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106例,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P<0.05)。
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 高血压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1-01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高血压也是一种终身疾病,除了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更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1]为进一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106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舒张压均在90mmHg以上和(或)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将106例患者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观察组中有28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3.0377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12.7年;研究组中有28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3.0566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4.1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环境的调节: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建立安静舒护理,要使病人处于安静舒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③生活指导。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合理安排自身的饮食结构,应少食脂肪及含盐量高的食物,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将体重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尤其是要坚持遵医服用降压药品,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发动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按要求服用药物。最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舒张压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但已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在10mmHg至20mmHg之间,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不足10mmHg且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在不足30mmHg。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2%和24.6%,且有19.8%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 [2]。
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外,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心理卫生指导,使患者自觉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
本研究采取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10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P<0.05)。由此表明,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转归、躯体症状改善及促进疾病恢复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6
[2] 王铮,袁巧红.心理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6
[3] 张小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106例,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P<0.05)。
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 高血压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1-01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高血压也是一种终身疾病,除了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更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1]为进一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106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舒张压均在90mmHg以上和(或)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将106例患者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观察组中有28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3.0377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12.7年;研究组中有28名为男性,25名为女性,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3.0566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4.1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环境的调节: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建立安静舒护理,要使病人处于安静舒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③生活指导。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合理安排自身的饮食结构,应少食脂肪及含盐量高的食物,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将体重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尤其是要坚持遵医服用降压药品,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发动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按要求服用药物。最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舒张压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但已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在10mmHg至20mmHg之间,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不足10mmHg且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在不足30mmHg。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2%和24.6%,且有19.8%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 [2]。
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外,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心理卫生指导,使患者自觉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
本研究采取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10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81%(P<0.05)。由此表明,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转归、躯体症状改善及促进疾病恢复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6
[2] 王铮,袁巧红.心理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6
[3] 张小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