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基本核心的内容,应重视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知能力,通过声音强弱节奏律动来理解音乐的美妙。本文通过分析节奏感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探讨幼儿音乐教育中提高节奏感知与表达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节奏感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233-02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性格和情感,也启发了幼儿对美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儿歌开始,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音乐,多听多动多讲,通过感知音乐中的节奏来体会音乐的美妙,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儿童的听觉和感受来提高音乐认识,从而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一、感知音乐节奏的意义
1.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听和唱,对音乐节奏进行感受和模仿,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记忆力,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和文化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音乐节奏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儿童的潜能,在对音乐段落的模仿和游戏中感受节奏,或者再创造节奏,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潜能发展。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心不成熟,对音乐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通过节奏教育可以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音乐旋律,体会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和节奏,通过节奏强弱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表达,释放出孩子的感受。
3.促进幼儿的身心發展
通过教师在音乐教育中的有效引导,音乐教育可以显著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比如:一节音乐活动,老师可以和幼儿同时参与,并且表扬和鼓励幼儿,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音乐节奏的美感也可以调节幼儿的心灵,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的措施
1.将声音与音乐相结合,加深理解
幼儿通过声音可以直接的认识到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声音并和音乐旋律相结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加强的音乐的趣味。例如在学习《小羊咩咩叫》时,可以让孩子模仿小羊的叫声,使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将肢体动作与音乐相结合,促进协调性
在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时,可以发挥幼儿好动的特点,把日常跑、跳的动作和音乐相结合。教师可以把幼儿分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小组,分类做节奏感知教育。一些行动比较活泼的幼儿可以多活动身体,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对行动缓慢的幼儿可以通过分解动作,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3.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和语言具有紧密的关系,语言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朗诵的方式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歌曲,把歌词朗诵出来,在朗诵的过程中掌握节奏韵律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节奏。
4.打击乐教学,培养幼儿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敲击出不同的节拍,直观的体现出音乐的节奏感,使幼儿可以感知音乐感。教师在课堂上击打道具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从听觉和视觉上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比如,老师敲击木鱼的声音,孩子们会不由得听声音模仿马跑的动作,使孩子更直接的感受到节奏感的强弱,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便于音乐教育的开展,使孩子更直接的感知节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5.设置音乐场景,激发音乐细胞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歌唱比赛或者文艺演出,为孩子设置音乐环境,让孩子在音乐场景中得到身心的享受,培养孩子主动了解音乐、喜爱音乐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孩子感知音乐节奏的基础。教师可以分阶段的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舞蹈比赛,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理解水平,不同节奏的歌曲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增加了师生互动,为幼儿的情感世界开创了新的体验场景,为幼儿建立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的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幼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引导孩子进行节奏感知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协调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领兄.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明日,2018(001):270.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节奏感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233-02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性格和情感,也启发了幼儿对美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儿歌开始,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音乐,多听多动多讲,通过感知音乐中的节奏来体会音乐的美妙,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儿童的听觉和感受来提高音乐认识,从而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一、感知音乐节奏的意义
1.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听和唱,对音乐节奏进行感受和模仿,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记忆力,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和文化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音乐节奏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儿童的潜能,在对音乐段落的模仿和游戏中感受节奏,或者再创造节奏,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潜能发展。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心不成熟,对音乐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通过节奏教育可以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音乐旋律,体会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和节奏,通过节奏强弱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表达,释放出孩子的感受。
3.促进幼儿的身心發展
通过教师在音乐教育中的有效引导,音乐教育可以显著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比如:一节音乐活动,老师可以和幼儿同时参与,并且表扬和鼓励幼儿,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音乐节奏的美感也可以调节幼儿的心灵,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节奏感知和表达的措施
1.将声音与音乐相结合,加深理解
幼儿通过声音可以直接的认识到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声音并和音乐旋律相结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加强的音乐的趣味。例如在学习《小羊咩咩叫》时,可以让孩子模仿小羊的叫声,使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将肢体动作与音乐相结合,促进协调性
在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时,可以发挥幼儿好动的特点,把日常跑、跳的动作和音乐相结合。教师可以把幼儿分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小组,分类做节奏感知教育。一些行动比较活泼的幼儿可以多活动身体,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对行动缓慢的幼儿可以通过分解动作,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3.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和语言具有紧密的关系,语言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朗诵的方式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歌曲,把歌词朗诵出来,在朗诵的过程中掌握节奏韵律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节奏。
4.打击乐教学,培养幼儿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敲击出不同的节拍,直观的体现出音乐的节奏感,使幼儿可以感知音乐感。教师在课堂上击打道具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从听觉和视觉上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比如,老师敲击木鱼的声音,孩子们会不由得听声音模仿马跑的动作,使孩子更直接的感受到节奏感的强弱,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便于音乐教育的开展,使孩子更直接的感知节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5.设置音乐场景,激发音乐细胞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歌唱比赛或者文艺演出,为孩子设置音乐环境,让孩子在音乐场景中得到身心的享受,培养孩子主动了解音乐、喜爱音乐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孩子感知音乐节奏的基础。教师可以分阶段的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舞蹈比赛,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理解水平,不同节奏的歌曲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增加了师生互动,为幼儿的情感世界开创了新的体验场景,为幼儿建立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的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幼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引导孩子进行节奏感知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协调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领兄.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明日,2018(0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