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些日子,夏树每天回家开始做作业,低着头做不上五分钟,就突然地抬起头来,两眼紧闭,然后用力挤一挤,挤眼的时候,头也跟随着摆动一下。我问他怎么了,哪儿不舒服,他却说不知道。但是不一会儿,他又会重复刚才的动作。他的脸黄黄的,上面经常留着几条汗渍,眼睛看上去也不精神,涩涩的,像是睡眠不足的样子。
我拿一条湿润的毛巾,给他擦擦脸。他的手也很脏,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手总是弄得很脏。他一会儿摆弄机器人,一会儿在阳台上挖花盆里的土,坐班车的时候,又用手擦汽车的玻璃窗户,还捡地上的小石子玩。脸上出了汗,就用手抹一把,眼睛痒了,也伸手就搓揉。
吃饭以前,我总是要拉着夏树去卫生间洗手,让他用肥皂认真地洗干净。但是我不看着他的时候,他就只是打开水龙头,把手伸进哗哗的水流里冲一下就行了。一个同事的儿子也是这么洗手,还把这种洗手法命名为“一把手”。
夏树依然还是不时地挤眼摆头,星期天,我们去了省立医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听我叙述着病情。夏树坐在没有靠背的方凳上,伸着腿前后晃悠。
“他是多动症,住院治疗吧。”这位看上去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说。
“不会吧?他看书、看电视的时候,都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我刚刚编过一本有关多动症的图书,多少了解一些多动症的症状。
“就是多动症,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少有这种毛病的。你们住院还是不住?”老医生朝排在我们后面的病人看了看,要我们马上做出决定。
“不住。”我低声但是果断地说。我不相信夏树是多动症,再说,我也总是害怕让夏树住院,任由医生给他服一些镇静或者是安眠的药物,治好了一种病却给他造成了另外的伤害。这两个原因使我决定不住院。
但是回家以后,夏树的毛病还是不好,他看电视的时候,挤眼和摆头更频繁了。他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极为担忧。
我正好有一次出差去北京的机会,便带夏树去了一所军医院。从我开会的住地到医院的路很远,我们赶到以后,医院已经下班了,值班室里只有一位看上去二十几岁的女医生。我把夏树的症状述说了,她翻开夏树的眼睛看了看,然后肯定地说:
“是眼角膜发炎,点点药就好了。”
我半信半疑地拿了一瓶眼药水,就和夏树回了宾馆。晚上我们点了一次,第二天早晨又点了一次。我想反正是外用药,不会有什么大的副作用。但让我感到惊异的是,连续点了四五次以后,夏树的挤眼和摆头现象就明显地减少了。他的眼睛也开始亮了起来,整个人都有精神了。
从北京回来,一瓶眼药水只点了半瓶,夏树的毛病就完全好了。他不再搓揉眼睛,也不再挤眼和摆头,他又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了。
我十分庆幸没有听信省立医院那位老医生的话,相信夏树是多动症,让他住院和接受治疗。
我已经有过多次这样的庆幸。有一次夏树鼻炎,中医院的医生给开了一味麻黄,结果夏树喝了药以后开始发烧,身上冒出了一片片红斑。我自己查了医书,知道麻黄会导致过敏,并且不宜于孩子,不再给他喝了。还有一次夏树感冒了,医生给打了红霉素,打得夏树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去。我带他去另一家医院,吃了一盒中成药就好了。
有了这些经历以后,我每次带夏树去医院之前,一般都要先查一查医书,大致地了解一下可能是什么病症,然后在医生开了药以后,再一一地查对一下,看是不是适合夏树的病症,它们都有些什么副作用,然后再让他用药、治疗。
很多的药物,小孩子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都是很敏感的,副作用也相对严重。
因为不轻信医生,我买了好几本不同的医书放在家里,中医药的、儿童常见病防治的、饮食疗法的、还有病理学的。十几年过去,我几乎成了一位富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了。
在夏树有一些小病的时候,我一般会先用饮食来调治,比如轻微的伤风感冒,就煮一碗姜汤让他喝;胃胀了,就吃点山楂片,嗓子疼了,不太严重,就喝点绿豆汤;拉肚子了,就喝点温热的红枣汁。如果食疗没有效果,就吃中药。中药还没有明显的效果,再用西药。用西药的时候,也尽量选择那些毒副作用小的。
当然在孩子病情严重,非西药不能治疗的时候,也要果断地使用西药。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去打针,打针也打那些高效、广谱的抗生素。我有一次还看到一位父亲,在感冒发烧的孩子打针时,还让他吃冰糕。感冒或者肠胃不好的时候,应该喝一些温热的汤水,吃凉东西会伤害肠胃。
有些家长过于相信医生,医生开什么药他们就用什么,病情加重了,也不知道停下来。其实医生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他们有时并不比家长更了解具体的病情。带孩子去看医生的时候,除了一些典型的病症,还应该尽量地说出孩子的一些特殊的症状来。另外,一定还要记住孩子曾经有过哪些药物过敏,并且告诉医生。
小孩子由于没有经验,感受和表述能力也差,病了的时候,不容易准确说出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舒服,所以家人和医生也不容易判断他们的病情。在他们生病的时候,要尽早地去看医生,但是治疗起来却要慎重。特别是做手术,如果来得及,家长最好是多找几家医院看看,然后再做出决定。
给孩子服药和打针以前,父母也一定要先看看说明书,看看都有哪些禁忌和副作用。
在农村,有不少的孩子由于打了过量的庆大霉素,永远地失去了听力。
每一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最好都能多少地了解一些医疗卫生知识。由夏树成长的经验,我建议每个家庭都能买一本比较权威的关于疾病和用药的书,并且能够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先查询一下,然后再去看医生。
