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 fun绘本能量之旅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有多爱问问题?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10岁孩子的妈妈平均每天要回答288条问题。大约从早上7:19开始至晚上7:59,妈妈平均每天要面对12.5小时“大问答”。低龄宝宝(例如5岁以下的)的问题最无厘头,“水为什么是湿的?”“火怎么这么烫?”有些问题妈妈知道答案,但在孩子当前的理解和接受范围之内,仅凭口头叙述又似乎太抽象。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但难度却增加,这时82%的妈妈承认不懂回答孩子的问题,“问你爸去吧!”,除此之外似乎无他法。
  有时家长们聚在一起感慨,一些问题是让自己颜面尽失的“罪魁祸首”,“什么是避孕套?”“为什么昨天晚上你们房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也许父母们应该好好讨论一下这样的问题,并分享各自给出的解释。可是,谁又真正知道正确的解释呢?
  艾玛·库克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她在该报的“问你爸去”专栏深受年轻父母的欢迎。库克在专栏中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在于: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我们都应该同等地认真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不管这些问题表面看起来有多粗俗,多么令人难堪;并且,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一如既往地提问,并从我们身上学到知识以及面对真相的态度,那就得一如既往地告诉他们事实和真相。
  所幸,在国内图书市场上,为孩子解答问题的绘本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渐渐为大众接受和认可。对中国人来说,性、爱、死亡、战争……既晦涩又抽象,像是难以逾越的育儿尴尬。“我们有着太多的担心,太多的忧虑,表面上我们在保护孩子,其实,我们在剥夺孩子的权利。”并且,幼儿的认知水平让我们不得不放弃文字书的选择,你没有办法凭空跟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说“礼貌”,或者其他的习惯养成。他们竖起耳朵看世界,绘本的到来,几乎就是顺应而生。
  前不久,瑞典作家佩妮拉·斯达菲尔特的“孩子应该知道的秘密”系列被引进国内,作者用轻松幽默又不乏正儿八经的方式给儿童讲述父母老师们感觉或“难以启齿”或“难以说清”的话题:生、死、爱、毛发、大便,以及儿童的权利。佩妮拉希望人们可以借助她的书与孩子聊天,这样孩子就不是一个人苦苦地想,而得不到成人的回应了。无论是这套书本身,还是制作方在对完整重现原版本上的坚持,都称得上是此类绘本在中国市场的一次突破。
  这期专题也许会让你记起幼时变身“发问小机器人”的年代,以及当年百思不得其解的“惆怅”;儿童阅读推广者将讲解绘本为什么成为家长解答问题的利器。一些优秀的绘本由此被看到,也许只是洁光片羽,却足以代表此类绘本的面貌,他们有趣(funny),又不乏正向能量。年轻一代的父母越来越在意构建与孩子交流的完美世界,绘本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作为大人的家长理解孩子的机会,而非简单的“教”与“养”。他们在观念上的逐渐转变,一方面让此类书籍实现了出版的价值和意义,也为今后的出版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
其他文献
前一阵子跟一位老朋友闲聊,她提及不知道怎么跟三岁的小女儿谈“生命教育”的问题,感到很是棘手。原因是,前一阵子朋友老公的外婆过世了,小女儿问她:“曾祖母怎么不见了?”她不知道如何向小女儿解释“曾祖母已经离开人世”这一事实。说她“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小女儿会觉得奇怪,因为当时老人家已经相当年迈,不良于行,没法子随意活动。而且,小女儿会问:“为什么曾祖母不想跟大家在一起,却要自己一个人去旅行?”“那她还
期刊
南方有光,彼岸有花。  观诸地理文化流变,台湾自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成为日本殖民地之后,便不乏有许多日本人把台湾和野蛮的“蕃人”划上等号,对台湾各地风土民俗也充满了猎奇心态;且随着明治中期到昭和时期“南进论”的形塑,即以台湾作为帝国扩张主义“南进政策”的起点。如是,一处“未开化”需要被征服、被开拓、被启蒙的“南方”形象俨然浮现。至于早期一度盛行书写、描绘台湾的诸多图像与文学作品,则是主要出自
