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玉:桃李满天下 春晖遍四方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呎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十载风雨十年树木十万栋梁”——李向玉院长以渊博的知识,厚实的经验,独特的韬略,无垠的爱心,结束了十年前澳门理工学院夜间书声可闻,白昼教室冷清的局面,引领澳门理工学院一举成为澳门高校中报考人数最多的院校!
   不计辛劳不辞苦,桃李满园心潮舞——凝眸莘莘学子从校园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中担当重要角色,演绎精彩人生。李向玉院长笑了,笑容里包含着多少感慨,多少慈爱!他坦言,为了学生的未来,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十年春风化绸缪,十番秋风洗鸿沟”——李向玉博士的十年院长历程,是澳门教育界十年演变的一个缩影,是澳门理工学院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里程碑。
  
   曲曲折折人生路
   1953年,李向玉院长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他的童年就是在“吃不饱,穿着补丁衣服,缺钱读书”的环境中度过的。1969年,是上山下乡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年仅16岁的李向玉先生也融入了这股大潮中,同年年初,珍宝岛冲突爆发,“6、7月份左右,毛主席调动千千万万青年到边远地区。”李向玉院长回忆说。那时,全中国很快进入“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李向玉院长因此被下放到东北兵团两年。这场运动,改变了许多年青人的命运,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一场不幸的运动,而在李向玉院长的眼里却是幸运的,是“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因为这段艰苦的岁月,磨砺了我的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了我战士的精神——‘一天不倒下,一天就不能停止奋斗。’”李向玉院长这样说。
   中苏边界冲突最终没有升级。1971年,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着,而此时,幸运跃过千千万万的青年,降临在了李向玉院长的头上,他被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选录,进入英语系学习。197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挑选学生去澳门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再次被幸运光顾,被选送到澳门学习葡萄牙语,李向玉院长的这次“出国留学”,为他之后扎根澳门埋下了伏笔。虽然,当时的澳门还是一个幽静的小城市。
   1978年,李向玉院长学成归来,成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里一位葡萄牙语老师。在小小的讲台上用粉笔书写着一个个春秋,也书写着一段师魂,这段教师生涯持续了六年。1984年,中葡就澳门回归的问题准备进行谈判,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李向玉院长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当时全国懂葡萄牙语的人实属凤毛麟角,他被选去做翻译,再一次踏上了澳门这片土地。
   从1984年到1993年,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李向玉院长作为翻译官全程参与了有关中葡澳门回归的谈判工作,更亲眼见证了澳门回归谈判的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之后,精通葡萄牙语的李向玉院长进入澳门教育及青年司工作,担任教育及青年司司长顾问。褪去谈判桌上翻译官华丽而金光闪闪的外衣,他又成为了一位普通的中国人,在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谋生,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但是他却用北京人那种执着、勤奋和豁达的品质以及战士精神留在了澳门。
   1996年,澳门回归前夕,李向玉院长进入澳门理工学院下属的语言翻译学校做副校长,1997年,被提拔为澳门理工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1日,最后一任葡萄牙总督韦奇利任命他为澳门理工学院院长。然而当时学院楼宇破旧,生源匮乏。“当时的局面真无法想象,白天的校园内空荡荡的,显得寂静而萧条。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看见点点灯光,证明着这个学校还在运营中。”李向玉院长回忆说,话语中流落出一丝酸楚,这又是一个怎么艰难的开始?
  
   坚毅双肩挑大梁
   临危受命,掌舵破浪,李向玉院长深知,要改变理工学院的面貌需要付出百倍努力。他在心中立下宏愿,一定要力挽狂澜将澳门理工学院打造成澳门的知名学府。
   带着一份“战士精神”,怀揣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喜爱,李向玉院长迈开了澳门理工学院院长生涯的第一步。首先,他召开全院研讨会,商定办学方针。集思广益的结果是为澳门理工学院制定了新的办学战略——“扎根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争创一流”。在那样一个萧条的背景下,要做到这短短十六个字,难如登天,李向玉院长说:“在我面前,没有障碍,没有困难,只有目标与理想。”在他儒雅的外表下隐藏着刚毅,支持着他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当他全身心地执着于某一个目标时,所有的疲惫、消极甚至疾病都被“吓”得远远地不敢靠近他。即使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他都丝毫感觉不到疲惫,这不禁使人惊叹:理想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强大!