我拿一条湿润的毛巾,给他擦擦脸。他的手也很脏,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手总是弄得很脏。他一会儿摆弄机器人,一会儿在阳台上挖花盆里的土,坐班车的时候,又用手擦汽车的玻璃窗户,还捡地上的小石子玩。脸上出了汗,就用手抹一把,眼睛痒了,也伸手就搓揉。
吃饭以前,我总是要拉着夏树去卫生间洗手,让他用肥皂认真地洗干净。但是我不看着他的时候,他就只是打开水龙头,把手伸进哗哗的水流里冲一下就行了。一个同事的儿子也是这么洗手,还把这种洗手法命名为“一把手”。
夏树依然还是不时地挤眼摆头,星期天,我们去了省立医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听我叙述着病情。夏树坐在没有靠背的方凳上,伸着腿前后晃悠。
“他是多动症,住院治疗吧。”这位看上去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说。
“不会吧?他看书、看电视的时候,都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我刚刚编过一本有关多动症的图书,多少了解一些多动症的症状。
“就是多动症,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少有这种毛病的。你们住院还是不住?”老医生朝排在我们后面的病人看了看,要我们马上做出决定。
“不住。”我低声但是果断地说。我不相信夏树是多动症,再说,我也总是害怕让夏树住院,任由医生给他服一些镇静或者是安眠的药物,治好了一种病却给他造成了另外的伤害。这两个原因使我决定不住院。
但是回家以后,夏树的毛病还是不好,他看电视的时候,挤眼和摆头更频繁了。他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极为担忧。
我正好有一次出差去北京的机会,便带夏树去了一所军医院。从我开会的住地到医院的路很远,我们赶到以后,医院已经下班了,值班室里只有一位看上去二十几岁的女医生。我把夏树的症状述说了,她翻开夏树的眼睛看了看,然后肯定地说:
“是眼角膜发炎,点点药就好了。”
我半信半疑地拿了一瓶眼药水,就和夏树回了宾馆。晚上我们点了一次,第二天早晨又点了一次。我想反正是外用药,不会有什么大的副作用。但让我感到惊异的是,连续点了四五次以后,夏树的挤眼和摆头现象就明显地减少了。他的眼睛也开始亮了起来,整个人都有精神了。
从北京回来,一瓶眼药水只点了半瓶,夏树的毛病就完全好了。他不再搓揉眼睛,也不再挤眼和摆头,他又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了。
我十分庆幸没有听信省立医院那位老医生的话,相信夏树是多动症,让他住院和接受治疗。
我已经有过多次这样的庆幸。有一次夏树鼻炎,中医院的医生给开了一味麻黄,结果夏树喝了药以后开始发烧,身上冒出了一片片红斑。我自己查了医书,知道麻黄会导致过敏,并且不宜于孩子,不再给他喝了。还有一次夏树感冒了,医生给打了红霉素,打得夏树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去。我带他去另一家医院,吃了一盒中成药就好了。
有了这些经历以后,我每次带夏树去医院之前,一般都要先查一查医书,大致地了解一下可能是什么病症,然后在医生开了药以后,再一一地查对一下,看是不是适合夏树的病症,它们都有些什么副作用,然后再让他用药、治疗。
很多的药物,小孩子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都是很敏感的,副作用也相对严重。
因为不轻信医生,我买了好几本不同的医书放在家里,中医药的、儿童常见病防治的、饮食疗法的、还有病理学的。十几年过去,我几乎成了一位富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了。
在夏树有一些小病的时候,我一般会先用饮食来调治,比如轻微的伤风感冒,就煮一碗姜汤让他喝;胃胀了,就吃点山楂片,嗓子疼了,不太严重,就喝点绿豆汤;拉肚子了,就喝点温热的红枣汁。如果食疗没有效果,就吃中药。中药还没有明显的效果,再用西药。用西药的时候,也尽量选择那些毒副作用小的。
当然在孩子病情严重,非西药不能治疗的时候,也要果断地使用西药。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去打针,打针也打那些高效、广谱的抗生素。我有一次还看到一位父亲,在感冒发烧的孩子打针时,还让他吃冰糕。感冒或者肠胃不好的时候,应该喝一些温热的汤水,吃凉东西会伤害肠胃。
有些家长过于相信医生,医生开什么药他们就用什么,病情加重了,也不知道停下来。其实医生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他们有时并不比家长更了解具体的病情。带孩子去看医生的时候,除了一些典型的病症,还应该尽量地说出孩子的一些特殊的症状来。另外,一定还要记住孩子曾经有过哪些药物过敏,并且告诉医生。
小孩子由于没有经验,感受和表述能力也差,病了的时候,不容易准确说出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舒服,所以家人和医生也不容易判断他们的病情。在他们生病的时候,要尽早地去看医生,但是治疗起来却要慎重。特别是做手术,如果来得及,家长最好是多找几家医院看看,然后再做出决定。
给孩子服药和打针以前,父母也一定要先看看说明书,看看都有哪些禁忌和副作用。
在农村,有不少的孩子由于打了过量的庆大霉素,永远地失去了听力。
每一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最好都能多少地了解一些医疗卫生知识。由夏树成长的经验,我建议每个家庭都能买一本比较权威的关于疾病和用药的书,并且能够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先查询一下,然后再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