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针对变电站改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经验与相关资料文献,借助举例子、说明、分析等研究方式,有效分析出变电改造中所存在的GPS对时问题、事故信号问题、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和串联节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确保变电站能够顺利使用,使变电站改造更加的智能化、自动化与科学化,提高变电站测量能力、调控能力、监督能力与处理能力,加快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问题;措施
为了加快电力产业的发展,将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应用到变电站中,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与创新,新旧系统融合过程需要一段磨合期,磨合期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GPS对时问题、事故信号问题、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串联节点问题等,下面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1、GPS对时问题
在变电站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时,为实现对变电设备智能化的控制,电力系统需要通过“卫星时钟”实现对时的控制与把握。需要在变电站系统中运用“GPS”时间设定对变电站各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在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卫星时钟”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质量。
GPS对时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其一,“脉冲同步信号”。GPS对时装置实现同步脉冲时,输入方式为“空接点式”。脉冲信号有三种形式的信号,即1PPH、1PPM和1PPS。其二,“串行口对时”。串行口对时有两种形式的接口,即RS422和RS232。其三,“IRIG-B对时方式”。“IRIG-B”中“IRIG”是美国“RCC”组织中的一个下属委员会组织,“B”代表的IRIG委员会组织中的B型标准,是一种为时钟传输而制定的一种特定时钟码。时间信息按照“秒”、“分”、“时”、“日”进行记录。“IRIG-B”具有四种信号形式,即“RS232电平”、“RS422电平”、“1k Hz正弦调制”、“直流偏置电平”。
由于变电站内部的装置和接口种类多、数量多,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出现信号不同的问题。因此,在进行GPS插口选择时,一定要保证控节点的“B码”正确。
2、事故信号问题
传统变电站控制耗时、耗力,为了提升变电站运行质量与效率,特引入智能、自动化变电设备,以此增加对机械设备的调控力度。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有效控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发出相应的“事故信号”,例如启动报警音响、影射事故画面等多种方式。因此,智能、自动化变电设备在电力产业的应用,有效提升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力度,尤其是在“无人监管”的变电站中,故障信号报警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自动变电设备,能够提升对设备运行维护的监管力度,节约人力资源,节约电力运行成本。
在对某110 千伏变电站进行改造验收时,发现控制后台与地调远方的开关均发生“事故跳闸”现象。在无人值班变的电站中,通常对回路进行控制时需要利用记忆继电器的方式发起事故信号。事故信号问题主要产生的原因如下:开关发生后台或者地调遥合时,KKJ 励磁双位置继电器,将经常打开的接点变成闭合状态。考虑到开关的位置变换过慢,而DL的常闭接点依然呈现闭合状态,接通回路,事故总信号被触发。因此,这种问题是由于开关位置变换过慢造成,需要利用测控装置对其进行拖延,延长了接通回路的时间。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事故信号问题,无法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由于10千伏、35千伏开关都具有储能功能,一旦断路器发生闭合时,开关的储能功能自动被开启,与储能开关连接在一起的TWJ会立即失去磁性。
3、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
变电站实施自动化系统改造,是将微机保护、监控系统等诸多系统进行组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监控和通讯系统之间能够协调统一、相互合作。为了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的各项设备进行处理,例如将传统变电站设备的接地选线装置、测温系统、变送系统等多项设备进行深入改造,使变电站各项监控系统与接口方式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与合作,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系统。除此之外,后台监控网络系统的容易产生异常现象,影响變电站的正常工作秩序。因此,在选择后台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产品时,需要选取良好的硬件配置、起源的功能、完备的程序运行程序。
对变电站监控程序进行改造时,为实现自动化设备运行,需要处理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利用微机装置实现“智能化”监控。然而,变电站自动化的硬件更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更新与改进,以求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与需要;智能系统在变电站的监控与管理过程中,因监控软件自身问题,造成监控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无法对设备运行进行及时的调控与整合,降低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伴随着电子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有关变电站硬件更新问题、监控软件控制问题均会得到解决。因此,需要变电站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变电站管理技术与操作理念,及时引进先进的变电站改造技术,确保监控程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4、串联节点问题
母联和旁路防护中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不够用的现象。例如,在220 千伏的变电站改造中,稳控装置进行串联安装时需要运用三相跳闸,在装置点进行安装;而在220 千伏线路中串联安装需要运用两组三相跳闸,进行线路改造与连接。旧的220 千伏母联需要一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改造后220 千伏母联和旁路防护需要利用RCS—901B对其进行保护,实施上仅有两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
在220千伏的线路进行改造安装时,需要安装一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在线路改造中可以借助一个中间继电器作为中介,改变线路的运行方式,中间继电器位置处串联三相跳闸,选取实际开关中的三相闭合接点进行串联。因此,变电站改造人员需要对设备全权监管,落实监管职责,对线路改造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研究与处理,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在220 千伏变电进行线路改造时,落实220 千伏母联和旁路保护工程的预算与设计,在串联节点的位置安装三相跳闸。
5、总结
综上所述,变电站实施改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对变电站的改造,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运行质量与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加快了电力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在变电站改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电力工作人员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解决变电站改造中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星,徐婷,刘海龙.浅谈变电站改造中的接地及接零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123-124.
[2]陈硕.变电站五防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5):15-16.
[3]白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2):135-136.
