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表达CD40配体的溶瘤痘苗病毒(CD40L-VV)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将CD40L的基因序列整合至VV的DNA骨架中,获得CD40L-VV.通过体外感染肿瘤细胞,验证其溶瘤活
【机 构】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宁夏银川75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表达CD40配体的溶瘤痘苗病毒(CD40L-VV)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将CD40L的基因序列整合至VV的DNA骨架中,获得CD40L-VV.通过体外感染肿瘤细胞,验证其溶瘤活性及检测CD40L的表达情况.利用CD40L-VV和单纯VV对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进行治疗后,监测肿瘤生长状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增殖活性来反映CD40L-VV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CD40L-VV可有效感染肿瘤细胞并表达CD40L,细胞存活实验表明VV及CD40L-VV对肿瘤细胞存在剂量依赖的裂解能力.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CD40L-VV较VV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更强,与VV治疗组相比,CD40L-VV治疗组肿瘤浸润T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更强的增殖活性及更多的记忆细胞表型.结论 工程化CD40L-VV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增强体内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其他文献
结合水平段长度、储层地质特征以及压裂方式等对浅层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储层地质特征相同的情况下,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初期的产能影响较小,但较长的水平段对水平井的累产贡献较大;储层的物性越好,水平井的单井产量越高;不同的压裂方式,对水平井的影响也不同,压裂规模越大,储层的改造程度越高,油井的单井产量越高;射孔簇间距过近或者过远,都会影响到储层的改造效果,并影响到油井的最终产量。研究认为,影响研究区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渗透率,重要因素为压裂工艺、加砂量、簇数、原始含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性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G6PC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敲低G6PC,噻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
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变化与中国沿线投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一带一路”已有投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以及未来投资策略选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和中国已有“一带一路”投资项目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不同气候变化事件影响的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额、投资领域,以及投资额的区域分布和国别分布,并侧重分析研究了涉及港口和工业园的投资项目。研究发现:①中亚、东欧和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变化的高风险区,几乎所有中国沿线投资都面临着气候变化影响;②面临气候变化影
先天免疫系统利用模式识别受体(PPR)或其他分子受体识别入侵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触发炎症反应来阻止感染的传播,在抗菌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4(TLR4)是哺
目的 观察高糖条件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对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表达的影响及对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
利用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的10个层位(S0、L1、L2、S2、L15、L18、L22、L24、L29、L33)进行研究,以获得各层位锆石年龄组合。结果发现,大约以1.25 Ma为界,剖面上段沉积(S0、L1、L2、S2、L15)与剖面下段沉积(L18、L22、L24、L29、L33)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并且通过与黄土高原周边潜在物源区锆石年龄组合的对比,发现剖面上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区及西毛乌素沙漠,剖面下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北部的东毛乌素沙漠。研究后认为,研究区1.2
目的 利用单细胞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技术建立研究造血干细胞(HSC)异质性的方法.方法 将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鼠HSC(HSC-GFP-)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HSC(HSC-GFP+)按1
对一类三阶中立型分布时滞微分方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了β≥α和β<α的情况,运用广义Riccati变换和特殊技术,获得了该方程解振动或收敛于零的新的充分条件.
目的通过对脓毒症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组测序以及血清液相芯片技术,寻找快速判断革兰阴性(G-)和革兰阳性(G+)菌的指标.方法选取182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救治的脓毒症患者中符合条件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血培养检测结果分为G+组12例和G-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一般指标,以及血常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发展迅速,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衔接,在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思考,分析出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我们围绕“赋能增效”的改革方向,瞄准提高学生动手、思考能力,提升育人实效的优化目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置优化、课堂时序的组织重构等一系列改革尝试.教学方案的改革显著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赋予学生更强的思考、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