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产值占据第一产业半壁江山。但草畜优势资源配置错位,草畜矛盾突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约束的天然矛盾长期存在,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为此,西藏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委会明确提出“实施饲草人工种植,保障饲草供给,推进牦牛育肥工程”。近年来,拉萨市林周县和当雄县开展“南草北牧、区域联动”,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当雄县:优势牧业瓶颈制约
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纯牧业县,“带身份证”的牦牛肉是该县的主打品牌。经过近3年的努力,当雄县建立了牦牛产品安全溯源体系,从户主信息到牦牛信息、防疫检疫情况,实现从牧场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拉萨市场上当雄“带身份证”牦牛肉比普通牦牛肉价格每斤要高出5元。
但产品优势和产业短板并存。当雄县牦牛存栏26万头,出栏率在15%左右,存栏不足、出栏率低、有市场没规模,是制约当雄牦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壮大牦牛产业发展,必须转变观念,补饲育肥,提高出栏率。该县在去年被自治区确定为7个牦牛短期育肥示范点之一,探索了家庭牧场的短期育肥模式。在养殖规模达到150头以上、保证出栏率在20%以上,政府补贴资金23万元,建设标准化家庭牧场。在当雄县宁中乡堆灵村8组曲嘎家庭牧场,笔者看到,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家庭牧场,牛棚、饲槽、饲草库、防疫室、水井等一应俱全。当雄县畜牧局草奖办负责人罗布顿珠说:“通过家庭牧场短期育肥,实现了牦牛规模化饲养,节约释放了劳动力;提高出栏率,有利于草畜平衡,有利于牧民增收;示范带动,转变牧民群众惜宰惜售观念,一举多得,效果不错。”但罗布顿珠也表示:“饲草是个大问题,要提升牦牛出栏率至20%,必须在冬春季补饲,据测算,饲草缺口上万吨。”
林周县:紧扣需求立草为业
“就全区来说,草畜矛盾比较突出,据测算,全区饲草缺口在 28万吨上下,在保护利用天然草场的同时,我们也在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区农牧厅草原处处长曹仲华说。饲草短缺制约西藏畜牧业发展,这在全区农牧业工作者中已形成共识。据悉,自治區已出台《西藏草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草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确定了“到2020年,全区新增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0万亩”的目标。区农牧厅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饲草购置补贴办法》,从饲草良种繁育体系、生产基地建设、加工销售等方面对草业发展给予扶持。
林周县副县长陈实表示:“按照全区农牧业规划,未来饲草需求会很大,有需求才会刺激供给,林周县作为拉萨农业第一大县,发展饲草是有优势的。”在拉萨林周这片“天然形成的沃土”上,近年来依托气候、耕地、机械、灌溉等优势,加大低产田、新开垦耕地改造,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打造藏中饲草基地。2017年全县种植饲草9.01万亩,比去年增加45%,饲草总产达4.34万吨,已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
“守住中间、前后发展,在稳定饲草面积的同时,加强优势草种繁育,延伸草产品加工链,拓展销售平台,加强草牧链接,是草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藏中饲草生产基地。”陈实说,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林周县设立了草牧业实验站,投资1.9亿元、占地630亩的格桑塘现代牧业示范园区项目,集草品牌建设、草业科研、草产品加工、短期育肥于一体,将形成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饲草加工基地,辐射带动藏东北和藏东南草牧业一体化发展。
县域间:草牧互促协调发展
以林周、当雄为代表的“南草北牧、区域联动”草牧业发展模式,在补足区域短板、破解区域草畜不平衡矛盾、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上进行了探索。
林周县与当雄县建立饲草供销联营关系,签订了饲草保障框架协议,市县还出台了扶持政策;拉萨市出台净土健康产业奶业发展扶持补贴,对规模饲草种植给予补贴,鼓励饲草种植;当雄县出台政策对牧民购置饲草给予补助,鼓励饲草购置。
