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城县审计局积极创新审计方法,推动工作转型升级,2015年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完成财务收支审计项目26个,查出违规资金1 362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 318万元,已上缴财政462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900万元。规范整改项目6个,整改资金1 523万元。查处违规滞留项目资金8260万元已全部上缴国库。移交审计线索1件,3人受到刑事处罚,被省审计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提交审计信息、综合审计报告76篇,被县委、县政府采用37篇,《中国审计报》采用20篇,《中国审计》采用6篇,其他省以上报刊杂志采用13篇,被《中国审计报》社评为全国审计系统通联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审计决定落实率达100%,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2016年全县经济工作暨2015年目标管理考评表彰会上获全县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名、招商引资第二名、驻点包村第三名、跑项争资第三名,是县直单位受县委、县政府项目表彰最多的单位。
一、创新财务审计方法,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年度工作与审计规划的关系,体现“科学性”。主要摸清审计对象的数量、规模,建好项目库,将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紧密结合,将本县计划与上级计划及时衔接,采取单项审计、复合审计、滚动安排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二是处理好抓重点与兼顾平衡的关系,体现“重点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重点、社会热点、切实抓住审计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好财务、固投、经责等不同类型的审计,让审计监督全覆盖有步骤、阶段性地重点推进。三是处理好强化职能与统一调度的关系,体现“整合性”。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充分调动机关干部、中介机构、财政审核中心、重点办复核机构的积极性,形成审计合力,有效解决了县审计局工作任务重、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缺欠的矛盾。四是处理好专业特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成长性”。重点培养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财政审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审计人员轮岗交流,拓宽知识面,丰富工作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审计监督全覆盖对人才的需要。五是处理因地制宜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体现“创造性”。充分考虑各组审计任务和自身条件,结合本单位优势和潜能,分年度分阶段认真搞好布局谋篇,脚踏实地地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二、创新固投审计方法,服务好“六个转变”。认真执行县委城发〔2015〕9号关于印发《南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严把审计程序关、外聘中介关、合同执行关、图纸变更关、工程增减关。一是政府投资送审项目审计由业主单位直接送审向业主单位交重点办审核复核后送审计局审计转变;二是政府投资签证项目审计由事后审计向审计局派人到县重点办全程跟踪审核,经重点办、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特派员、纪检特派员签证后送审计局审计转变;三是政府投资资金审计由以工程核减审计为主向工程建设程序、制度管理、财务决算审计并重转变;四是政府投资对象审计由以建设施工单位审计为主,向既审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又注意延伸到设计、采购、管理等其他相关单位转变;五是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由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兼顾并突出效益审计转变;六是政府投资问题审计由查违纪违法问题为主向查违规问题、最大限度地规范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转变。2015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项目36个,送审金额56 732.6万元,审定金额48 222.71万元,在县重点办已审减的情况下,再次核减8 509.89万元,核减率为15%。
三、创新经责审计方法,公晒好“四本账目”。在抓好县直单位经责审计的同时,强化了对村干部的审计监督,向农民朋友交好“四本账”。一是摸清了被审村的资产家底,为村干部的业绩考核提供客观依据,交农民朋友一个“明白账”。通过审计,对被审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了村(居)委会集体资产存量,对被审村债权债务进行了清理,在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帮助一些村(居)委会解决了集体资金长期拖欠、无偿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对村干部任期内财务管理和相关经济活动,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揭示和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整治了农村财务混乱局面,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还农民朋友一个“清楚账”。通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村财务管理一直相对薄弱,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白条入账屡禁不止、乱账、错账、不入账等现象采取边审边改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对不合格的财务人员进行了撤换。三是服务经济发展,提高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给农民朋友一个“放心账”。把村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定位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赶超发展”上,积极探索村(居)委会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审计,查清村干部对财经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情况,查处贪污腐败、侵吞集体财产和其他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解了农村干群矛盾,晒农民朋友一个“阳光账”。实施审计前,将审计的时间、地点、方式、目标、内容以及审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在被审计单位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做到审计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接受监督;审计结束后,将审计结果报告向所在乡镇、村公告,有利于形成有效制约村(居)委会干部权力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三公审计方法,强化好“三个整改”。针对“三公”经费消费中个别单位,存在反弹和隐形消费等现象,采取3条措施认真抓好“三公”经费审计整改。一是从源头入手,强化责任抓整改。在审计结束后,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在该系统单位内部进行通报传达相关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意见,确保整改成效;同时加强对被审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强化财经法纪学习,提高自觉执行“三公”经费消费规定的自觉性。二是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促整改。通过规范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车辆修理等费用管理,建立了接待费审批审核制度,完善招商引资物品采购、领用清单和财务台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使用行为。三是从长效入手,强化制度督整改。通过对“三公”经费列支情况实行“月度例行检查、季度专项审查、平时不定期抽查”制度,确保“三公”经费按标准执行。目前已有29家单位相继制定或完善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公车使用办法等内控管理制度,16家单位完善了“三公”消化一体化管理制度,增加了管理的约束力。
