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吾尔族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人对婚姻的慎重。
小伙子看上了谁家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时,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程序。
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已经相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不可以单独去提亲,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同,或是请亲戚一起去,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女方家人也会为有人郑重其事登门提亲感到光彩。
提亲时,男方要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馕(一种类似烧饼一样的大饼,数量一般5只、7只、9只,各地略有不同),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镶都含有深刻的含义。
对于男方的提亲,女方一般不马上答复,要和家人及女儿进行商量,并对男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如果同意,即答复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之后,双方则对外将这门亲事公开,青年男女便可以往来,进行公开的恋爱,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彩礼是维吾尔人婚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彩礼的数量与质量和双方的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方家人提出的彩礼清单,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商量后确定;为了解决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请一位双方都信赖的中间人,由中间人进行调解,最后达成一致。
按照常规,男方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四季服装一至两套,还有头巾、大衣、毛衣、鞋、袜和耳环、戒指、手镯、手表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给姑娘母亲做一件连衣裙,准备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嫂子、弟媳、姐夫、妹夫的衣料。家庭陈设的家具也由男方承担。
女方陪嫁主要有:洗衣机、地毡、被褥、枕头、床单、桌布、窗帘、皮箱、木箱等。
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彩礼和陪嫁的东西也各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彩礼中也增加了一些家用电器和其他高档商品。
订亲彩礼准备好后要选择吉日举行订亲仪式,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80%以上,少数男客都是亲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的男宾,订亲主要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给女方家牵去一至两只羊(经济条件好的也有牵一头牛的),羊或牛由专人牵去。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女方家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羊或牛当天宰杀,供待客用。同时还要带去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糕点、大米、食油、面粉洋葱、红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仪式上,由男方专门聘请的人以说唱的形式,宣布给女方家彩礼的清单,要把彩礼逐一举起或展示,让大家过目,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人口才较好,能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欢心,男方家人满意。因为彩礼的数目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会赠送他一定数量的礼品。
女方家陪嫁的嫁妆也要在当天展出,同样要请一位能言善辩之人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也要给未来女婿做一套衣服,并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另外还要给亲家和亲家母准备一套衣料。
订亲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丰盛的酒席招待客人,在城市的订亲仪式上,除了请大家美食一顿之外,还举行跳舞,唱歌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农村则各有不同。
订亲仪式结束后, 双方商定吉日,正式 举行婚礼。
在维吾尔人的婚礼中,要举行“尼卡”仪式,这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礼俗,是带有宗教性质的结婚仪式。新疆由于地区不同,举行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
乌鲁木齐的“尼卡”一般都在婚礼当天清晨举行,举行的地点是在女方家,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亲属之外,一般还邀请其他客人参加。
“尼卡”由阿訇(伊斯兰教职业宗教人士)主持,仪式开始男女两厢站立。新娘这时要放声大哭,与自己的母亲及家人哭别,表达了姑娘对母亲及家人的深厚情感。“尼卡”虽然是一种严肃的礼俗,却也很有趣。这天要准备一小碗盐水,并要在其中泡两小块馕。选择盐和馕作为“尼卡”的一项内容,含义深刻,它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同时喻意新娘和新郎像盐和馕那样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在仪式上,阿訇分别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是否永远相爱而互不抛弃等。一般只问三次,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时,若不回答则表示不愿意。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不回答的。新郎回答时干脆而响亮,表现对女方的热恋和坚定。而新娘则要被问到第三次时才回答,并且声音很小,羞羞答答,几乎听不到,只有站在他身边的伴娘才能听到,所以大都由伴娘再大声地向大家宣告:“愿意”。这时大家都会高兴地笑起来。新娘之所以不马上回答是出于女性的含蓄和不好意思怕羞的缘故。
回答完问题之后,一位姑娘端出一个精制的托盘,上面摆放着一小瓷碗盐水,里面泡有两小块馕。姑娘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间,新郎和新娘要当众抢着吃下碗里蘸满盐水的馕。刚刚还忸忸怩怩,不好意思低着头的新娘,此时勇敢而果断,动作敏捷而迅速,前后判若两人。据说,谁先抢以馕,则表示谁最忠于爱情。此时两位新人各不示弱,表示他们从此相亲相爱,携手踏上新生活的美好心愿。
“尼卡”结束后,男方回家筹备婚礼,下午要组织人马到女方家娶新娘,隆重而又热闹的婚礼将在新郎家举行。
婚礼这天早晨在新娘家举行“尼卡”仪式结束后,下午新郎穿上结婚的礼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亲友们簇拥着向新娘家进发,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远的则骑马或乘车。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们高唱欢乐歌曲,奏起各种民族乐器,兴高采烈地来到新娘家。此时的新娘已打扮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
当新娘的女友们得知迎亲的队伍来到时,立即把大门关上,索要礼品,得到礼品后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新郎和迎亲的人进屋后,这时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亲来的宾客,并给每位宾客赠送手帕等礼物。
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则以新娘母亲的口吻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祝愿小夫妻和睦相处,等等。唱完歌之后,迎亲的小伙子们敲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拉起手风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载歌载舞,一支欢乐的迎亲队伍或步行、或骑马、或彩车列队,浩浩荡荡满载欢乐回到新郎家。
按照传统习俗,沿途的乡亲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向大家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大家就地翩翩起舞,表示庆祝。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之后,亲友宾客要来看新娘。在揭开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称之为喜歌。著名的西部歌王——王若宾老人的一首《掀起你的盖头来》,就把揭开新娘美丽面纱这一欢快场面表现得酣畅淋漓。
