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激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文章之道,自古称难”,中学生更是视作文为天下第一难事。作文难写原因很多,其中,偏重写的知识或技巧的传授,忽略对学生作文激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究竟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朗读激趣
  
  比利时学者G.德朗舍尔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则更明确地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写作训练课上,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往往事半功倍,收效奇佳。
  朗读被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拥抱”,要给学生这样的“拥抱”,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演讲和表演的素养,要掌握演讲的技巧,语言運用的规律,运用声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起伏和语气变化来描摹形象、叙述情节、渲染环境、展示意境,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来表情达意,将艺术珍品化为浇灌学生心灵的艺术甘露,使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二、命题激趣
  
  1.结合学生实际命题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对于深藏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个特殊区间的回忆,将其释放出来,这些储存的恐惧、欢乐、挫折、成功的经验或带有某种创伤的事物,以及曾被自己认为是“无法接受”的各种感觉,经过外界刺激都能唤起自己的强烈反应。作文命题是触及心灵的撞针,成功的作文命题应该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在不经意中让人感知到生活的存在,生活就在题目中,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记忆,他们只需要从生活中拈取一些细枝末节即可感到有事可叙,有感可发,有理可议,把作文题目出到学生心坎中去,适宜他们写实感、抒真情,激发他们表现生活、评价时事的热情,油然而生的写作自信力,能使他们获得写作的契机,成功激活他们写作的内驱力,在“我要写”的发表欲中完成“要我写”的任务。
  2.跳出窠臼命题
  心理学实验表明:青年人特别是学生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思考的问题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作文题目是制约学生思维的一道“关口”,一些常见的老生常谈的命题,往往容易使人视觉疲劳,心灵麻木,灵感呆滞,没有写作欲望。暑假写“暑假见闻”,寒假后要交“寒假二三事”,清明时节写“祭扫烈士陵园”……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命题方式,打破学生头脑中既定的、熟知的、习惯的模式,使他们耳目一新。命题应该如磁石,一瞥之下,学生对之一见钟情,欲罢不能,以题诱情,触发他们心中的生活积淀,激活他们的创造灵感、创造思维,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从多方面去思考组材,在自己熟悉且喜爱的话题中情动辞发,酣畅淋漓地阐发表达自己,从而极大提高写作兴趣。
  
  三、音乐激趣
  
  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研究显示,音乐是沟通万物的桥梁,它能使大脑与之同步,运用音乐的方法能驱除无关信息,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文学化的氛围中,使其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习作情境,使静态的命题文字具有立体感。音乐中有生活的精彩,情感的火花,生命的跃动,它有鲜明的主题,它有张有弛,疏密相间,灵活多变,活泼流畅,它婉转悠扬,粗犷奔放,优美典雅,庄严浑厚,潇洒抒情,舒缓平稳,当高昂或低回、舒缓或急促、热烈或沉郁的音乐弥漫在教室里,散布在作文训练课堂上,学生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从听觉上感觉出与命运相关的热情有力、优美柔和、明朗欢快、雄伟庄严、高亢宽广、清新悠扬、淳朴自然等情绪,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以音乐为媒介,流进学生的心田,真正产生审美直观效应。被音乐所打动的学生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激起生动的美感愉悦,极大调动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批改激趣
  
  1.呵护兴趣嫩苗
  对学生习作评语难下是老师们的共识。处于情绪心理很不稳定的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强,教师的肯定否定、褒扬贬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兴趣。“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鲁迅)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棵嫩苗,只有细心呵护,用真挚诚实的情感去写学生习作评语,学生才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感受尊重和理解的愉悦中体味、思考,从而不断增长写作兴趣。
  2.形式多样的批改激趣
  (1)面批面改。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内向型的学生一般文思深刻却缺少激趣;外向型的学生富于热情但容易流于空泛;女同学往往长于形象思维,叙事描写较拿手;男同学则以逻辑思维见长,他们更习惯于议论说明。教者面批可按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使人人都有收获,个个都有进步。
  (2)互批互改。传统的作文教学侧重教师批改,学生是配角,只有看的份,他们的参与性没有机会表现。学生分组互批互改,使每个学生都成了批改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对别人的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修改作文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产生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3)网络批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努力学习的动机会进一步得到激发,刻苦求学的态度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古语“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能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网上作文批改不受时空限制,随时提问、随时质疑、随时评价、随时鼓励变得切实可行,每个人都有权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露脸,每个人都能很快得到老师的评价、同学的点击,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和力量,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存在。网络批改能增强写作的自信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这一成果令人欣慰。但笔者在听课评课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以至于历史课堂中出现了一些虚假的繁荣。一线教师一定要认真总结、及时反思,这样,新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笔者就此结合自身实施课改的经验谈几点想法。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
〔关键词〕危机干预;个案解读;疑难问题  心理创伤会对人的一生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及时予以处理,就可能在某个时候忽然爆发,引起的其他问题,如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创伤是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它造成了自我心理伤害,在经历创伤事件时个体会感到恐惧、痛苦、羞愧、绝望、无助、麻木等,影响当事人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或身体健康,使其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或压力时形成“扳机”,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
我多年都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特别注意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不断思考其原因和对策。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和高中生健康成长有着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意识缺乏,自理能差,适应性不强,有依赖性  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不懂洗衣服,不懂打饭等),而且还表现在学习上,把老师作用看得特别大,老师交代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不交代,就不知干什么。有些学生开
[摘要]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也是人们日常进行体育锻炼中最普通的一种体育器材,它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又是一项趣味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娱乐游戏兼观赏性于一体,对现代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跳绳运动 自我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53  跳绳
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思考问题和做事,皆从自己出发,不太考虑别人和别人的感受,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几年来,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方面抓三点:    一、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
[摘 要]WebQuest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探究意识等各项综合素质。以中职《影视制作流程》课中《漂动的云》为例,探讨WebQuest教学模式与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WebQuest;流程;探究学习  [中圖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95-02
[摘要]初中三年是学生学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学生面临小升初的不适应到中考的压力,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学业退步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与沟通,学会批评与关爱学生。  [关键词]农村初中 班主任 交流 平等 关爱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
雨后初霁,已经83岁高龄的茅于轼和夫人赵燕玲刚刚从成都回京不久,得知他接受本刊专访的消息后笔者激动、欢喜,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紧张与忐忑,因为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是那样的“出言不逊”,对这个“大胆的老头儿”笔者是又敬又怕。“茅于轼拍卖下午茶时间”热议纷纭,没能赶上在成都的品茶论道,却在北京与他老人家共饮免费的“下午茶”,深感是上天对笔者的厚爱。  苟利天则生死矣,  岂因祸福避趋之?  采访当天,出门迎
美的教学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富有生命情感的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与美的境界相违背的现象,教学过程缺乏诗性智慧和美的意蕴,给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了解、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非美”现象,剖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改进教学,达成教学美的前提。  1.以知识为中心  在现实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绝大多数政治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其中课堂讨论成为教师们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讨论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新理念。但是,观摩许多政治课后发现,课堂讨论较多的是流于形式,成为公开课、优质课“做秀”的手段,难以收到成效,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利用好课堂讨论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