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团伙犯罪青少年的人格、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与人格的关系,以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信任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看守所男性非团伙犯罪青少年15名(组1)、男性团伙犯罪青少年52名(组2)和某高校守法男生40名(组3)进行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除协变量受教育年限的作用后,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问卷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49±2.62)分,(59.35±3.55)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83±1.24)分,(59.60±1.68)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88±4.72)分,(39.07±6.40)分](P<0.05),非团伙犯罪青少年外倾性(E)维度[(63.41±3.86)分]高于团伙犯罪青少年[(53.01±1.83)分](P<0.05);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信任量表的可预测性(P)、可依赖性(D)和信赖(F)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4.68±1.51)分,(14.36 ±2.19)分和(15.49±2.21)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2.95±0.71)分,(22.48±1.04)分和(23.09±1.05)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14±2.72)分,(40.22±3.95)分和(38.44±3.99)分](P<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自责和幻想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80±0.08)分和(0.83±0.06)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59±0.04)分和(0.68±0.03)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14)分和(0.44±0.11)分](P<0.05或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维度[分别为(0.76±0.06)分,(0.70±0.03)分]低于对照组[(0.95±0.11)分](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P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389,-0.395,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N维度与其人际信任的F维度和应对方式的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473,0.454,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E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求助维度具有相关性( r=0.400,P<0.05).结论 非团伙犯罪、团伙犯罪和守法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人际信任以及应对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适切的信念,动物性的知识,比起不适切但成功达到目标的真信念还要来得好。适切地注意到的适切信念,反省性的知识,比起只是适切的信念或者动物性的知识还要来得好,尤其是当这
作为基督教哲学古典、现代哲学的代表,士林哲学与新士林哲学一以贯之于对形而上学的建立与回护.士林哲学形上学分为“知识论”、“本体论”、“因论”三部分,由“万物之有”
“循环宇宙”是由无数个循环周期构成的宇宙。这种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总宇宙”;而“一个循环周期”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个宇宙”。“个宇宙”有始有终,是有限宇宙。
经济自由是经济伦理的重要范畴。在科学、理性的自由观视阈下,经济自由应该是人的理智与深层心理相统一的真正的经济意志自由,是在经济行为主体各自认同公共自由并坚守规律、
关于汉代祠庙,从其祭祀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有些是郊祀天地的,有些是祭祀先祖的,有些是祭祀功臣良吏的,还有为祈雨止雨而建立的.文章试从升仙角度分析汉代祠庙建立的祭祀功能.
结合图书内容数字化的工作实践,并以我社“沪版图书内容数字化”项目(二期)建设为例,对内容编辑加工和内容上传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对图书内容数字化提出几点思考,探讨图书
文章针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了过度推崇实证研究将导致的三个方面的弊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以形式合理性代替实质合理性;以科学思维排斥人文思维
在西方政治伦理学术史上,有许多学派认为权利与美德是不相容的。有些社群主义者认为权利主张会导致分散的、原子化的个人,而陷入自私自利,国家越倾向于保护个人权利,人们就越
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而在相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又有一定的正面价值。道德代价的正面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前
对于"无偿献血"行为究竟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仁慈本身是否为一种义务等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善行,也有人把它视为一种仁慈之举,还有人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