当雄牦牛短期育肥有了饲草供给,提高了牦牛出栏率,育肥牦牛平均增重70多斤,平均每头增收1200多元,饲草过腹增值近4倍。曲嘎家庭牧场的格央告诉笔者:“牦牛冬天也能吃饱了,本来明年才能出栏的牦牛,今年就能出栏,每头能增收近1500元。”同时,这也转变了传统牲畜养殖方式,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林周县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林周县净土健康产业公司搭建销售平台,对全县饲草收购销售,既形成规模、价格优势,打造林周草产业品牌,又解决了合作社、农牧民饲草贮存、销售渠道问题。
当雄县:优势牧业瓶颈制约
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纯牧业县,“带身份证”的牦牛肉是该县的主打品牌。经过近3年的努力,当雄县建立了牦牛产品安全溯源体系,从户主信息到牦牛信息、防疫检疫情况,实现从牧场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拉萨市场上当雄“带身份证”牦牛肉比普通牦牛肉价格每斤要高出5元。
但产品优势和产业短板并存。当雄县牦牛存栏26万头,出栏率在15%左右,存栏不足、出栏率低、有市场没规模,是制约当雄牦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壮大牦牛产业发展,必须转变观念,补饲育肥,提高出栏率。该县在去年被自治区确定为7个牦牛短期育肥示范点之一,探索了家庭牧场的短期育肥模式。在养殖规模达到150头以上、保证出栏率在20%以上,政府补贴资金23万元,建设标准化家庭牧场。在当雄县宁中乡堆灵村8组曲嘎家庭牧场,笔者看到,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家庭牧场,牛棚、饲槽、饲草库、防疫室、水井等一应俱全。当雄县畜牧局草奖办负责人罗布顿珠说:“通过家庭牧场短期育肥,实现了牦牛规模化饲养,节约释放了劳动力;提高出栏率,有利于草畜平衡,有利于牧民增收;示范带动,转变牧民群众惜宰惜售观念,一举多得,效果不错。”但罗布顿珠也表示:“饲草是个大问题,要提升牦牛出栏率至20%,必须在冬春季补饲,据测算,饲草缺口上万吨。”
林周县:紧扣需求立草为业
“就全区来说,草畜矛盾比较突出,据测算,全区饲草缺口在 28万吨上下,在保护利用天然草场的同时,我们也在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区农牧厅草原处处长曹仲华说。饲草短缺制约西藏畜牧业发展,这在全区农牧业工作者中已形成共识。据悉,自治區已出台《西藏草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草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确定了“到2020年,全区新增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0万亩”的目标。区农牧厅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饲草购置补贴办法》,从饲草良种繁育体系、生产基地建设、加工销售等方面对草业发展给予扶持。
林周县副县长陈实表示:“按照全区农牧业规划,未来饲草需求会很大,有需求才会刺激供给,林周县作为拉萨农业第一大县,发展饲草是有优势的。”在拉萨林周这片“天然形成的沃土”上,近年来依托气候、耕地、机械、灌溉等优势,加大低产田、新开垦耕地改造,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打造藏中饲草基地。2017年全县种植饲草9.01万亩,比去年增加45%,饲草总产达4.34万吨,已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
“守住中间、前后发展,在稳定饲草面积的同时,加强优势草种繁育,延伸草产品加工链,拓展销售平台,加强草牧链接,是草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藏中饲草生产基地。”陈实说,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林周县设立了草牧业实验站,投资1.9亿元、占地630亩的格桑塘现代牧业示范园区项目,集草品牌建设、草业科研、草产品加工、短期育肥于一体,将形成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饲草加工基地,辐射带动藏东北和藏东南草牧业一体化发展。
县域间:草牧互促协调发展
以林周、当雄为代表的“南草北牧、区域联动”草牧业发展模式,在补足区域短板、破解区域草畜不平衡矛盾、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上进行了探索。
林周县与当雄县建立饲草供销联营关系,签订了饲草保障框架协议,市县还出台了扶持政策;拉萨市出台净土健康产业奶业发展扶持补贴,对规模饲草种植给予补贴,鼓励饲草种植;当雄县出台政策对牧民购置饲草给予补助,鼓励饲草购置。
当雄牦牛短期育肥有了饲草供给,提高了牦牛出栏率,育肥牦牛平均增重70多斤,平均每头增收1200多元,饲草过腹增值近4倍。曲嘎家庭牧场的格央告诉笔者:“牦牛冬天也能吃饱了,本来明年才能出栏的牦牛,今年就能出栏,每头能增收近1500元。”同时,这也转变了传统牲畜养殖方式,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林周县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由林周县净土健康产业公司搭建销售平台,对全县饲草收购销售,既形成规模、价格优势,打造林周草产业品牌,又解决了合作社、农牧民饲草贮存、销售渠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