五、创新机关管理方法,坚持好六个提高。一是坚持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重点在审计服务上下功夫,2015年为“四进四联四帮”单位、新农村建设单位、定点帮扶单位捐款56万元。二是坚持在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制定了《南城县审计局各组交叉审计方案》,从审计职责履行的三类六个方面明确了审计质量标准和交叉审理要点,并对项目审理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坚持在提高监督水平上下功夫。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在查处违规问题,促进移交线索的措施上有创新。四是坚持在提高审计绩效上求创新。突出绩效考核导向,注重审计质量,审计纪律、廉洁自律考核,实行能者上、平庸者让、违规违纪的查,不愿担当的换。五是坚持在提高文化修养上下功夫。突出文化引领作用,购置了健身器材,新办了图书室和娱乐室,开设了道德讲堂,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六是坚持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工作调度会,认真组织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外借了4名审计业务人员,公开招聘了1名审计人员,派出6名审计人员到南京审计学院学习,聘请省、市审计行家理手到县审计局上业务课。有1名干部被评为省审计能手,天井源乡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一、创新财务审计方法,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年度工作与审计规划的关系,体现“科学性”。主要摸清审计对象的数量、规模,建好项目库,将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紧密结合,将本县计划与上级计划及时衔接,采取单项审计、复合审计、滚动安排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二是处理好抓重点与兼顾平衡的关系,体现“重点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重点、社会热点、切实抓住审计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好财务、固投、经责等不同类型的审计,让审计监督全覆盖有步骤、阶段性地重点推进。三是处理好强化职能与统一调度的关系,体现“整合性”。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充分调动机关干部、中介机构、财政审核中心、重点办复核机构的积极性,形成审计合力,有效解决了县审计局工作任务重、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缺欠的矛盾。四是处理好专业特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成长性”。重点培养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财政审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审计人员轮岗交流,拓宽知识面,丰富工作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审计监督全覆盖对人才的需要。五是处理因地制宜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体现“创造性”。充分考虑各组审计任务和自身条件,结合本单位优势和潜能,分年度分阶段认真搞好布局谋篇,脚踏实地地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二、创新固投审计方法,服务好“六个转变”。认真执行县委城发〔2015〕9号关于印发《南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严把审计程序关、外聘中介关、合同执行关、图纸变更关、工程增减关。一是政府投资送审项目审计由业主单位直接送审向业主单位交重点办审核复核后送审计局审计转变;二是政府投资签证项目审计由事后审计向审计局派人到县重点办全程跟踪审核,经重点办、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特派员、纪检特派员签证后送审计局审计转变;三是政府投资资金审计由以工程核减审计为主向工程建设程序、制度管理、财务决算审计并重转变;四是政府投资对象审计由以建设施工单位审计为主,向既审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又注意延伸到设计、采购、管理等其他相关单位转变;五是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由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兼顾并突出效益审计转变;六是政府投资问题审计由查违纪违法问题为主向查违规问题、最大限度地规范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转变。2015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项目36个,送审金额56 732.6万元,审定金额48 222.71万元,在县重点办已审减的情况下,再次核减8 509.89万元,核减率为15%。
三、创新经责审计方法,公晒好“四本账目”。在抓好县直单位经责审计的同时,强化了对村干部的审计监督,向农民朋友交好“四本账”。一是摸清了被审村的资产家底,为村干部的业绩考核提供客观依据,交农民朋友一个“明白账”。通过审计,对被审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了村(居)委会集体资产存量,对被审村债权债务进行了清理,在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帮助一些村(居)委会解决了集体资金长期拖欠、无偿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对村干部任期内财务管理和相关经济活动,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揭示和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整治了农村财务混乱局面,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还农民朋友一个“清楚账”。通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村财务管理一直相对薄弱,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白条入账屡禁不止、乱账、错账、不入账等现象采取边审边改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对不合格的财务人员进行了撤换。三是服务经济发展,提高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给农民朋友一个“放心账”。把村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定位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赶超发展”上,积极探索村(居)委会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审计,查清村干部对财经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情况,查处贪污腐败、侵吞集体财产和其他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解了农村干群矛盾,晒农民朋友一个“阳光账”。实施审计前,将审计的时间、地点、方式、目标、内容以及审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在被审计单位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做到审计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接受监督;审计结束后,将审计结果报告向所在乡镇、村公告,有利于形成有效制约村(居)委会干部权力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三公审计方法,强化好“三个整改”。针对“三公”经费消费中个别单位,存在反弹和隐形消费等现象,采取3条措施认真抓好“三公”经费审计整改。一是从源头入手,强化责任抓整改。在审计结束后,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在该系统单位内部进行通报传达相关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意见,确保整改成效;同时加强对被审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强化财经法纪学习,提高自觉执行“三公”经费消费规定的自觉性。二是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促整改。通过规范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车辆修理等费用管理,建立了接待费审批审核制度,完善招商引资物品采购、领用清单和财务台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使用行为。三是从长效入手,强化制度督整改。通过对“三公”经费列支情况实行“月度例行检查、季度专项审查、平时不定期抽查”制度,确保“三公”经费按标准执行。目前已有29家单位相继制定或完善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公车使用办法等内控管理制度,16家单位完善了“三公”消化一体化管理制度,增加了管理的约束力。
五、创新机关管理方法,坚持好六个提高。一是坚持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重点在审计服务上下功夫,2015年为“四进四联四帮”单位、新农村建设单位、定点帮扶单位捐款56万元。二是坚持在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制定了《南城县审计局各组交叉审计方案》,从审计职责履行的三类六个方面明确了审计质量标准和交叉审理要点,并对项目审理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坚持在提高监督水平上下功夫。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在查处违规问题,促进移交线索的措施上有创新。四是坚持在提高审计绩效上求创新。突出绩效考核导向,注重审计质量,审计纪律、廉洁自律考核,实行能者上、平庸者让、违规违纪的查,不愿担当的换。五是坚持在提高文化修养上下功夫。突出文化引领作用,购置了健身器材,新办了图书室和娱乐室,开设了道德讲堂,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六是坚持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工作调度会,认真组织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外借了4名审计业务人员,公开招聘了1名审计人员,派出6名审计人员到南京审计学院学习,聘请省、市审计行家理手到县审计局上业务课。有1名干部被评为省审计能手,天井源乡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