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概念提出后,人们逐渐将这一概念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遵循人性化、科学性和适宜性的原则,以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1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含义
生态文明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总结,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对经济和环境状况的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概念分为五个方面。这些包括资源保护。由于现代社会对资源的严重破坏,应该从根本上敦促人们节约能源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自然材料而不是人工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环保意识,严格禁止排放污染物。对企业来说,科技手段的开放是他们生存的主要手段。企业有责任改善环境,并应与政府合作,加强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恢复。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国家行政监督同样重要。它应该发挥监督作用,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性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广泛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以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文化、自然和生物因素,以掌握每个元素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多方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2 科学性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广泛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以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文化、自然和生物因素,以掌握每个元素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多方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3 人性化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此,人性化原则一直是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主题。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使设计结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只有这样,环境艺术设计才能更好地发展,促进这一领域的创新。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问题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学校应根据当前社会对相关人员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存在时滞,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技能的掌握也可能严重脱离社会。作为一门艺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审美取向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通过专业技术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还要求学生将个人创造力与自然理念、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等融合统一。从而使他们的设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兴趣,满足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安排和课程安排的内容没有突出该学科的特点,缺乏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重点,专业不精、综合能力又上不去。
3.2 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
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将个人创造力与现代美学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尝试设计自己的作品,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确保自己的专业学习在不断实践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在许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课本内容的解释和调查。即使有实际课题,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也主要是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完成以及教师根据课题完成情况的统一评价,这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作品时不愿意思考。剽窃和大量模仿经常发生,缺乏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这种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
4 在生态文明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有的理念与实践
4.1 回归自然
如今,随着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人们开始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优越生活环境。然而,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中,社会文化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逐渐失衡。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这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应用相应的设计方法,更加关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2 充分重视文化精神生态化
在生态文明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以确保人们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设计师珍爱人类和环境的情感。然而,在一些设计作品中,设计师过于重视环境艺术形式的表达,从而忽视了生态和文化精神。由此产生的设计作品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特色和创新。在设计环境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关注精神和文化生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美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多样化的设计思想,最终让设计出的作品能更好地满足工业化设计以及受众的需求。
结束语
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与设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它还体现了使现代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原则。通过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将成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该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侯建华,李鹏杰.生态文明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案例———以版式编排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31-132.
[2]侯建华,亓辉,赵巧香.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21-22.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1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含义
生态文明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总结,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对经济和环境状况的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概念分为五个方面。这些包括资源保护。由于现代社会对资源的严重破坏,应该从根本上敦促人们节约能源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自然材料而不是人工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环保意识,严格禁止排放污染物。对企业来说,科技手段的开放是他们生存的主要手段。企业有责任改善环境,并应与政府合作,加强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恢复。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国家行政监督同样重要。它应该发挥监督作用,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性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广泛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以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文化、自然和生物因素,以掌握每个元素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多方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2 科学性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广泛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体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基于生态文明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以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文化、自然和生物因素,以掌握每个元素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多方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3 人性化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此,人性化原则一直是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主题。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使设计结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只有这样,环境艺术设计才能更好地发展,促进这一领域的创新。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问题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学校应根据当前社会对相关人员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存在时滞,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技能的掌握也可能严重脱离社会。作为一门艺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审美取向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通过专业技术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还要求学生将个人创造力与自然理念、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等融合统一。从而使他们的设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兴趣,满足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安排和课程安排的内容没有突出该学科的特点,缺乏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重点,专业不精、综合能力又上不去。
3.2 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
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将个人创造力与现代美学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尝试设计自己的作品,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确保自己的专业学习在不断实践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在许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课本内容的解释和调查。即使有实际课题,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也主要是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完成以及教师根据课题完成情况的统一评价,这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作品时不愿意思考。剽窃和大量模仿经常发生,缺乏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这种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
4 在生态文明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有的理念与实践
4.1 回归自然
如今,随着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人们开始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优越生活环境。然而,在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中,社会文化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逐渐失衡。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这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应用相应的设计方法,更加关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2 充分重视文化精神生态化
在生态文明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情感,以确保人们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设计师珍爱人类和环境的情感。然而,在一些设计作品中,设计师过于重视环境艺术形式的表达,从而忽视了生态和文化精神。由此产生的设计作品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特色和创新。在设计环境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关注精神和文化生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美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多样化的设计思想,最终让设计出的作品能更好地满足工业化设计以及受众的需求。
结束语
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与设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它还体现了使现代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原则。通过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将成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该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侯建华,李鹏杰.生态文明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案例———以版式编排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31-132.
[2]侯建华,亓辉,赵巧香.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