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教育人的主阵地,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教育部有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原则贯彻执行下去。通过新闻论坛、课堂主阵地、道德讲堂、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途径,探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目标。
[关 键 词] 职教改革;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36-02
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国家、民族、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解决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采用什么方法培养人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目标才能实现。
一、在职教改革中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原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重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原则,把培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發展,实现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目标。这一教育理念的改变,让我们明白,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倾向、理想情操、中国精神和职业精神,真正把人才培养和国家、民族、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出现“人才”不为我用,甚至祸害国家、社会的问题。所以,“立德树人”的原则要求,不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更是事关我国教育事业成败的核心所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激烈交融交锋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种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如诚信缺失、道德缺位、职业素质低、功利意识强,没有国家意识、缺乏民族自信心、缺乏职业责任感、没有职业精神、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敌情观念和防范意识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走不出“中国制造”的质量困境,增加了国家关键技术安全风险,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紧紧围绕和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同时,更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教育活动更具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方向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有效路径的探索就是当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闻论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抨击社会时弊,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回答“树什么人”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说教,那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讲解,那感受和影响就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所以,我们采用每节课10分钟的时间,设置了新闻论坛的环节,话题内容的确定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确定,二是学生自由准备,两种形式都尝试过,效果都不错。由于新闻论坛涉猎内容广泛,分析透彻全面,学生参与度高,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较大。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关注、分析、发布、讨论,明辨了是非、善恶、对错、好坏,知道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再加上老师的及时引导、肯定,强化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实现了对“树什么人”的教育目标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
“立德树人”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实现“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目标,把“立德树人”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不健康的问题和现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在“理想信念”部分内容中,一定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时代性更加鲜明。在“做新时期爱国者”部分内容中,强调中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加强道德建设”内容中,要把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美德、革命道德传统主要内容及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加强个人品德等问题结合起来,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彻底的、无情的鞭笞和批判,对道德正能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赞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而展开的,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实现了既教书、更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道德讲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是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重要场所,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自我意识、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增强,功利思想、贪念愈发膨胀,有些人为了追逐利益而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强调突出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而道德讲堂正好就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如,通过诵读《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以及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活动“诚信”“交友”“爱国”“孝心”“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文化”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仁”“孝”“忠”“恕”“悌”“人伦精神”“理想人格”“尚贤”等能被大家认可傳承的做人、做事准则和基本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使学生自觉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主动通过“立志”“克己”“正心”“内讼”“积善”“慎独”等方法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向性。
(四)社团活动是以兴趣为基础而形成的学生自发组织,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社团活动是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专业方向、教学风格、管理目标和学校的气质风范等校园核心文化,更是“立德树人”的舞台。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置于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所以,社团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如,让“科学发展观”“中国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中国道德传统文化”等进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品质、培养情操,提升道德综合素质,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新的有效渠道。
(五)社会公益活动,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社会课堂。公益活动,体现的是无私、奉献、担当、责任、自愿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教育者的责任。高校要借助这一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参加献血活动、敬老院帮扶活动、秦岭义务植树、捡拾垃圾活动、共建单位义务大扫除活动、交通文明志愿者等,既能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又能净化心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重要社会课堂。
通过对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种种路径的探索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清醒,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已,它更担负着塑造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担。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意见要求,认真学习,改变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与育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新途径,实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Z1].
[2]彭金玉.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下旬),2014(2).
[关 键 词] 职教改革;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36-02
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国家、民族、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解决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采用什么方法培养人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目标才能实现。
一、在职教改革中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原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重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原则,把培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發展,实现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目标。这一教育理念的改变,让我们明白,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倾向、理想情操、中国精神和职业精神,真正把人才培养和国家、民族、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出现“人才”不为我用,甚至祸害国家、社会的问题。所以,“立德树人”的原则要求,不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更是事关我国教育事业成败的核心所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激烈交融交锋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种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如诚信缺失、道德缺位、职业素质低、功利意识强,没有国家意识、缺乏民族自信心、缺乏职业责任感、没有职业精神、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敌情观念和防范意识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走不出“中国制造”的质量困境,增加了国家关键技术安全风险,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紧紧围绕和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同时,更要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教育活动更具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方向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有效路径的探索就是当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闻论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抨击社会时弊,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回答“树什么人”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说教,那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讲解,那感受和影响就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所以,我们采用每节课10分钟的时间,设置了新闻论坛的环节,话题内容的确定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确定,二是学生自由准备,两种形式都尝试过,效果都不错。由于新闻论坛涉猎内容广泛,分析透彻全面,学生参与度高,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较大。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关注、分析、发布、讨论,明辨了是非、善恶、对错、好坏,知道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再加上老师的及时引导、肯定,强化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实现了对“树什么人”的教育目标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
“立德树人”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实现“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目标,把“立德树人”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不健康的问题和现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在“理想信念”部分内容中,一定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时代性更加鲜明。在“做新时期爱国者”部分内容中,强调中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加强道德建设”内容中,要把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美德、革命道德传统主要内容及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加强个人品德等问题结合起来,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彻底的、无情的鞭笞和批判,对道德正能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赞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而展开的,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实现了既教书、更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道德讲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是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重要场所,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人们的自我意识、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增强,功利思想、贪念愈发膨胀,有些人为了追逐利益而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强调突出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而道德讲堂正好就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如,通过诵读《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以及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活动“诚信”“交友”“爱国”“孝心”“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文化”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仁”“孝”“忠”“恕”“悌”“人伦精神”“理想人格”“尚贤”等能被大家认可傳承的做人、做事准则和基本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使学生自觉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主动通过“立志”“克己”“正心”“内讼”“积善”“慎独”等方法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向性。
(四)社团活动是以兴趣为基础而形成的学生自发组织,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社团活动是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专业方向、教学风格、管理目标和学校的气质风范等校园核心文化,更是“立德树人”的舞台。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置于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所以,社团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如,让“科学发展观”“中国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中国道德传统文化”等进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社团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品质、培养情操,提升道德综合素质,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新的有效渠道。
(五)社会公益活动,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社会课堂。公益活动,体现的是无私、奉献、担当、责任、自愿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教育者的责任。高校要借助这一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参加献血活动、敬老院帮扶活动、秦岭义务植树、捡拾垃圾活动、共建单位义务大扫除活动、交通文明志愿者等,既能帮助别人、服务社会,又能净化心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重要社会课堂。
通过对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种种路径的探索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清醒,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已,它更担负着塑造人、教育人、培养人的重担。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意见要求,认真学习,改变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与育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新途径,实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Z1].
[2]彭金玉.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下旬),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