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一些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教师的职责告诉我们,重视学生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无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有媒体报道,杭州9岁男孩ZY,是个学习优秀的小学三年级三好学生,还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职务,在家里却因为想要姐姐手中的两块糖果,没有得到而上吊自杀。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给我们触目惊心的警示。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行为、自信心、人际关系、性观念、性格等方面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尽管我们的和谐社会正羽翼渐丰,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自我中心意识、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以及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一些现象甚至造成未成年人丑恶不分、是非不明,缺乏正确的处事原则。
三、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根据国情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取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呢?
(1)情感迁移,形成氛围。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情从何来?一是通过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三是教师认真体会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相容,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五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心理相容,培育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一是师生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如何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教师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构筑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二是重视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教师应教育班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三是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就会团结得越紧密。教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3)保护氛围。氛围一旦形成,我们要积极保护氛围,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以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同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二是抛开定型观念。教师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三是防止“落差效应”。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对他降低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这样才能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检验,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用社会的影响力来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的进步,使未成年人真正拥有一个有利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1).
(通渭县李店中学)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教师的职责告诉我们,重视学生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无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十分严重,若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有媒体报道,杭州9岁男孩ZY,是个学习优秀的小学三年级三好学生,还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职务,在家里却因为想要姐姐手中的两块糖果,没有得到而上吊自杀。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给我们触目惊心的警示。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大多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未成年人在情绪、行为、自信心、人际关系、性观念、性格等方面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建议在遵循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只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3)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尽管我们的和谐社会正羽翼渐丰,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自我中心意识、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以及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一些现象甚至造成未成年人丑恶不分、是非不明,缺乏正确的处事原则。
三、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要根据国情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取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呢?
(1)情感迁移,形成氛围。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情从何来?一是通过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三是教师认真体会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相容,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五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心理相容,培育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一是师生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如何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教师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构筑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二是重视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教师应教育班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三是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就会团结得越紧密。教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3)保护氛围。氛围一旦形成,我们要积极保护氛围,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以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同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二是抛开定型观念。教师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三是防止“落差效应”。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对他降低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这样才能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检验,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用社会的影响力来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的进步,使未成年人真正拥有一个有利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1).
(通渭县李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