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儒商翟隽:跳跃式成长的银行家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翟隽
  1969年生于山西太原;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曾任北大第十七届学生会副主席;1993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梅铎大学;1996年获取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现任德意志环球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部主管。
  
  空白,就意味着年轻。在采访翟隽之前,笔者曾试图在互联网上找些资料,但结果几乎是空白。
  年轻,意味着冲动。在翟隽的人生档案里,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许多决定都充满了一种冒险的毅然,让许多人觉得他有点凶猛。
  冲动,则意味着进取。在逐渐了解翟隽后,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年轻的投资银行家带给我们的冲击力,也正是这种力量让他的人生多了不少跳跃性的节拍。
  
  在放弃中主动选择
  
  在翟隽的求学之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次次放弃,看到了一个把一种可能又变成多种可能的人,但最根本的是,他将多种可能变成了一种可能,并将这一种可能变成现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翟隽走上投资银行家之路的性格内因。
  1987年,翟隽从太原五中考入北京大学。当年能考入北大是很让人羡慕的,而这是他放弃了保送到南开大学的名额,坚持参加高考的结果。翟隽不愿走别人安排好的道路。
  上了北大,在这个精英聚集的中国最高文科学府里,翟秀选择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在学校里,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被推选为北大学生会的副主席。将来的他,要么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要么是一位优秀的政府官员。这两样在当时或者现在都是很不错的职业。翟隽的道路似乎再一次被别人安排。
  1990年,大四的翟隽放弃了北大的学籍远走澳洲,这次的决定更出乎人们的意料。当时,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外技术和资金的大量引进,让许多中国人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出国深造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潮流,只不过翟隽不是跟从,而是前驱。
  到了澳大利亚的梅铎大学后,翟隽唯一的冲动就是学习。语言的障碍、异国的陌生,都曾让他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翟隽没有退后,因为起码这是他曾经认为正确的选择。翟秀成了这所大学一个勤奋的苦读者,他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解决语言问题,汲取知识源泉。3年后,他顺利拿到财会和金融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并被评为最优秀学生。
  
  在出走后寻找归路
  
  学业完成之后,翟隽面临着新选择,定居国外?回归祖国?当时国际金融资本刚刚进入中国,国内的许多业务还处在摸索阶段,国内的市场并不成熟。因此,翟隽选择了去香港。
  1993年,翟隽就职于香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国内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在此,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内企业,也从中不断加深了对内地企业上市运作过程的了解。同时,他继续学习,3年后拿到了“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又一次完成了新的跳跃。
  1997年初,翟隽认识了他后来的最佳搭档张红力,这成为他进入投资银行的催化剂。翟隽先是加入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那是一家有着犹太文化背景的英国投资银行,资金和实力都不是很雄厚。在对投资银行的业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之后,为了选择更大的平台,翟隽把目光定在了美资银行上。
  一年半后,翟隽加入雷曼兄弟公司,张红力加入了高盛集团。这是他们的短暂分离。一年后,高盛争取到了“中国石油”海外上市项目,翟隽被挖到了高盛。一直到2000年4月,翟隽都在操作这个项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碌而充实。期间,他的家也搬到了北京。这预示着翟隽要回归了。
  2001年6月,正值事业鼎盛时期的翟隽离开了高盛,加入了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德意志环球银行。德意志银行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很多方面的业务,在世界银行界实力名列前茅,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是“零”。翟隽的这个选择依然出乎人们的预料,谈到其中原因时,他说:“到德意志银行主要考虑它的综合实力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吸引我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空白点,因为空白是生命的生长点。”
  翟隽终于完成了回归的历程,他把全部心思放到了德意志环球银行中国业务的拓展上去。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拥有数十个不同专业背景和优势人才的优秀团队,德意志环球银行中国部在财务顾问、股票承销、房地产金融、资产证券、网上银行等业务上都取得全面的突破,一举跻身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三甲行列。去年德意志银行操作的神华项目凭230亿港元募资额,创下2005年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神话。
  翟隽目前是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部主管。对他来说,角色的转换只是一种形式,作为一个寻找到海归之路的人,在完成了和世界的接轨之后,翟隽又顺利地完成了和中国的接轨。
  
