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开始发生实质的变化,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亦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说:“教师要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是,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育心理学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自觉地就会调动多种感知和已有的经验去感受作品,领悟内涵,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语文的外延是宽广的、深奥的,我们不能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约束学生的四维空间。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是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因此,要把阅读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文本直接对话,用心交流,产生共鸣,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精神。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学习目标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去,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造成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意目标的合理性。有了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自信、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优化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四大关注,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合理分组。(2)规范操作。(3)明确任务。(4)形势整合。(5)全班交流。(6)教师的适时参与和指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使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不会流于形式,而且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2.关注学生积累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地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4.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不仅需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苏教版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实验教材,通过问题将全书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行成了“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课堂组织模式.本文从对问题情境的理解,问题情境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以及问题情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角度,对苏教版数学教材“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 问题情境教学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31-02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窗口。数学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再学习的过程。数学作业的设计、指导和评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