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政治上有共同的地缘,在经济贸易上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但是双方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地理位置接近、气候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相同造成双方在出口产品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对外贸易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竞争性。虽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是在合作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双方贸易的竞争性就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东盟;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竞争性
作者简介:范立春(1977-),女,陕西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10国组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相互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随着我国同东盟国家的陆续建交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双方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经济关系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1975年只有5.24亿美元,1996已增加到203.95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2311.2亿美元。东盟从2005年1月起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许多国家相继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投资保护等协定,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这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双方在产业层次上存在相似性,总体发展水平类似,基本处于相同的国际分工阶梯之中,又存在产品的同构性,因此竞争也不可避免。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如何将竞争限制在有限程度和领域,探索和构筑新时期互利双赢的双边关系,是双方都在思考的新课题。
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竞争性分析
中国和东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似,都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为双方主要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地。因此在一些经济领域产生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竞争在出口市场、资金、分工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一)市场方面的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市场的竞争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竞争日益激烈的一个方面,双方相似的出口商品结构加剧了在区外市场的竞争。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而对东盟国家来说,美、日、欧也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东盟对这几个地区的出口份额之和高达90%以上。中国和东盟对日本市场的出口依赖更高达17.8%和13.11%,而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高达17.75%和20.9%。以纺织品、服装以及机电产品为例,在美国市场,双方的纺织品、服装有较大竞争性;在日本市场,机电设备的出口相似性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有比较优势。二者经济发展程度相似、技术水平相近,在利用劳动力优势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在产品生产和出口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相似,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纺织品、电子产品的出口上的竞争相当激烈。
(二)资金方面的竞争
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快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着的紧迫任务,充足的资金是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首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建设中都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必须依靠引进外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中国与东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两个区域。但是在1997年以后,投向东盟的国际资金明显减少,从1997年的325.41亿美元减至2000年的138.46亿美元。而中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投资市场日益开放,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吸引外资能力和速度都在加强,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增长28.6%,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东盟中的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欧美等发达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和东盟较发达国家的资金,也可能被大量吸引到这些国家。中国与东盟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的进程中,投资环境都在不断改善,投资政策也日益放宽,从而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吸引外资上成为竞争对手。
(三)区域分工方面的竞争
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中国的地位与东盟国家处于同一个层次上。虽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日本、韩国、港台等机械、电子、石化、汽车、纺织等产业,但是相同的产业技术也已经大量被吸引至东盟国家。东盟在汽车行业、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分工优势高于中国,这毫无疑问地会使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分工方面形成竞争。中国的优势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裕的劳动力和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但是东盟也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和技术,加之东盟不断改善投资贸易环境与中国抗衡,双方今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深化双方合作的途径
尽管在中国和东盟贸易结构中有一些类似之处,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贸易和投资不是你盈我亏的游戏,如果在各国间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国和东盟是可以互利的。如果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长期更深的融合把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两者都会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并吸引外国资金来投资他们共同的市场。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深化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技术合作
推动中国和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增强双方经济互补性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因此各国应加快产业和产品升级,注重技术进步,尤其是加快出口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应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以避免或减少相互间的贸易恶性竞争,在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大力扶植和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加强各国服务业的合作。双方应根据各国经济、科技发展状况,针对共同关心的科技合作领域进行开放式的合作,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
(二)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
合作双方要及时调整政策,改善软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研能力,适度引导投资转向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型投资项目,在巩固传统产业内贸易基础上,推动产业内贸易的深化发展。由于东盟和中国在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上存在着竞争性,所以设计和实施其关税减免的进程和标准时要注意利益平衡,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承受能力,适当照顾各方的态度和要求,特别是要注意照顾东盟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减税商品的幅度、速度和过渡期方面,给予适当的宽限,因为经济差距最终将阻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三、小结
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是充满着竞争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经济上的竞争应是一种公平、有益的竞争,如果处理得当,竞争可以加速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形成各自新的优势,进而深化经济合作,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同的特色,因此,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竞争转化为动力,对于双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 黄晓玲.中国主要对外经济贸易伙伴[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 舒玉敏.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洁.浅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J].经济论坛,2006,(01).
