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6-0047-02
家禽饲料颗粒化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有益作用毋庸置疑,主要表现在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养分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和微生物污染。
全球及饲料加工厂之间的饲料制粒条件差异巨大,调质温度在70 ℃~95 ℃之间,甚至更高;调制时间短至10 s,长到几分钟不等。由于全球对无沙门氏菌食品需求的提高,如今家禽生产者通过提高制粒温度从而来更好地对饲料进行消毒。提高制粒温度还可以提高颗粒质量,并增加饲料厂的产量。
虽然饲料的制粒和调质可以提高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能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与饲料制粒相关的潜在隐患,特别是在调质温度更高的情况下。
不耐热的维生素、外源性饲用酶和一些重要氨基酸(如赖氨酸),尤其会受到制粒工艺的影响。现有文献表明,在饲料采用较高温加工时,维生素的效价及酶的活性与粉料相比,损失率可高达50 %。因此颗粒饲料的一些性能及经济益处也很容易受到损失。
对于饲料生产商而言,饲料转化率每提高一个点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大。与上年同期相比,遗传改良对饲料转化率的贡献约为1个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保护潜在的利润收益,需要将生产过程中性能损失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图1)。
1 重要的营养作用
通过提高日粮纤维的降解率,进而提高养分的消化率,非淀粉多糖酶作为一种降低饲料成本的工具,在家禽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饲料后可节约能量,它可以让营养学家在玉米基础型日粮中使表观代谢能减少多达100 Kcal/kg,从而每吨饲料可节约高达7.00美元。
热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当非淀粉多糖酶以干粉形式使用并在制粒前添加时。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因同样的机理受到高制粒温度的影响。酶制剂制造商会运用不同的对策以保证酶的稳定,其中一种方法是对非淀粉多糖酶进行包被,以保护它们对抗高湿和高温。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包被会减慢酶的释放和对底物的作用。酶制剂供应商需要确保包被技术的成熟,从而提高酶活性的恢复,同时不会影响酶的释放。
另一种方法是选择天然耐热的酶,那样则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包被,也能在苛刻的制粒调质下存活。采用这种方法,它依靠的是酶分子自身对制粒温度的高耐受性,而不是依赖于稳定技术。
克服热处理所带来问题的第三种方案是应用制粒后液态酶添加技术,它在全球的应用有限,因为初期投资要求安装剂量系统,以及对饲料加工厂高效运作带来的技术挑战。迄今为止,据估计约有10 %~15 %的家禽饲料采用制粒后液态酶添加技术。
最近波兰的一所大学进行了一项肉鸡试验,评估加入小麦基础型日粮中的3种商用非淀粉多糖,在3种不同调质温度(80 ℃、85 ℃和90 ℃)下的耐热性。
测试的酶包括:
主要含有活性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包被型复合酶;
菌源性天然耐热的木聚糖酶(菌源性耐热木聚糖酶)
一种由木霉属真菌分泌的天然耐热性木聚糖酶(酶X)。
颗粒饲料的分析表明,X木聚糖酶在高达90 ℃的调质温度下仍能保存活性,但其他两个产品在较高温度下就失活了(图2)。肉鸡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酶经80 ℃的调质后均能提高生产性能。酶X是唯一一种在不同制粒温度下可保持稳定作用的酶制剂,且经90 ℃的制粒温度后可获得与经80 ℃制粒温度处理后相同的性能。这种情况在35日龄肉鸡回肠内容物粘度上也很明显,且该参数与动物生产性能和酶活性恢复密切相关。
这项试验的结果突出了监测和分析非淀粉多糖酶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确保获得最好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再说说制粒工艺,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饲料厂内,这会导致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从而影响家禽生产性能。
2 小结
近年来,畜牧生产者经历了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和肉类价格的激烈竞争,结果利润空间被蚕食。
为了充分发挥动物的遗传潜力,选择正确的能在苛刻的饲料制粒过程中存活的并能适用于各种谷物的非淀粉多糖酶真的非常重要,最终才能带来稳定的家禽生产性能。
原题名:Selecting xylanases for consiste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英文)