小伙子看上了谁家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时,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程序。
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已经相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不可以单独去提亲,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同,或是请亲戚一起去,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女方家人也会为有人郑重其事登门提亲感到光彩。
提亲时,男方要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馕(一种类似烧饼一样的大饼,数量一般5只、7只、9只,各地略有不同),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镶都含有深刻的含义。
对于男方的提亲,女方一般不马上答复,要和家人及女儿进行商量,并对男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如果同意,即答复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之后,双方则对外将这门亲事公开,青年男女便可以往来,进行公开的恋爱,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彩礼是维吾尔人婚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彩礼的数量与质量和双方的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方家人提出的彩礼清单,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商量后确定;为了解决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请一位双方都信赖的中间人,由中间人进行调解,最后达成一致。
按照常规,男方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四季服装一至两套,还有头巾、大衣、毛衣、鞋、袜和耳环、戒指、手镯、手表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给姑娘母亲做一件连衣裙,准备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嫂子、弟媳、姐夫、妹夫的衣料。家庭陈设的家具也由男方承担。
女方陪嫁主要有:洗衣机、地毡、被褥、枕头、床单、桌布、窗帘、皮箱、木箱等。
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彩礼和陪嫁的东西也各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彩礼中也增加了一些家用电器和其他高档商品。
订亲彩礼准备好后要选择吉日举行订亲仪式,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80%以上,少数男客都是亲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的男宾,订亲主要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给女方家牵去一至两只羊(经济条件好的也有牵一头牛的),羊或牛由专人牵去。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女方家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羊或牛当天宰杀,供待客用。同时还要带去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糕点、大米、食油、面粉洋葱、红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仪式上,由男方专门聘请的人以说唱的形式,宣布给女方家彩礼的清单,要把彩礼逐一举起或展示,让大家过目,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人口才较好,能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欢心,男方家人满意。因为彩礼的数目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会赠送他一定数量的礼品。
女方家陪嫁的嫁妆也要在当天展出,同样要请一位能言善辩之人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也要给未来女婿做一套衣服,并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另外还要给亲家和亲家母准备一套衣料。
订亲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丰盛的酒席招待客人,在城市的订亲仪式上,除了请大家美食一顿之外,还举行跳舞,唱歌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农村则各有不同。
订亲仪式结束后, 双方商定吉日,正式 举行婚礼。
在维吾尔人的婚礼中,要举行“尼卡”仪式,这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礼俗,是带有宗教性质的结婚仪式。新疆由于地区不同,举行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
乌鲁木齐的“尼卡”一般都在婚礼当天清晨举行,举行的地点是在女方家,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亲属之外,一般还邀请其他客人参加。
“尼卡”由阿訇(伊斯兰教职业宗教人士)主持,仪式开始男女两厢站立。新娘这时要放声大哭,与自己的母亲及家人哭别,表达了姑娘对母亲及家人的深厚情感。“尼卡”虽然是一种严肃的礼俗,却也很有趣。这天要准备一小碗盐水,并要在其中泡两小块馕。选择盐和馕作为“尼卡”的一项内容,含义深刻,它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同时喻意新娘和新郎像盐和馕那样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在仪式上,阿訇分别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是否永远相爱而互不抛弃等。一般只问三次,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时,若不回答则表示不愿意。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不回答的。新郎回答时干脆而响亮,表现对女方的热恋和坚定。而新娘则要被问到第三次时才回答,并且声音很小,羞羞答答,几乎听不到,只有站在他身边的伴娘才能听到,所以大都由伴娘再大声地向大家宣告:“愿意”。这时大家都会高兴地笑起来。新娘之所以不马上回答是出于女性的含蓄和不好意思怕羞的缘故。
回答完问题之后,一位姑娘端出一个精制的托盘,上面摆放着一小瓷碗盐水,里面泡有两小块馕。姑娘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间,新郎和新娘要当众抢着吃下碗里蘸满盐水的馕。刚刚还忸忸怩怩,不好意思低着头的新娘,此时勇敢而果断,动作敏捷而迅速,前后判若两人。据说,谁先抢以馕,则表示谁最忠于爱情。此时两位新人各不示弱,表示他们从此相亲相爱,携手踏上新生活的美好心愿。
“尼卡”结束后,男方回家筹备婚礼,下午要组织人马到女方家娶新娘,隆重而又热闹的婚礼将在新郎家举行。
婚礼这天早晨在新娘家举行“尼卡”仪式结束后,下午新郎穿上结婚的礼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亲友们簇拥着向新娘家进发,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远的则骑马或乘车。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们高唱欢乐歌曲,奏起各种民族乐器,兴高采烈地来到新娘家。此时的新娘已打扮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
当新娘的女友们得知迎亲的队伍来到时,立即把大门关上,索要礼品,得到礼品后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新郎和迎亲的人进屋后,这时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亲来的宾客,并给每位宾客赠送手帕等礼物。
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则以新娘母亲的口吻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祝愿小夫妻和睦相处,等等。唱完歌之后,迎亲的小伙子们敲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拉起手风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载歌载舞,一支欢乐的迎亲队伍或步行、或骑马、或彩车列队,浩浩荡荡满载欢乐回到新郎家。
按照传统习俗,沿途的乡亲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向大家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大家就地翩翩起舞,表示庆祝。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之后,亲友宾客要来看新娘。在揭开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称之为喜歌。著名的西部歌王——王若宾老人的一首《掀起你的盖头来》,就把揭开新娘美丽面纱这一欢快场面表现得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