  未来仍然在选择
  
  翟隽在谈到自己当年离开北大的选择时,虽然依旧表现出无怨无悔,但从他略显舒缓的语气里,我们不难听出一丝遗憾:“当年没有拿到北大的毕业证,确实有些遗憾,如果有机会,我会重回北大把它拿下的。”
  其实在翟隽心里,大学时代那个为国效力、叱咤风云的政治梦想,并没有随着他在海外闯荡和回国后的从商经历而有太多的消磨。他说他并不是想简简单单地做个官,而是希望通过从政能够接近“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人”的梦想。他的理解是:政治的影响力要比其他方式更能达到让国家和人民进步的高度。
  当然,翟隽也可以通过进入实业领域,做一个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企业家,来达到最终的目标。不过到底选择哪一条路,翟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这和他处事的方式有关,在他没有最终决定的时候,他不可能给你一个答案。但一旦决定了,那个答案就是未来唯一的可能。
  因为他还很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机遇,就意味着多种可能。翟隽的义无反顾是建立在一种执著和理性之上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新儒商风范
  
  如果说,中国传统儒商的定义是“文化+商人”的话,那么新一代儒商中的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甚至相当多的企业家是留过学、受过洋教育的海归,翟隽也完全符合这个定义。但在翟隽身上,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新儒商”的素质。作为从漫溢着晋商文化的古老土地上走出去的年轻商人,他睿智、儒雅、有担当,而海外的学习经历和在外企的工作经历则使翟隽更加懂得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因此在许多细节上都能体现出他的风度。
  
  一个冷静的思索者
  
  新一代儒商也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他们身上呈现出过多的“机会主义”特征,似乎个个都是战略家,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却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不规范的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市场趋势以及不断更新的技术,让新儒商们又多了一些浮躁心理,“冷静型”的人物似乎不多。但翟隽属于后者。
  翟隽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在亚洲金融危机阶段,凭着这些优点,翟隽的职业生涯一路坦途。
  在中国人寿海外上市项目中,许多银行得到消息后迅速进攻,翟隽却和他的团队默默地用一个月的时间做着外围工作,把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并做出了详尽的项目计划,最终使德意志银行争取到做一家主承销商的重要位置。
  
  一个热情的回报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儒商,他们已经超越了前贤的思辨。心怀天下不再区分显达与否,而是始终在用一种人文关怀去影响这个世界的情感。
  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翟隽奔走呼吁,联络港澳政协委员募集了100万元的现金和100万元的物资支援给了他的家乡。他说,就是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有人结合时代特征,概括出6条儒商洽商理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金钱观;“善抓机遇,科学决策”的经营观;“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发展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人才观;“以人为本,协调人际”的管理观;“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营销观。
  我们在翟隽身上还能发现不少类似的特质,如心怀国家、情系民众、珍视荣誉、自强不息等等。这应该是一个新儒商的风范。
  (编辑:李木)
其他文献
分布式作战是美海军基于分布式杀伤提出的作战概念,也是目前美军大力发展的概念之一.围绕美海军分布式作战的最新动态,阐述了其概念发展及内涵,梳理了支持分布式作战的装备发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布了飞机和发动机在过冷大水滴、冰晶和混合相结冰条件下的适航认证要求,对结冰风洞试验模拟能力提出了挑战.分析了现有结冰风洞流场模拟参数设计的依据
通过搜集、整理美俄核军备对抗的相关公开资料,给出了截至2020年3月美俄核武库库存情况的具体数据以及与截至2019年1月美俄核武库库存的对比情况,对美俄当前的核武器库存储备
在介绍电磁频谱战相关技术的基本内涵、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面向全域联合作战的电磁频谱战的相关技术在未来战争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在未来催生新质作战能力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