原作者:Gilson Gomes
家禽饲料颗粒化对动物生产性能的有益作用毋庸置疑,主要表现在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养分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和微生物污染。
全球及饲料加工厂之间的饲料制粒条件差异巨大,调质温度在70 ℃~95 ℃之间,甚至更高;调制时间短至10 s,长到几分钟不等。由于全球对无沙门氏菌食品需求的提高,如今家禽生产者通过提高制粒温度从而来更好地对饲料进行消毒。提高制粒温度还可以提高颗粒质量,并增加饲料厂的产量。
虽然饲料的制粒和调质可以提高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能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与饲料制粒相关的潜在隐患,特别是在调质温度更高的情况下。
不耐热的维生素、外源性饲用酶和一些重要氨基酸(如赖氨酸),尤其会受到制粒工艺的影响。现有文献表明,在饲料采用较高温加工时,维生素的效价及酶的活性与粉料相比,损失率可高达50 %。因此颗粒饲料的一些性能及经济益处也很容易受到损失。
对于饲料生产商而言,饲料转化率每提高一个点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大。与上年同期相比,遗传改良对饲料转化率的贡献约为1个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保护潜在的利润收益,需要将生产过程中性能损失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图1)。
1 重要的营养作用
通过提高日粮纤维的降解率,进而提高养分的消化率,非淀粉多糖酶作为一种降低饲料成本的工具,在家禽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饲料后可节约能量,它可以让营养学家在玉米基础型日粮中使表观代谢能减少多达100 Kcal/kg,从而每吨饲料可节约高达7.00美元。
热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当非淀粉多糖酶以干粉形式使用并在制粒前添加时。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因同样的机理受到高制粒温度的影响。酶制剂制造商会运用不同的对策以保证酶的稳定,其中一种方法是对非淀粉多糖酶进行包被,以保护它们对抗高湿和高温。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包被会减慢酶的释放和对底物的作用。酶制剂供应商需要确保包被技术的成熟,从而提高酶活性的恢复,同时不会影响酶的释放。
另一种方法是选择天然耐热的酶,那样则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包被,也能在苛刻的制粒调质下存活。采用这种方法,它依靠的是酶分子自身对制粒温度的高耐受性,而不是依赖于稳定技术。
克服热处理所带来问题的第三种方案是应用制粒后液态酶添加技术,它在全球的应用有限,因为初期投资要求安装剂量系统,以及对饲料加工厂高效运作带来的技术挑战。迄今为止,据估计约有10 %~15 %的家禽饲料采用制粒后液态酶添加技术。
最近波兰的一所大学进行了一项肉鸡试验,评估加入小麦基础型日粮中的3种商用非淀粉多糖,在3种不同调质温度(80 ℃、85 ℃和90 ℃)下的耐热性。
测试的酶包括:
主要含有活性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包被型复合酶;
菌源性天然耐热的木聚糖酶(菌源性耐热木聚糖酶)
一种由木霉属真菌分泌的天然耐热性木聚糖酶(酶X)。
颗粒饲料的分析表明,X木聚糖酶在高达90 ℃的调质温度下仍能保存活性,但其他两个产品在较高温度下就失活了(图2)。肉鸡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酶经80 ℃的调质后均能提高生产性能。酶X是唯一一种在不同制粒温度下可保持稳定作用的酶制剂,且经90 ℃的制粒温度后可获得与经80 ℃制粒温度处理后相同的性能。这种情况在35日龄肉鸡回肠内容物粘度上也很明显,且该参数与动物生产性能和酶活性恢复密切相关。
这项试验的结果突出了监测和分析非淀粉多糖酶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确保获得最好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再说说制粒工艺,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饲料厂内,这会导致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从而影响家禽生产性能。
2 小结
近年来,畜牧生产者经历了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和肉类价格的激烈竞争,结果利润空间被蚕食。
为了充分发挥动物的遗传潜力,选择正确的能在苛刻的饲料制粒过程中存活的并能适用于各种谷物的非淀粉多糖酶真的非常重要,最终才能带来稳定的家禽生产性能。
原题名:Selecting xylanases for consiste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英文)
原作者:Gilson G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