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setsh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的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褒贬不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无法抹却这样一个事实: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有过比较突出的贡献,徐志摩的诗歌,尽管在思想内容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作品的确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实,徐志摩的诗歌能为广大的读者所喜爱,说明他的诗不仅有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一、性灵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里面蕴藏着性灵之美。所谓性灵,实际上是一种美学,它和封建社会中的叛逆性及近代个性解放思潮有一定的联系,是个性解放思潮在艺术理论上的一种体现。徐志摩的诗就是带着血液的鲜活、生命的力量、性灵里的真情写出来的。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主张用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他自己有一段阐述:“我要的筋骨里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徐志摩纯性灵的追求,以及他追求不到这种美时心底的孤寂和痛苦,使他常常在“蒙德清波里依洄”,或者在“梦的悲哀里心碎”。这使他的诗,不仅有充满柔情的美,而且还常常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在他追求的理想破灭后,他就在无限的痛苦中寻求诗的灵性的美。他渴望在深沉的痛苦中让沉睡的灵魂苏醒,但又无法真正得到苏醒。这也因为他将政治生活、爱情和友谊,都诗化了。他的诗化人生,在政治上首先遭遇失望。于是他想在爱情上去实现诗化的人生的爱情,可这种诗化的爱情生涯,也只不过像昙花一样,瞬间就消失了。于是他只好在自然和友谊中寻求他的理想。在这种复杂的无法排解的痛苦折磨中,他以自己不灭的单纯信仰,使爱、自由和美得到升华,写出了具有诗化生活意味的诗。诗人的“性灵”就在这种诗化的生活的景色中得到沉淀,而凝结成充满“性灵”美的诗篇。
  徐志摩的诗执著于个人狭小心灵的抒发,一行行、一首首的诗歌描绘出个人爱的悲欢、歧路的迷茫、诗意的惆怅等真实的内心情感。诗人在字里行间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想,诗人的性灵追求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再别康桥》中,诗人是在抒写充满性灵美的氛围中来到了久别重逢的康桥,诗中的性灵,常常是通过富有个性特点的意象来体现的。全诗意象繁丽,色彩缤纷,意境优美,虚实相映,每节诗都有几个意象构成小的意境,几个小的意境又构成大的意境,不仅渲染了康桥的黄昏,而且勾画了它的星夜,把康桥的景物描绘得具有性灵美和意境美,令人在轻灵柔和中赏心悦目,达到更深的境地。因为记忆中那些美好和心灵深处的那一份情感,所以那些景物都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那云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因情感而着色,因情感而美。康桥曾见证过往昔的美好时光,可如今物是人非、人去楼空,这里藏着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遗憾!这里每一片风景都浸染着情感,情与景融合无间,才可能表现出那一份“志摩式”的洒脱和无奈。又如他在《山中》写“我”在月明之夜对山中恋人的深深思念,诗人用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用从“性灵里跳出来的”情谊将思念的浓情化为美妙的想象,写得亲切动人,尤其是最后那句“不惊你安眠!”。既把相思写得那样强烈,又让你体验到温柔、体贴,“我”对山中的恋人有怎样一分强烈、温柔而甜蜜的深情啊!诗中美妙的想象、美妙的景色、美妙的情思三者融合为一,创造出独特隽永的氛围。读者不难想象,如果不倾注诗人真挚的感受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这么美妙的诗来的。这只能是性灵深处的呼唤和爱恋!
  
  二、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品评诗词历来讲究“诗情画意”——既需要发自内心的真实性情,又需要如景似画的生动的环境。这种作者主观情思和客观情物相统一、相交融的情景,在艺术上称之为“意境”。徐志摩的诗歌特别注重通过情感化赋予客观物象以感情色彩,使之由平入奇。既让读者感到属于自己经验范围以内的事和景,又让读者觉得其间蕴含了崭新的意趣。如《黄鹏》,写黄鹂“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这里的黄鹂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中的形象,而是经过诗人心灵孕育的带着独特味道的意境。又如《月下雷峰影片》,描写的塔影、月光、碧水,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诗人在这里将团团的月彩、依依的塔影和自己绵绵的情怀以及诗歌舒缓的节奏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读者在这虚实相映的描绘中产生美好的想象,去体会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的无穷韵味。
  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中写到:“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把自己比喻成雪花,“翩翩在半空里潇洒”,通过雪花的飞舞,表明自己认准方向,冲破阻力不断前行的决心,同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无限依恋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意境的创造,情景的有机融合,这份感情就很难充分的表达出来。
  徐志摩作品中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当属《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是他的理想的摇篮,故地重游,情感非同寻常。“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别离的笙箫”,构成诗歌缠绵悱恻的意境。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康桥的柔波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飘摇在康河。总有别离的生箫、沉默的夏虫,终要离开,于是他悄悄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赋予夏虫、康桥以人的感情,它们也在替诗人忧伤。这就把主观感情和外在景物的融合。诗人不但借景传情,而且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徐志摩还善于用比喻的方法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如《沙扬娜拉》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以风中水莲的姿态,来比喻日本姑娘与友人道别时那千娇百媚的神态,那种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柔长留在读者的记忆中。总之,徐志摩将各种因素高度和谐地统一运用,让我们一接触他的诗歌,就陶醉在他创造的意境之中。
  