   “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办得成功,必得是睁开眼睛看世界,而不能闭目塞听、闭门造车。”李向玉院长和同事们以中文、英语和葡萄牙语三种语言为基础,建立起了一个合作办学的网络。他签署的不仅仅是合作协议,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澳门理工学院每一个课程,每一个专业选择一所学校与他们进行实质性合作,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被带动起来了,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向玉院长说:“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的基础,是第一使命,是其安身立命之所在。澳门学生思想活跃、外语口语好;内地学生文化知识扎实,他们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可以相互激励,优势互补,比翼齐飞。”在学生的教育上,李向玉院长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眼光等,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能力走到世界各地去。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将成为全球不可阻挡的潮流,任何一所学校想要力争成为一流的大学概莫能外,其中举办有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李向玉院长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2008至2009学年里,澳门理工学院举办了包括“中国和平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内的一系列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启动了“澳门地方志”这一关乎澳门历史、现状和未来的重大人文工程等。这些举措,使澳门理工学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也使理工学院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澳门理工学院改变了1999年之前需数次招生才能招满开班名额的困窘局面,据2009年6月15日《澳门日报》报道,2009至2010学年本地招生录取的结果是:虽然本学年全澳高中毕业生总数有所下降,但报读理工学位课程一年级的人数并未减少,超过63%的应届中学毕业选报理工。同时据统计的资料显示,澳门理工学院已连续数年成为澳门最多学生报读学士、专科学位课程的本地高校,这反映澳门理工学院已获本地学生的广泛认同,也获得广大学生家长的首肯。澳门理工学院的生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是李向玉院长最为骄傲的一点。
   在李向玉院长呕心沥血的领导之下,澳门理工学院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科研,两者并驾齐驱,同时实现了行政管理法制化、设施电子化、科研工作规范化、教学标准国际化,多方面推动着澳门理工学院的发展。
   十年中,李向玉院长扎根于澳门理工学院,用尽全力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专科为主的学校,打造成为了澳门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并借助这个桥梁,努力把澳门和内地的一批批优秀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中西贯通的复合型人才。
  
   后记
   李向玉院长已年近六十,然而时间却似乎被他年轻的心态同化,忘记了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笑着说:“因为每天跟年轻人在一起,被他们的青春所感染,所以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澳门理工学院打造成一所适合澳门社会需要的、公立的、多学科和应用型的大学,希望通过包括澳门理工学院在内的澳门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整个澳门教育事业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因为心中怀有这样一个理想,他每一天都过得十分有意义,他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他常说:“我工作着,生活着,奋斗着,快乐着!”他的工作在今朝,却心系建设澳门以及祖国的未来;他的教学在学院内,成就却在四面八方。
   回顾李向玉院长走过的路,因不断地调整而日渐显露出曲折和复杂,而他的生命也就是在这曲折和复杂中透露出韵味,流露出余香。佛家有一勉励人的箴言说:“佛在心中,何愁十万八千路;卷成灯下,不老春夏秋冬人”。对李向玉院长而言,教育事业是他心中的佛,指引着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人物简介】
  李向玉院长,自1999年担任澳门理工学院院长至今,1984年至1993年任有关中葡澳门谈判工作的葡萄牙语翻译,1994年至1996年任澳门教育暨青年司司长顾问,1996年任澳门理工学院下属的语言翻译学校副校长。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战士精神——“一天不倒下,一天就不停止奋斗”。
其他文献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倘若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后,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同理,人倘若不能经受住一次次失败挫折之后,哪会成就辉煌的明天?  何兆同先生,这位勤力拼搏、诚信立业的奋斗者,有着寒梅一般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改变现状,从来到澳门的那一刻起便立志以拼搏换取美好的生活。今日,他在澳门海味行业里用汗水和诚信赢得了自己的成绩,获取着生命中夺目的荣光。
期刊