关键词:东盟;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竞争性
作者简介:范立春(1977-),女,陕西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10国组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相互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随着我国同东盟国家的陆续建交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双方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经济关系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双边贸易迅速发展。1975年只有5.24亿美元,1996已增加到203.95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2311.2亿美元。东盟从2005年1月起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许多国家相继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投资保护等协定,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这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双方在产业层次上存在相似性,总体发展水平类似,基本处于相同的国际分工阶梯之中,又存在产品的同构性,因此竞争也不可避免。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如何将竞争限制在有限程度和领域,探索和构筑新时期互利双赢的双边关系,是双方都在思考的新课题。
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竞争性分析
中国和东盟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似,都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为双方主要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地。因此在一些经济领域产生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竞争在出口市场、资金、分工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一)市场方面的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市场的竞争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竞争日益激烈的一个方面,双方相似的出口商品结构加剧了在区外市场的竞争。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而对东盟国家来说,美、日、欧也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东盟对这几个地区的出口份额之和高达90%以上。中国和东盟对日本市场的出口依赖更高达17.8%和13.11%,而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高达17.75%和20.9%。以纺织品、服装以及机电产品为例,在美国市场,双方的纺织品、服装有较大竞争性;在日本市场,机电设备的出口相似性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有比较优势。二者经济发展程度相似、技术水平相近,在利用劳动力优势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在产品生产和出口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相似,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纺织品、电子产品的出口上的竞争相当激烈。
(二)资金方面的竞争
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快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着的紧迫任务,充足的资金是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首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建设中都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必须依靠引进外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中国与东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两个区域。但是在1997年以后,投向东盟的国际资金明显减少,从1997年的325.41亿美元减至2000年的138.46亿美元。而中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投资市场日益开放,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吸引外资能力和速度都在加强,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增长28.6%,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东盟中的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欧美等发达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和东盟较发达国家的资金,也可能被大量吸引到这些国家。中国与东盟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的进程中,投资环境都在不断改善,投资政策也日益放宽,从而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吸引外资上成为竞争对手。
(三)区域分工方面的竞争
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中国的地位与东盟国家处于同一个层次上。虽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日本、韩国、港台等机械、电子、石化、汽车、纺织等产业,但是相同的产业技术也已经大量被吸引至东盟国家。东盟在汽车行业、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分工优势高于中国,这毫无疑问地会使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分工方面形成竞争。中国的优势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裕的劳动力和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但是东盟也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和技术,加之东盟不断改善投资贸易环境与中国抗衡,双方今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深化双方合作的途径
尽管在中国和东盟贸易结构中有一些类似之处,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贸易和投资不是你盈我亏的游戏,如果在各国间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国和东盟是可以互利的。如果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长期更深的融合把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两者都会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并吸引外国资金来投资他们共同的市场。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深化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技术合作
推动中国和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增强双方经济互补性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因此各国应加快产业和产品升级,注重技术进步,尤其是加快出口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应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以避免或减少相互间的贸易恶性竞争,在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大力扶植和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加强各国服务业的合作。双方应根据各国经济、科技发展状况,针对共同关心的科技合作领域进行开放式的合作,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
(二)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
合作双方要及时调整政策,改善软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研能力,适度引导投资转向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型投资项目,在巩固传统产业内贸易基础上,推动产业内贸易的深化发展。由于东盟和中国在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上存在着竞争性,所以设计和实施其关税减免的进程和标准时要注意利益平衡,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承受能力,适当照顾各方的态度和要求,特别是要注意照顾东盟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减税商品的幅度、速度和过渡期方面,给予适当的宽限,因为经济差距最终将阻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三、小结
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是充满着竞争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经济上的竞争应是一种公平、有益的竞争,如果处理得当,竞争可以加速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形成各自新的优势,进而深化经济合作,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同的特色,因此,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竞争转化为动力,对于双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 黄晓玲.中国主要对外经济贸易伙伴[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 舒玉敏.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洁.浅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J].经济论坛,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