动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分析课文,而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作者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自己投入课文当中,笔者根据学生家庭录音机比较普遍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回去动手制录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讲《听潮》时,笔者先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回去录音,自己根据理解、体会去录制音带;上课时再对照播音员的录音,播放学生的录音,让学生自己找差距;课后再让学生改制录音,直到学生认为满意为止;最后评比朗读优秀者,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前和课后录音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动手制录音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学语文的好习惯。
1.2 从视觉入手,强化语文内容的形象性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以分析语言、文字为主,但如果教师抽象地、理性地介绍知识、分析细节,必然使学生脱离实际,不能对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结构等形成深刻、形象的认识,天长日久,学生便会感到教师只是在空洞地说教,而不是具体地、形象地讲解、分析。为了克服语文教学中的这一缺陷,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幻灯片和投影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背景、环境、人物形象加深理解。
如上《变色龙》一课,单从语言上来分析课文就过于单调乏味,而如果利用投影片来显示人物的前后变化,那就好讲的多了。投影片上奥楚蔑洛夫的衣服一穿一脱,神态一怒一喜,很快使学生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警官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走狗形象有了深刻认识,学生也借此体会到课文内容的深刻含义。
1.3 利用视频播放背景,注重课文整体感知
例如,笔者在讲解《向沙漠进军》时,播放自然地理中有关沙漠的录像片,学生看了录像后就理解了沙漠的形成、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以及如何治理沙漠等问题。在学生看完录像之后,笔者再向学生讲授有关知识,他们就容易理解多了,并且录像的镜头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深刻的认识。再如,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笔者播放《骆驼祥子》当中的有关情节,让学生从录像中感受到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其悲惨的遭遇,从录像中深刻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以及祥子的悲惨命运,从而理解作家老舍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而在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上甘岭》中的片段,学生被电影中的镜头深深地感染了,通过视频欣赏,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1.4 利用网络媒体,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网络搜集各种资料,有的动手录制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有的收集名人故事,有的下载名家名作,还有的自己动手制作小课件……日积月累,电视散文集、名人故事集、名家名作集、多部调查报告集等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很好帮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智能,化智能为德行,化德行为素养。学生在活动中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化的天光云影,既能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学习世界文明的灿烂风采;既能从作品当中感受到伟大心灵的搏动,又能领悟到言语世界的奥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2 应用电教手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关于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
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身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2 教师板书完全被投影屏幕替代的问题
现实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常常因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3 多媒体教学代替演示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来进行教学。演示是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是真实的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演示,例如模拟一些图形的旋转、翻转演示时,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演示,因此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而是借助于实物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旋转、翻转实验的细节,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图形的变化,以便总结规律。
2.4 使用单一媒体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之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往时髦。
3 小结
面对多媒体,不能“甘为他人作嫁衣”。广大教师要做多媒体的真正主人,不要成为多媒体的套中人。把計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引进家庭辅导,作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有利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入开展,使多媒体教学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