【本刊讯】为庆祝保健海流协进会成立六十三周年暨第四十八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保健海流协进会于2010年12月10日假荃湾如心海景酒店筵开逾百席举行庆祝晚宴。中联办副主任周俊明,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行政会议成员、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中联办港岛工作部部长吴仰伟,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和汕尾市政协主席莫英群等莅临主礼。保健海流协进会第48届理监事在嘉宾见证下上任,由王煜诚任会长,彭勃任理事长,吕城银任监事长
期刊
【本刊讯】2010年12月7晚,香港汽车服务业联会周年晚宴暨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假九龙湾展贸径1号国际展贸中心13—14楼皇府酒家隆重举行。  当晚,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诸多社会贤达亲临现场,联会下属的六个商会,香港左軚汽车商会、香港右軚汽车商会、环保汽车维修同业联会、香港汽车修理同业总会、香港汽车机械零件商会、港九胶轮业联合总会,以及三个学会,香港汽车工业学会、营运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国际
期刊
【本刊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二十年的开拓进取,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和中资企业与香港同发展、共进步,迎来了二十周年的辉煌景象!  3月24日晚,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华诞,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3楼大会堂会场内隆重举行盛大晚会。当日,会场内烟火璀璨,鲜花如簇,一派喜庆景象。  晚会邀请了来自香港、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嘉宾共计1200多人。主礼嘉宾有:全国政协副
期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一种兼有济世情怀和豁达任行的人生态度,一种人生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时间的沉淀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一代一代地影响着她的国民。苏金碧先生是一位商人,可他不单是一位眼光独到和深谋远虑的诚信之商,更是一个闻达通透的智慧之商。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市侩的浊气,他的言辞举止,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沉静思考后的澹泊从容。    闻达创业艰难
期刊
能歌善舞是许多女孩子的梦想,美妙的歌声可以让人如痴如醉,优美的舞姿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但凡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事物,总能叩响我们的心弦,让人铭记于心,然后久久地怀念。赵春琳女士的歌舞就像一件能给人带来持久美感享受的艺术品一样,在艺术的天空绽放着璀璨的光芒,用半个多世纪的演绎,诉说着艺术生命的不朽与传奇。    中印孕育的花朵  她,因是唯一的华人选手参加1962年全印度尼西亚艺术歌曲比赛荣获冠军,而
期刊
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有一种人可以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那是因为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增加了生命的长度和厚度,或为国,或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年轻一代,是新生的力量,是明天的希望,不该做沉睡的雄狮,而应该用年轻的生命去创造成绩,学会付出。林国光先生正在用年轻的资本,不断地尝试与突围,为生命争取无限的可能,并去影响年轻一代,让他们和自己一起行动。    不断尝试与开拓 
期刊
资讯科技、青年服务、佛学,三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叶毅生博士身上得以和谐统一。他是远东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在资讯科技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亦热心于服务青年,担任香港青联科技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等,是位为人才发展献智献力的爱心人士;更难得的是,守在他心灵深处的善源,是古老的佛学,他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联盟副秘书长、国际金刚乘文化交流
期刊
探索者永不满足,就总要往未知的境地奔走;淘金者向往那金矿,幻想着一劳永逸;唯有拓荒者,梦想的是遍地的庄稼,就不惜一生辛勤地耕耘。王毓年先生这样一位拓荒者,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像耕牛一样不停耕耘。拓荒之后,土地就在脚下,不能沉睡过久,不然会杂草丛生,所以他像农夫一样奔波在土地间。他说:做事要靠自己,做人要本质好。在梦想的土地上,他暂不问收获,只辛勤耕耘。    耕耘暂不问收获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期刊
【本刊讯】2011年3月15日,由广州侨联、广州侨联香港联谊会联合主办的“2011年港穗侨界新春联欢晚会暨广州侨联香港联谊会第二届理事就职典礼”在香港龙堡宾馆胡应湘厅召开,宴开四十席,高朋满座。  广州侨联副主席、广州侨联香港联谊会会长 王钦贤先生致开幕辞。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丁红都,香港中联办副部长王子平、副部长陈小兵,中共广州市委原常委、广州海外联谊会会长孔少琼,中国侨联副主席陈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