期刊
早在《日本进化:流行文化解毒》中,当汤祯兆以日本杂志《Around Forty》讨论中女/剩女问题时,就试图在书中以日本流行文化作为香港社会问题的参照系。作为知日作家,汤祯兆对日本社会问题的了解并非第一手研究,却旨于以日本社会话题、流行文化甚至文学等作为一个坐标,既让读者了解其中反映的日本社会问题,亦藉此反观香港与日本社会的异同。而汤祯兆最近出版的《人间开眼》,就以日本流行文学反观日本社会的下流现
期刊
谈到孩子,父母都有共同感受,那就是孩子问题特别多,像问题机器人一样,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孩子早就想好了下一个问题;而且问题还特别奇特,父母远不是对手;一些问题让人难以启齿,让父母羞愧难言。开始,家长还很兴奋,乐于回答,后来就变得山穷水尽,无从应对;再后来就开始烦恼,抱怨孩子为什么那么多问题。  其实孩子提问题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他们有问题说明在动脑筋,在渴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我们给孩子一个答案
期刊
在这个纸书和电书交界的时代,编辑被迫要学习两种媒体的工作模式,其中有个问题对纸书编辑特别困难,那就是“我要全权控制内容在版面上长成什么样子”的执念,大部分纸书编辑都很难放弃。  对纸版面而言,这件事情是天经地义的,我要它长什么样,它就要,而且也就会长成什么样;但在电子屏幕上这却行不通——你不可能精准规划你的内容在屏幕上要长成什么样,也许你有可能针对一个屏幕完成精准规划,但你不可能针对所有屏幕做同样
期刊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曾经读到绘本的孩子,我相信,都能感受得到绘本的力量。因为绘本是一种艺术,能够直抵孩子的内心。  绘本,文图共奏的艺术  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眼里,绘本是一种文图相乘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儿童读物的特质。对于幼儿来说,绘本之所以成为最佳的读物,正是因为这种共奏所带来的体验,其他形式都无法比拟。图画之于幼儿,无疑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文图结合的形式,自然让孩子们在文字之余,
期刊
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人总是有点儿分裂。精神上,我们以一种收拾的心情回头看走过的足迹,整理这一年的日子;但时间不会因此而停止,有时无声无息,有时哗啦啦地流过,新书,也还是一本一本地诞生、流通,抵达某个人手中,或者在仓库里结束一生。  一脚往后退,一脚向前进,就是这种古怪的姿势。  这个时间,说来是出书的尴尬点。博客来网络书店主打年度百大,金石堂、诚品也公布十大畅销书或十大影响力书,《中国时报》开卷版
期刊
不管你信不信,小时候某段时间最让我不解的问题是“大人为什么要吸烟?”当向我爸提出这个疑问后,他建议我先试着吸一下。六岁的我抽完半根烟以后的一整天里,每吸一口空气,胸口都在疼。我试图在这疼痛中找到一丝一毫的快感,以证明大人吸烟是有理由的。但,并没有——这比胸口疼难受多了。我爸爸当然也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继续吸烟,烟味几乎等同于“爸爸的气息”,甚至形象于屡屡磨蹭我的脸的胡茬。也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法
期刊
随着12月的来临,2013年开始了倒计时。如同深冬时节中的肃杀,此刻的图书零售市场保持着冰冷的面孔,不过在近些年网络渠道日渐主导零售市场的大格局下,电商平台和商铺们纷纷使出杀手锏,“造节”生财。从四年前诞生的“双十一”,再到两年前诞生的“双十二”,电商一步步“造节”,也一步步创造出销量神话。而作为零售市场的一员,图书业也“被迫”卷入其中。  相较于3C和日用品等商品来说,图书因其脆弱的盈利模式(固
期刊
我们的工作室叫Typo_d,是2005年在北京成立的。从开始做到现在八年的时间,一直都是以书籍设计项目为主。  其实大陆的出版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在开始阶段,像吕敬人老师、陆智昌老师之前做过很多优秀的书,大大拓展了社会对“书籍设计”的认知。但完全面对大众市场的书籍设计,在2005年我们参与进去的时候,可以说还是惨不忍睹,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设计的概念。如何用理性的设计去介入书籍装帧工作,我们摸索了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