  三、音律之美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不仅诗歌创作很多,他认为除要流露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完美的音律。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新月社诗人们在新诗音律化方面的主张也是徐志摩认同的。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诗形、意境、词藻都很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对音乐美的追求几乎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从音节来看,徐志摩诗歌的音节和旋律,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谐。他曾经说:“诗的真妙不在他的字义里,却在他不可捉摸的音节里。”他的音节似乎得自冥冥之中的神助,实际上这种自然和谐的效果也是刻意为之的效果,一是音节与诗作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相一致,二是由有效的技巧来支持。他的诗作中大量运用叠字的技巧,以及重句、复沓的技巧,都是力图创造出一种他所期待的效果。如《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歌从头到尾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更具节奏感的一首诗《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首诗不是靠古典诗词中的简单押韵来增加音乐效果,而是利用白话本身所蕴含的音乐美,巧妙组合产生出节奏感和旋律美。这种组合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艺术造诣,显示出徐志摩作为诗人的卓越才华。在韵脚的处理上,徐志摩同样非常讲究。新诗句法因要贴近白话口语,音节很容易变得散漫,这时韵的联系与贯穿作用就变得尤其重要。徐志摩的诗作有时一诗一种韵式,有时一首诗同时几种韵式,并没有形成对一种韵式的偏好,这说明徐志摩的诗作并不完全像胡适为自由诗用韵所做的倡议——新诗“在自然的轻重高下,在语气的自然区分”——那样,徐志摩诗歌的用韵不但是追求一种“语言的节奏”,而且还有一种“形式化的节奏”。语音的节奏可以说是一种散文的节奏,但形式化的节奏则属于严格的诗的节奏。
  徐志摩的诗歌既尊重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又有对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某些突破;在语法规范上,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又有英诗的某些影响;在新诗音律化的过程中,既有对闻一多“三美”主张的有效融会,又有他自己的独到意会。他是根据自己“真纯的诗感”在创造、在发现。因此,他在音律上所作的探索,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发展来说,其贡献是其他新月诗人不可能取代的。
  徐志摩的艺术成就缘于他对诗歌性灵、意境、音律三个方面的追求与独到的见解,且三者在他的诗歌中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性灵,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境来体现;意境,也需要通过音律来完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是他的诗不仅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徐志摩的诗,用“神仙似的句子”,创造意境打动人心,他的诗歌是极富特色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他的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情体验。他无论是做诗还是演讲,都能像与老朋友谈心一样娓娓道来。鲁迅曾说:“呼唤血和火的,咏叹酒和女人的,赏味幽林和秋月的,都要有真正的神往的心,否则一样是空洞。”至如今,徐志摩对诗歌艺术魅力的创造和对我国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那性灵飘逸、意境奇绝、富于音乐感的诗歌,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不断流传。
  
  葛玮华,河南周口师范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期刊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之父,先后发表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和《欲望三部曲》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他的作品打破了美国早期的现实主义的乐观传统,用巴尔扎克式的锋利笔法,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个世界的对立,讽刺了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无情抨击了它对人们的腐蚀和摧残,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他的小说多次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歪曲、
期刊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维能力。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几年来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就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提升探究这一
期刊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不具备理解词汇的能力,没有词汇量的积累,不能很好地运用词汇,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语篇,更不能有效地通过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期刊
作文是你最大的“敌人”吗?  作文江湖让你感叹深不可测吗?  来吧,跟着“作文大侠”曾老怪修炼史上最轻松的作文绝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明白了“一次次地×××”,同学们的作文立刻精彩纷呈起来。很多以往害怕写作文的同学,现在也整天写得不亦乐乎。  其实,写不好作文的首要原因,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没有思路、不知道怎样去写。解决了同学们写作文的第一大难题,他们能不写得不亦乐乎吗?!  下面就来看看
期刊
前不久,在英国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人们选出了最喜欢的10种声音和最讨厌的10种声音。  人们最喜欢的10种声音是:  在雪中漫步  成人的笑声  猫咪打呼噜  婴儿的笑声  踩在落叶上  远处教堂的钟声  海浪拍打岩石  雨水敲打窗户  鸟叫声  柴火燃烧  人们最讨厌的10种声音是:  指甲划过黑板  磨牙  吐痰  汽车喇叭  呕吐  狗叫  小孩尖叫  含着食物讲话  牙医钻牙  餐刀刮盘子 
期刊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中职与高等院校资源等配置的不平衡,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分化差异,进入社会后也面对不同的选择,但思想教育是其根本.基于
创客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对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增强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并且为当前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探索路径,最大限度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