摘要:本文针对变电站改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经验与相关资料文献,借助举例子、说明、分析等研究方式,有效分析出变电改造中所存在的GPS对时问题、事故信号问题、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和串联节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确保变电站能够顺利使用,使变电站改造更加的智能化、自动化与科学化,提高变电站测量能力、调控能力、监督能力与处理能力,加快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问题;措施
为了加快电力产业的发展,将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应用到变电站中,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与创新,新旧系统融合过程需要一段磨合期,磨合期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GPS对时问题、事故信号问题、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串联节点问题等,下面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1、GPS对时问题
在变电站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时,为实现对变电设备智能化的控制,电力系统需要通过“卫星时钟”实现对时的控制与把握。需要在变电站系统中运用“GPS”时间设定对变电站各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在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卫星时钟”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质量。
GPS对时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其一,“脉冲同步信号”。GPS对时装置实现同步脉冲时,输入方式为“空接点式”。脉冲信号有三种形式的信号,即1PPH、1PPM和1PPS。其二,“串行口对时”。串行口对时有两种形式的接口,即RS422和RS232。其三,“IRIG-B对时方式”。“IRIG-B”中“IRIG”是美国“RCC”组织中的一个下属委员会组织,“B”代表的IRIG委员会组织中的B型标准,是一种为时钟传输而制定的一种特定时钟码。时间信息按照“秒”、“分”、“时”、“日”进行记录。“IRIG-B”具有四种信号形式,即“RS232电平”、“RS422电平”、“1k Hz正弦调制”、“直流偏置电平”。
由于变电站内部的装置和接口种类多、数量多,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出现信号不同的问题。因此,在进行GPS插口选择时,一定要保证控节点的“B码”正确。
2、事故信号问题
传统变电站控制耗时、耗力,为了提升变电站运行质量与效率,特引入智能、自动化变电设备,以此增加对机械设备的调控力度。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对变电站进行有效控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及时发出相应的“事故信号”,例如启动报警音响、影射事故画面等多种方式。因此,智能、自动化变电设备在电力产业的应用,有效提升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力度,尤其是在“无人监管”的变电站中,故障信号报警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自动变电设备,能够提升对设备运行维护的监管力度,节约人力资源,节约电力运行成本。
在对某110 千伏变电站进行改造验收时,发现控制后台与地调远方的开关均发生“事故跳闸”现象。在无人值班变的电站中,通常对回路进行控制时需要利用记忆继电器的方式发起事故信号。事故信号问题主要产生的原因如下:开关发生后台或者地调遥合时,KKJ 励磁双位置继电器,将经常打开的接点变成闭合状态。考虑到开关的位置变换过慢,而DL的常闭接点依然呈现闭合状态,接通回路,事故总信号被触发。因此,这种问题是由于开关位置变换过慢造成,需要利用测控装置对其进行拖延,延长了接通回路的时间。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事故信号问题,无法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由于10千伏、35千伏开关都具有储能功能,一旦断路器发生闭合时,开关的储能功能自动被开启,与储能开关连接在一起的TWJ会立即失去磁性。
3、监控程序稳定性问题
变电站实施自动化系统改造,是将微机保护、监控系统等诸多系统进行组合,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监控和通讯系统之间能够协调统一、相互合作。为了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实施,需要严格按照变电站自动化的各项设备进行处理,例如将传统变电站设备的接地选线装置、测温系统、变送系统等多项设备进行深入改造,使变电站各项监控系统与接口方式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与合作,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系统。除此之外,后台监控网络系统的容易产生异常现象,影响變电站的正常工作秩序。因此,在选择后台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产品时,需要选取良好的硬件配置、起源的功能、完备的程序运行程序。
对变电站监控程序进行改造时,为实现自动化设备运行,需要处理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利用微机装置实现“智能化”监控。然而,变电站自动化的硬件更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更新与改进,以求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与需要;智能系统在变电站的监控与管理过程中,因监控软件自身问题,造成监控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无法对设备运行进行及时的调控与整合,降低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伴随着电子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有关变电站硬件更新问题、监控软件控制问题均会得到解决。因此,需要变电站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变电站管理技术与操作理念,及时引进先进的变电站改造技术,确保监控程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4、串联节点问题
母联和旁路防护中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不够用的现象。例如,在220 千伏的变电站改造中,稳控装置进行串联安装时需要运用三相跳闸,在装置点进行安装;而在220 千伏线路中串联安装需要运用两组三相跳闸,进行线路改造与连接。旧的220 千伏母联需要一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改造后220 千伏母联和旁路防护需要利用RCS—901B对其进行保护,实施上仅有两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
在220千伏的线路进行改造安装时,需要安装一组三相跳闸位置的串联接点,在线路改造中可以借助一个中间继电器作为中介,改变线路的运行方式,中间继电器位置处串联三相跳闸,选取实际开关中的三相闭合接点进行串联。因此,变电站改造人员需要对设备全权监管,落实监管职责,对线路改造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研究与处理,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在220 千伏变电进行线路改造时,落实220 千伏母联和旁路保护工程的预算与设计,在串联节点的位置安装三相跳闸。
5、总结
综上所述,变电站实施改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电力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对变电站的改造,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运行质量与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加快了电力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在变电站改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电力工作人员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解决变电站改造中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星,徐婷,刘海龙.浅谈变电站改造中的接地及接零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123-124.
[2]陈硕.变电站五防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5):15-16.
[3]白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