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它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内控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对于一个公司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自发的自我评估运营程序,它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内控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高级管理层应该关心的问题,相反,应该把它看作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作的努力,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研究表明,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对于一个公司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及控制风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特征
(1)现在我国的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业务流程和控制成效上也加大了管理力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子系统,也在评价范围之内,由于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控制成效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所以加强了对这两方面的关注。(2)由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要想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在企业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同时开展是无庸质疑的。(3)从内部审计人员到业务流程具体执行人员全体参与。一方面要想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顺利有效的进行,企业从内部审计人员到业务流程具体执行人员全体必须参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普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践
由于业务复杂多变,受人力资本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完全依赖少量的审计人员实施完整有效的审计监督十分困难,一些企业目前的经营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外,由于一些企业采取事业部制,使得在此组织机构下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而以监督和检查为天职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当其冲。为了创造和谐,更是为了深入业务,在监督的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流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种很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就受到企业中审计部门和业务单位的一致好评。可望借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一平台让各部门减少摩擦,创造和谐,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发展和治理的需要。
三、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1.企业没有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的人员制定、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更缺乏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评价机制。由于内部控制职责不明确,对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么发现不了,要么不及时进行总结,汲取教训,“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以致有的控制点(甚至是关键控制点)长期失控也未能察觉,管理漏洞不能有效堵塞。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2.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机构设置尚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但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其弊端暴露无遗。一是服务对象不明。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将服务对象和灵活性程度不同的两项工作合并一处,必然导致服务对象模糊,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会干扰会计的公允性。二是财会部门不堪重负。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事项必将日趋复杂,关系到企业的存亡。由会计人员兼做财务,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财会部门的工作质量也随之下降。三是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随着理财业务量的增大,对财会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的划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不当,容易产生个人舞弊。
四、对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几点思考
1.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亚细亚关门、“广东国投”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创新,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健全组织机构。大胆启用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4.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固然不可忽视,但使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则更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会产生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认真执行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执行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即没有实施必要的内部控制执行隋况的评价制度。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控制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评价活动。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理论和方法正在被实施者不断充实和更新,希望国内同行有更多的人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运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把这一方法进行改良、发展,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书兰.《论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的方法》.《对外经贸财会》.2005(10):202
[2]刘益平.《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自发的自我评估运营程序,它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内控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高级管理层应该关心的问题,相反,应该把它看作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作的努力,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研究表明,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对于一个公司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及控制风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特征
(1)现在我国的一部分企业在发展业务流程和控制成效上也加大了管理力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子系统,也在评价范围之内,由于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控制成效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所以加强了对这两方面的关注。(2)由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进行。要想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在企业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同时开展是无庸质疑的。(3)从内部审计人员到业务流程具体执行人员全体参与。一方面要想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顺利有效的进行,企业从内部审计人员到业务流程具体执行人员全体必须参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普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践
由于业务复杂多变,受人力资本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完全依赖少量的审计人员实施完整有效的审计监督十分困难,一些企业目前的经营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外,由于一些企业采取事业部制,使得在此组织机构下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而以监督和检查为天职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当其冲。为了创造和谐,更是为了深入业务,在监督的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流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种很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就受到企业中审计部门和业务单位的一致好评。可望借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一平台让各部门减少摩擦,创造和谐,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发展和治理的需要。
三、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1.企业没有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的人员制定、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更缺乏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评价机制。由于内部控制职责不明确,对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么发现不了,要么不及时进行总结,汲取教训,“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以致有的控制点(甚至是关键控制点)长期失控也未能察觉,管理漏洞不能有效堵塞。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2.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机构设置尚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但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其弊端暴露无遗。一是服务对象不明。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将服务对象和灵活性程度不同的两项工作合并一处,必然导致服务对象模糊,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会干扰会计的公允性。二是财会部门不堪重负。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事项必将日趋复杂,关系到企业的存亡。由会计人员兼做财务,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财会部门的工作质量也随之下降。三是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随着理财业务量的增大,对财会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的划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不当,容易产生个人舞弊。
四、对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几点思考
1.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亚细亚关门、“广东国投”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创新,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健全组织机构。大胆启用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4.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固然不可忽视,但使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则更为重要。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会产生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不认真执行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执行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即没有实施必要的内部控制执行隋况的评价制度。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控制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评价活动。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新兴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理论和方法正在被实施者不断充实和更新,希望国内同行有更多的人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运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把这一方法进行改良、发展,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书兰.《论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的方法》.《对外经贸财会》.2005(10):202
[2]刘益平.《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