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修养有所提高。但在社会生活中仍会发现大学生失德的行为表现,这让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公德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朱光潜作为中国美学家,在美学理论上有着很深的理论造诣,他同时也是教育家,对青年社会公德的培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所提倡的培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5-01
一、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
朱光潜一生著述甚丰,且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他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朱光潜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跨学科、跨国家的理论文化背景,在民国时期,他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对外来学说择长舍短,在中西比较互释中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易被青年接受的青年教育思想。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使他不仅在美学方面,在青年教育上也有所成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充分发挥、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朱光潜的青年教育思想中,对于青年人社会及人生的问题尤为关注,在他的《谈修养》一书中,就专门谈到了对于青年人社会公德培养的问题。
朱光潜所谈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社会活动或政治生活的道德要求。他主张以情感为基础对青年人进行培养,因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通过朱光潜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看出,这种通过情感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公认问题,他也认为“不善处群”是中国人的“致命伤”,因此,在《谈处群》中,朱光潜从“不善处群的病症”、“不善处群的病因”、“处群的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所提倡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方法,就是进行群体教育,通过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在团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包括培养他们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精神。他认为在团体中,“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的习惯”,并且“用讨论方式去学习,每种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会中解决。”朱光潜希望让学生在“健全的团体组织”中进行“操业合作”,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社会公德中最基本的内容。比如在某一个辩论会中,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再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吸取他人意见,这种尊重、重视他人的思维就是公德。另外,他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习惯,他认为“所谓良好的政治习惯是指一方面热心参与政治活动,一方面不作腐败的政治活动。”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青年人很多都不肯参与政治活动,还有一些青年人经过社会的洗礼,会做一些腐败的政治活动,这样不道德的做法,朱光潜都是坚决抵制的。作为公民都需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这也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只有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才能够不妨碍其他人的正常活动,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等,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但在社会生活中,仍会看到一些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甚至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问题,也说明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还不够深入。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90后為教育对象,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住在楼房,缺乏群体生活,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互联网传播的有关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的碎片化信息。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书本知识,很难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针对当代青年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为他们提供群育的环境,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加深对社会公德的理解,端正学生的对社会公德的看法。朱光潜在青年教育中提倡“群育”,因为在处理群体关系的过程,就是在一个小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学生走出象牙塔中的小群体关系以后,会迈向另一个大的群体关系──社会关系,如何掌握好社会公德,那就只有先在小群体中间实践学习后,积累到自己的知识库里。正如朱光潜所说,社会公德的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进行培养,并且这种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切实可行,因此,我们也应对团体教育进行重视。
在社会公德培养上,首先应该更多地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活动,例如研讨会、辩论会、心得交流会等,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欣赏一段经典的影片,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不断的思考,增加他们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能够真正参与到社会事件中,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遵守其中的规则,学会尊重以及考虑他人的感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在学校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公益活动、文艺创作活动等,学生可以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加深对于社会公德的理解,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保护环境等。这样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当代社会公德培养的实效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情与理[A].朱光潜全集(第一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46.
[2]朱光潜.谈美感教育[A].谈美·谈文学·谈修养[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关键词】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15-01
一、朱光潜社会公德教育
朱光潜一生著述甚丰,且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他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朱光潜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跨学科、跨国家的理论文化背景,在民国时期,他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对外来学说择长舍短,在中西比较互释中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易被青年接受的青年教育思想。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使他不仅在美学方面,在青年教育上也有所成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充分发挥、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朱光潜的青年教育思想中,对于青年人社会及人生的问题尤为关注,在他的《谈修养》一书中,就专门谈到了对于青年人社会公德培养的问题。
朱光潜所谈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社会活动或政治生活的道德要求。他主张以情感为基础对青年人进行培养,因为“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通过朱光潜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看出,这种通过情感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公认问题,他也认为“不善处群”是中国人的“致命伤”,因此,在《谈处群》中,朱光潜从“不善处群的病症”、“不善处群的病因”、“处群的训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所提倡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方法,就是进行群体教育,通过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在团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包括培养他们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精神。他认为在团体中,“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的习惯”,并且“用讨论方式去学习,每种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会中解决。”朱光潜希望让学生在“健全的团体组织”中进行“操业合作”,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社会公德中最基本的内容。比如在某一个辩论会中,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再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吸取他人意见,这种尊重、重视他人的思维就是公德。另外,他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习惯,他认为“所谓良好的政治习惯是指一方面热心参与政治活动,一方面不作腐败的政治活动。”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青年人很多都不肯参与政治活动,还有一些青年人经过社会的洗礼,会做一些腐败的政治活动,这样不道德的做法,朱光潜都是坚决抵制的。作为公民都需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这也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只有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才能够不妨碍其他人的正常活动,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能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等,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但在社会生活中,仍会看到一些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甚至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问题,也说明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还不够深入。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90后為教育对象,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住在楼房,缺乏群体生活,他们接触更多的是互联网传播的有关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的碎片化信息。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书本知识,很难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针对当代青年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为他们提供群育的环境,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加深对社会公德的理解,端正学生的对社会公德的看法。朱光潜在青年教育中提倡“群育”,因为在处理群体关系的过程,就是在一个小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学生走出象牙塔中的小群体关系以后,会迈向另一个大的群体关系──社会关系,如何掌握好社会公德,那就只有先在小群体中间实践学习后,积累到自己的知识库里。正如朱光潜所说,社会公德的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进行培养,并且这种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切实可行,因此,我们也应对团体教育进行重视。
在社会公德培养上,首先应该更多地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活动,例如研讨会、辩论会、心得交流会等,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欣赏一段经典的影片,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不断的思考,增加他们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能够真正参与到社会事件中,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遵守其中的规则,学会尊重以及考虑他人的感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在学校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公益活动、文艺创作活动等,学生可以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加深对于社会公德的理解,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保护环境等。这样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当代社会公德培养的实效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情与理[A].朱光潜全集(第一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46.
[2]朱光潜.谈美感教育[A].谈美·谈文学·谈修养[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